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仙侠修真>和武侠主角同在>第107章 周芷若的哥哥3

接下来的几天,阿玉都是在忙碌中度过的,就在阿玉住到周家的第二天一早,周显在天色刚刚微亮的时候就出门了,抱着周芷若,送到了二奶奶家,然后就去找了柱子叔,让他帮着多弄些竹子过来,并且表示阿玉会用竹子做床,做架子,让村子里闲着的人过来帮忙,做好了各家都有。

一听有这样的好事,大家都高兴坏了,这个小的不能再小的村子里住着的都是没有什么生存本事的人,不是老弱妇孺,就是只会种地的,也正是因为他们技术贫乏,在元兵的几经盘剥之后,更加的赤贫,一个个几乎都是空落落的,听到阿玉有这个本事,不说那些有力气的大人了,就是二奶奶家那个和阿玉一样大的小子也跟着过来帮忙了。

说起二奶奶家,那真是比周显家还要凄惨,二奶奶是个寡妇,丈夫早年就死了,好不容易靠着织布,种地吧儿子养大,娶了媳妇,生了孙子,可是好日子还没有多久,儿子就在上镇子卖东西的时候冲撞了元兵被活活打死了,这下这个家立马就散了,儿媳妇娘家过来把人带了回去,重新找了人家嫁了,这茅草房子里只剩下了一老一小,当时那个小孙子才四岁,还是个只能吃,不能干活的奶娃子。早就操劳过度的二奶奶不得不重新靠着织布养孙子。

好在这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那小孙子狗蛋,小小年纪就异常的懂事,从五六岁起就学着人家挖野菜,给家里混点东西吃,虽然一直都没有吃饱过饭,可是好歹也算是挣扎着长大了。

阿玉看着这个脑袋大,身子小,透过破衣裳都能看到肋骨的小子,心里就一阵的心疼,说是一样大,都是七八岁的年纪,可是这孩子比自己直接矮了小半个头,脚上更是连鞋子都没有。看着他利索的拿着柴刀砍去竹子枝桠的动作,就知道这孩子只怕手上已经劳作的有了茧子了,七八岁的孩子手上有了茧子,这都是受了多大的罪啊。

阿玉说不出什么同情的话,也不想多说,在别人的眼里,他自己这身份不也一样是属于被同情的一员吗!他能做的,就是速度尽量的快些,把手里的东西早点做出来,看看那些大人们一个个欢天喜地的忙乎着,有几个还帮着劈竹条,学着做一些费力气的事情,看着就知道他们这是想照顾自己,阿玉心里很喜欢,他喜欢古代不是没有理由的,这里的人大多都是善良的,淳朴的。

三四天的时间,村子里几乎每一家都多了竹床,竹架子,甚至是竹筐,竹椅,若不是背篓,席子之类的做起来实在太过繁琐,只怕就凭着这些人的热情,这几天也能捣鼓出一些了。不过即使是这样,各家也已经够欢喜的了,他们这样的讹人家,多少年家里没有添过东西了!难得能有这么好的机会。

甚至还有几个人建议阿玉,他们负责砍竹子,做初加工,阿玉负责做物件,然后由他们再出人去镇子上卖,得了银钱,出力的每一个人都有份,也算是贴补各家生计了。

这个阿玉倒是觉得不错,只是这事儿来钱太慢了,再说了镇子上必定还是有哪些个什么木匠,篾匠的,估计卖不出什么钱来,索性就当了一次大好人,村子里愿意学手艺的,他免费教就是了,至于卖钱?要是大家过意不去,以后家里有事儿,壮劳力不够的时候大家能搭把手就成。比如修房子什么的。一家子三口人,就周显一个大人,看着就磕碜了些。阿玉昨晚上躺在床上都能看到天上的星星,这屋子,估计到了下雨天,绝对是外头下大雨,里头下小雨的份。

不过阿玉是准备歇一歇了,他这几天做的手都划破了好几个口子,关键是天天的稀粥,肚子里没有半点的油水,他实在是有些忍不住了。

天蒙蒙亮,阿玉习惯性的睁开了眼睛,听到边上悉悉索索的声音,就知道周显已经起来了,他忙不迭也跟着起了身,开始默默的准备上山的东西,不说别的,午饭这东西总是要准备好的,简单些,弄上一个大大的面饼子,阿玉看着那已经见了底的面缸,忍不住就想要皱眉头,他上一次买米的时候都忘了,这时候自己所在的区域是襄阳附近,很多人家吃面食比吃米多,自己习惯了江南,倒是把这一点给忘了。下一次还是要多买些面粉之类的粮食才好呢!

头一天阿玉就通知了那些跟着他做手工活的说是他今天要进山。所以阿玉一点都不担心今儿会耽误什么,收拾了自己的背篓,装上药锄,腰上插着匕首,手里提着弓箭,阿玉就准备跟着周显一起出门,这汉水附近奇怪的很,特别是这仙人渡附近,汉水就像是一把刀,把大地一分为二,东面那是平原一片,偶尔有几个小山,也是零星的小土包,而汉水西面却是山林密布,延绵不绝,几乎没有什么平整的地方,就是那些个村落也大多是在山谷之中。周显摆渡的西岸往南,往下几十里上下,只能看见山,都看不到人,往北倒是有些田地,村落。只是距离也不近。这样的地方要说这生意,那只能用勉强二字来形容了。

阿玉想要上山,那么他就必须到对面去,这也是他准备和周显一起出门的缘由。阿玉收拾了东西,看着周显抱起了还在打着瞌睡的周芷若,准备送到二奶奶家继续寄存,不过才打开门,他们两个就被吓了一跳,门口居然坐着一个人,大概是听到了开门的声音,那人影立马转过身子,这一看,居然是狗蛋,二奶奶家的那个小子。

“狗蛋?今儿不做活,


状态提示:第107章 周芷若的哥哥3--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