新笔趣阁>军事历史>大汉神医>57、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公孙彧还是决定不将之前在忽悠卢福和陆机他们时说有一梦中老者的说法去忽悠司马迁,心想万一他真的信了,然后又写在史记里面,说不定还给自己立个传的什么,那不是更好笑,于是解释说:

“司马大人,目前肯定还没有一部真正的史书,刚刚是我假想的,你看啊,周被秦所代,而秦有被我朝所代,说不定以后...”

司马迁听到这里,忙示意公孙彧不能再讲下去,公孙彧也微微笑道:“那你不怕陛下看到你的书里面记载他的某些事后,不开心时把整部史书给毁掉。”

司马迁点点头说:“没错,我正有此担忧,你有所不知,我白天在皇宫里写,晚上回家里也写,其实啊,家里写的是副本,就是怕皇宫里头那一本万一被毁掉后,这本还可以传下去。”

“但是这副本你可要找个地方藏好。”

“我也是在考虑这个问题啊,一直都没有时间出去找,看看那个名山大川可以藏起来。”

“你现在是日夜写,真的很辛苦,在家里你可以找个人帮你写,以减轻你的压力。”

“我也是这样想,不过又不敢乱请人写,怕传出去,此事也只有你我知道,我是跟你一见如故,才跟你说的,家里的老仆也不会写,真是找不到合适的人。”

公孙彧看了正在整理竹简的杨恽,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于是道“司马大人,你何不叫你外孙杨恽帮你写,这小子我看行。”

司马迁点点头说:“我也正有此意,恽儿很像我,我正想叫他帮我写完这篇《李将军列传》呢。”

一旁的杨恽听到后,高兴地跑了过来,搂着司马迁的脖子说道:“外公,你就交给我写吧,反正这段时间娘都叫我过来陪你,你就让我帮你写。”

公孙彧也对着杨恽正色说道:“你可要帮你外公,他现在身体不好,还要完成这部巨作,你外公现在写多了,手不好使,你要多帮忙写,知道吗。”

“知道了,公孙医师。”

这时,司马迁拿出已经写好的《李将军列传》,吩咐杨恽再抄写一份出来,公孙彧一看是在写李广将军,便说道:“李广将军有射虎之威,可惜到老无封。”

司马迁也摇摇头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司马大人,都说每次出征前皇上都把好处的都给卫霍了,剩下难啃的骨头给李将军,导致李将军没有大的战功,故难封侯。”

“皇上当时倚重卫霍是对的,他那时才刚刚掌权不久,要立威,要培养他自己的势力来对抗窦太后他们家的和王太后他们家的势力。”

“那就是李将军是替死鬼啊。”

“也完全不是,因为在朝中他很有威望,在匈奴那边他很有震慑力,皇上就是看中他这些优点,可惜啊,他也是运气太差,倒霉蛋一个,不过也跟他的性格也有关系。”

“听说他对士兵很好,经常把自己的赏赐分给部下,与士兵同吃同饮。”

“是的,不过他平常不爱结交人,喜欢去打猎,人情的不通,导致他军中缺乏归化汉朝的匈奴向导和通边情地理晓匈奴语言的边疆汉人向导,使大军无法在预定时间和地点与各领兵将领之间配合与协调捣巢,最后因未能参战,愤愧自杀。”

“这点我觉得李陵很像他,不过司马大人,恕我多言,大家都在说他坏话时,你大可不必为他辩解,你保持沉默就可,他家也不会责怪你啊。”

“哎,公孙医师,你有所不知,我是史官,当时是太史令,皇上肯定要问我的看法的。”

公孙彧听他一说终于明白了,便说道:“我明白了,你的看法就是史书对这件事的看法。”

司马迁点点头说道:“因此我更要直言,如果曲言了,史书的记载就不真实了,就不是史书。”

“司马大人秉笔直书的精神真是值得敬仰,不过我认为,个人的观点,不知可否说出来与你探讨?”

“你说吧,每个人的观点都可以不同的,你但说无妨。”

“忠、孝、智、勇这四个方面,是做臣子、做儿子最珍贵的东西,我认为李陵不为国家的事业而牺牲是不忠,活着投降匈奴是不勇,放弃先前的功绩而留在匈奴是不智,招致一家人受害是不孝,司马大人,不知我说得对不对。”

公孙彧可谓是说得有理有节,从儒家的思想出发去分析,司马迁听完以后,陷入了深思。过了一阵,只听他长叹一声:“你的思想很超前,之前我跟董仲舒学儒学时,他也经常给我讲忠孝智勇这些话题,但是我是修史的,要真真实实地把事件写出来,至于李陵将军究竟是不是不忠不孝不勇不智,我们可要好好辩一下,我主要是敬重他的人品,其为人,自守奇士,事亲孝,与士信,临财廉,取予义,分别有让,恭俭下人,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有国士之风;至于他为何会有你所述的不忠不孝不勇不智,你要看看当时是什么环境把他逼成这样。”

公孙彧这时才想起自己从未读过《史记》里对李陵的记述,而是读过白居易的《李陵论》,然后就把白居易的观点拿来反驳司马迁,觉得是不是所处的时期不同思想上可能有出入吧,于是微笑道:“我只是从我的认识来评价,可能有点局限吧,大人你是修史的,你就要原原本本地记下来,但这件事确是争议很多,看你是站在哪个角度来看。”

“你说得很有道理,你不但医术好,你的思想很独特,虽


状态提示:57、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