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北军(1)
晋阳。
李晨书告胡才,关中局势动荡不安,攻击函谷关之策,建议还是放弃为好。
十月初,董卓在长安大杀反对派。巩固其在长安的地位,同时大封李傕等人。因为胡才在晋阳建立晋阳朝廷,董卓赶到了深深地危机。董卓明白,现在以他的实力,根本不是胡才的虎贲军的对手,就是袁绍,他也不一定是对手。虽然他和韩遂结盟,但是董卓明白,依靠韩遂是不可能的,所以他需要重新掌控西凉军。
另外,从胡才近期一连串举动来看,他好像并无勤王之意。胡才急不可耐地出兵打幽州,明显就是为了巩固河北三州,图谋自己的霸业。如果胡才霸业有成,实力骤增,关中迟早都要成为胡才的囊中之物。所以尽快利用关中优势,迅速发展实力,成了董卓和西凉众将的共识。要想扩军备战,就要自己掌控权柄,自己控制天子和关中财赋。这也是董卓和西凉诸将梦寐以求的事。
在董卓的暗示下,李傕、郭汜等人带着军队冲进了未央宫,逼着天子下旨,罢免了骠骑将军朱俊。
天子诏告天下,转拜李傕为车骑将军监领司隶校尉,郭汜为后将军,樊稠为右将军,三人参隶尚书事。转拜张济为骠骑将军,驻军潼关。段煨、王方等统军将领皆被拜为将军。
长安朝廷中的大臣们大为愤怒,拒绝上朝议政。
尚书令士孙瑞出面调停。尚书贾诩也一再劝谏西凉诸将。董卓等人担心长安出现混乱,随即退让了一步。
天子又下旨。拜赵谦为司徒,朱俊为太仆,淳于嘉为光禄大夫。三人同时参隶尚书事。
到了本月中,董卓调到大军对付关中门阀、这些关中的门阀在长安兵变的时候帮助过王允,虽然带着对他们恨之入骨。
董卓命令部下悄悄抓了一批关中门阀的子弟。一番严刑拷打,竟然意外地发现关中几个世家正在和袁绍秘密联系,打算发动兵变。董卓大怒,下令把这几个世家灭族。司徒赵谦牵连其中,被罢职归家。
而在这个时候,河东的李晨准备攻击关东。
现在冀州战事频繁,流民成灾,其所得赋税还要贴补并州和幽州,所以能给朝廷上缴赋税的只有李晨主政的河东一郡,但朝廷索要的数目太大,李晨很为难。
河东的财赋今年也很紧张。关西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战场,居住在关西的百姓不但生活困苦,连生命都没有保障。为此大将军胡才数次给李晨、河东太守、典农中郎将左彦写信,要求他们在年底之前,把关西的百姓全部迁到河东汾河下游的屯田区。
胡才告诉他们,我们打仗的目的是为了稳定社稷,是为了让百姓们活下去,如果百姓们都死于战火,那我们打仗还有什么意义?
关西这几年战火不断,很多百姓早就逃到河东避祸去了,但还有一部分百姓顽强地守在自己的家园里。乱兵来了,他们就逃到山上,乱兵一走,他们就回家继续耕地。虽然i子苦,但这毕竟是他们的家。
迁移人口的事在虎贲军将士的努力下,进行得比较顺利。关西门阀、世家、百姓纷纷北迁河东。迁移所需的大量钱粮都由河东府出。
河东府的财赋要供应三万虎贲军的军资,要补贴并州,还要赈济和安置北迁的关西百姓,当然入不敷出了。
所以河东的李晨邀请董卓出兵关东,但董卓委婉的拒绝了。关中不稳,大军实力不济,平叛重任还是由大将军一力承担吧。
董卓明白李晨的用意。李晨要打关东,但又怕自己从背后打他,所以要得到自己的承诺。董卓对李晨的使者说,你回去告诉李大人,只要他保证虎贲军不进关中,我就绝不走出潼关。
使者满意而去,接着韩遂的特使就到了,韩遂催要朝廷当初答应调拨给西凉的赈济钱粮。
董卓等人愁眉不展,请三公大臣同议。贾诩提出再派大臣携带天子圣旨和符节出关中,安抚各地州郡,催要赋税。董卓嗤之以鼻。如今天子威仪尽失,皇权形同虚设,各地州郡纷纷拥兵自重。朝廷就是个摆设。现在不要说派大臣出关招抚,就是天子亲自出关招抚,估计也是处处碰壁。
更何况现在大将军胡才建立晋阳朝廷,现在不知多少人是遵守晋阳朝廷的,长安朝廷恐怕已经不被各地放在眼里了。
贾诩仰天长叹,无奈说道:“如今唯一能指望的就是益州。我看,派益州牧刘大人的儿子携带天子圣旨,速速南下蜀郡。”
就在众人一筹莫展的时候,突然传来了喜讯,荆州刺史刘表的功曹从事蒯鹏到了长安。刘表在奏章中说,自己尊奉天子和朝廷。荆州上缴朝廷的赋税正在运往关中的路上,年底就能送达长安。
刘表的奏章给了长安一个巨大的惊喜。天子随即下旨,拜刘表为镇南将军,领荆州牧,成武侯。
天子又下旨让太仆朱俊两人携符节出关,招抚各地州郡。奉车都尉刘璋携圣旨急赴益州。
李晨在给胡才的书信中说,刘表的突然归顺,肯定得到了袁绍的支持。如果没有袁绍的同意,刘表这么做就是背叛,而且会遭到袁绍的攻击。现在南阳控制在袁绍手上,刘表也无法把钱粮送到长安。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袁绍的策略发生了某些变化,他是你是准备遵从长安天子了?他是不是不再坚持重建皇统之议?如果袁绍不再坚持重建皇统,他会重新得到持有不同意见的各地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