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大楚820>36、成得臣
仅是出于保障若敖氏家族长盛不衰的私心,也的确是看好曾任军职、熟谙兵家的成得臣。

两人争吵之际,我们从另一个方面,看看成得臣本次伐陈取得的功绩。

我们再把地图打开,拿出尺子,在申县(今南阳)和徐国(今徐州)两点之间连一条线,可以发现,这条线段由西向东,贯穿蔡国(今上蔡县)、顿国(今项城市)、焦、夷两邑,直达徐国,几乎与淮水平行走向。

可以看出,在地缘军事上,这条申—徐战线,将淮水防御重心向北推进二百余里,使得淮水以北部分区域成为战略缓冲区,为牢牢控制淮河站稳了脚跟。

在地理位置上,这条战线北接宋、鲁二国,南跨胡、许、陈、蔡、郑等五国,像一把锋利的裁纸刀,把中原版图一分为二,并以息县武装为依托,借助淮水优势,对中原诸国虎视眈眈,使得中原无险可守。

成得臣孤军深入中原腹地,凯旋而回,此次战绩可谓卓越。

就这样决定吧,得臣,期待你能为楚国开创更加光明的未来。

成得臣,芈姓,成氏,名得臣,字子玉,斗伯比之子,子文之弟,若敖氏后裔。公元前637年,因战功被子文推荐为令尹。

新官上任三把火,刚上任的成得臣第一把火就烧到了夔(kui)国(今湖北秭归县)。

夔国,为楚国第一代国君熊绎的六世孙熊挚的后代所建立,就是那个说“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的熊渠的次子,因为身有残疾,被楚人废了,后被其弟熊执疵所杀。

再后来,熊挚的子孙立有战功,楚王便将其封在夔地。

可以说夔国是楚国的同宗族人,有血缘的兄弟国,逢年过节大事小事都祭拜同样的两个祖先——祝融和鬻熊。

不过这个兄弟国对待楚国就不是那么厚道了,总是惦记楚国的王位,自己又打不赢,便做一些不地道的事情——放巴人入楚,导致楚国的西南边境一直暴露在巴蜀的锋芒之中。

楚文王就是被巴人打败的,后来病死途中。

一直以来,楚国没有打夔国,不是念在同宗之情,而是这个位置易守难攻,太难打。为了防巴人入侵,楚国只能在那处(今荆门)设立权县来阻止巴人,但这样带来一个问题——没有防御纵深。

所以说夔国对于楚国后防相当的重要。

夔国位于现在的三峡大坝西面,长江西陵峡段,是巴人顺江入楚的唯一通道,扼守此地,等于掐断了巴人东进的唯一希望。

现在中原局势对楚国争霸相当严峻。

公元前635年,晋文公回晋国的第二年,便起兵助周襄王攻其弟王子带,王子带被杀,周襄王很高兴,觉得晋文公“勤王”有功,将樊(河南济源西南)、原(济源北)、温、欑茅(河南获嘉)等地赐给晋,晋国便有太行山以南、黄河以北之地,使得晋国同楚国一样,拥有称霸中原的地缘优势。

同年秋,秦国讨伐鄀国,鄀国曾经在楚国建国的时候支援了一头牛,楚人至今没齿难忘。并且鄀国离楚国建国(丹阳)的位置很近,楚成王便派申公斗克和息公屈御寇,率领申、息两地的军队协助鄀国人守城。

鄀人也是实在,被秦人稍一忽悠,便向秦军投降,导致斗克、屈御寇被秦军俘虏,秦国毫不费力的占领了鄀国。在崤函通道被晋国扼制之际,占领鄀地,成了秦国唯一东进中原的道路。

在晋国、秦国都有大动作的情况下,楚成王准备集中兵力北上争霸。北上争霸之前,必须要拿下夔国,免去后顾之忧,便将这个任务交给了成得臣。

当下的成得臣既封令尹,说话做事也要讲个道理,打个仗也讲究出师有名,这次打夔国,便也绞尽脑汁,寻找借口,好不容易才编造了一条合适的理由——斥责夔国不祀祝融与鬻熊。

不久,夔国回话了,估计跟巴人混久了,态度也很蛮横:“我先王熊挚有疾,失掉楚王位,方才流落到夔国,所以,我们不是楚国的继承者,也就没有必要祠祀祝融和鬻熊了。”

本来还顾及同宗情面,既然夔国说的话划清了界限,也怪得不的楚国出兵了。公元前636年秋,令尹成得臣、司马子西(斗宜申)率师灭掉夔国,把夔子俘回郢都,将夔国并入楚国,完成了楚国后防建设。

成得臣上任后的第一把火烧的很旺,让楚成王很满意,并逐渐将军政大权交与成得臣执柄。

第二把火马上就要来了。

公元前633年,宋国向晋国抛去橄榄枝,准备亲晋。楚成王觉得在这档口亲晋不是一件好事,如果放任不管,将会有更多的国家亲晋,毕竟晋国是姬姓国,相比楚国而言,有一种天然的血缘亲近。

于是,楚成王令成得臣和子西率军,与陈、蔡、郑、许组成联军攻宋国。

战斗过程很顺利,一路打到宋国的缗邑(今山东金乡县),并包围了几天。

这时,成得臣突然收到鲁国鲁僖公的邀请,一同伐齐,争夺东方的控制权。

自从齐桓公死后,齐国内乱,诸子夺权斗争不止,其中就有七位公子逃到了楚国,楚国把他们都封为上大夫。在这种情况下,老实巴交的鲁僖公都忍不住踹上两脚。

但实际表明,鲁僖公还是太不自量力了,当时从国力对比来看,鲁国根本不是齐的对手,没占到便宜不说,还被齐国打脸打的生疼,于是鲁国便同齐国讲和。讲和也只是缓兵之计,鲁国看见楚国正在


状态提示:36、成得臣--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