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王最后还是签了和离书。
在经书的熏陶下,我平静了许多。淡漠地看着他,“你也放了书菱。”
“哼。”他冷然,“你当真是要、本王落得孤家寡人。”
“你本来也不爱她。”
“放!本王放!”说罢,他也没再多留,拂袖而去。
我心上多少掀起一点涟漪。
荆王算是正直之人。大义、手腕、家事、政事,他从来拿捏得很准,分得很清。
这也是我不畏惧他的原因之一。一个好人,没什么值得怕的。
真正可怕的,是那些心思扭曲之人。
“夫人,左大人来了。”香珊进来通报。
我有些头痛,扫了一眼案上堆放零散的经书。
我并不是很能看得进那些晦涩难懂的经文。光是读,一句一句我都读不连贯。左霁还要我背《大悲咒》、《心经》。
“不是只有报仇才能减轻你的痛苦。”他循循善诱。
案上放了不少他挑的经本,《佛说阿弥陀经》、《地藏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见我不怎么看,他总是抽空过来,除了给桁儿带些小玩意儿,最喜欢将我拉到院子里的槐树下,我靠在摇椅上,听他在一旁一句一句念着,字字清晰、流畅,加上他悦耳如溪石的嗓音,渐渐我倒觉得享受。喜欢叙事性强一些的经文。比如: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
午时的烈阳当头,浓密的树荫下却清凉,我常常听着听着就睡着了。他依旧会坚持念完,也不会唤醒我。
说什么,经文的每一句能量都溶解在空气中,环绕着我。
有时安春会抱着桁儿一起过来听,刘婆婆也是他的忠实听众,只要看到他来,总是早早搬着小凳子等在那里。
刘婆婆不识字,却深深被他所讲的内容开化,“光是听一遍就有无量功德”,这话对目不识丁已迈入人生尾端的老人来说,的确极其具有吸引力。
“小公子生的可真俊,嫣姑娘是有福之人。”刘婆婆拉着桁儿的小手,目光落在襁褓中的小脸上笑得慈祥。
世人都以为,这是荆王的儿子。
荆王妃与其和离,独自携幼子居于西城一座普通农院,外面怎么传的都有。说这并非荆王亲子,我给他戴了绿帽子;说荆王受不了我的娇蛮善妒,才将我赶到外面来住,我为了要挟他,死也不肯让孩子住在王府……
原本入京悄无声息无人知晓,一切闲言是从荆王府兵将这里守得密不透风那几日传开的。
尽管现今他早已撤了兵。
太后得知了消息,说什么也要荆王将孩子接回王府,他自己应付,反正这无需我操心。
抽空乔装去了一趟珩王府,原本庄严气派的沉木大门挂上了黑色绸布,府中下人们皆穿着素色衣裳,腰间系一条黑纱腰带,神情无不消沉严肃。
虽然付容峘没有直接宣布珩王已死的消息,但府上之人似乎已经默认。
蔻太妃穿着一身黑色衣裳,手中捻着一串小叶紫檀佛珠,坐在正堂雕花漆木的大椅子上,旁边站着侍奉的嬷嬷。我跪在她脚边,坦诉了与珩王的故事。
“你与我儿私自成婚,我这把老骨头可不会认!”
她将我当作、与珩王有过露水情缘,在他身后想来分一杯家产之辈。我并不在意,隐去了与珩王已有子嗣的部分。
她觉得我不检点,先嫁与荆王,现在又自称深爱珩王,指不定孩子是谁的。再者,真查出是珩王的孩子,她必定要将桁儿留在王府。
“太妃,民女自知难能得您信任,此来也并非为求取什么。一愿太妃保重身体,二愿太妃知晓,珩王并非孤身一人,他的事,便是民女的事。不管如今他身处何处,民女不会放弃寻找。哪怕……哪怕最后只是尸骨……民女也一定带他回归祖上。”
说完,我深深叩首,然后拜别了她。
蔻太妃最后看了我一眼,却没说什么。
出了珩王府便遇上左霁,他自然而然地调转步子跟着我。
“兄长?”
“这么晒的日头,怎么也不带个人来?”他举起扇子遮在我头上。
有那么一瞬感慨于他的细心。一大早过来,竟也待到了中午。
“嫣儿没那么娇嫩。”我扯着他的袖口将他的手拉下。
“新曲巷新开了一家酒楼,小嫣有没有兴致去尝尝?”
我摇头。“桁儿还等我回去照料呢。”
“酒楼旁边是一家婴儿用品店,服饰、衣帽、玩具、启蒙教化书等等,非常齐全。”
“那、便去看看吧。”穿的用的他都不缺,启蒙教化书我倒是感兴趣。
这些时日心思全扑在延舟哥哥身上,对桁儿疏于照料,虽然有奶娘安春她们,到底不如我这个亲娘自己去照顾。
陪我逛完婴宝肆,左霁点了一桌子的菜,新酒楼所有的招牌菜他都要了份。
“兄长这样会不会太奢靡了些?我们两人怎么吃得完?”
他展开扇子笑道:“自然不会浪费,小嫣只管尝。”
看着满桌颜色诱人的美食,我胃口大动,拾起筷子,很久没有这样轻快的心情了。食物某种程度而言的确治愈。
看我吃得毫不忌讳,左霁满眼含笑,给我斟了杯桂花酿,“这一杯,兄长敬你,庆贺我们重逢。”
我端起杯子,一边努力吞下口中的猪蹄肉,“该嫣儿敬兄长才是,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