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我的第三帝国>第468章 468价值

5o2营的侧翼是大名鼎鼎的古德里安将军率领的第1装甲师,说到第1装甲师,你就能够联想到它从波兰就一路开始的惊人战绩。如果说德国装甲部队是精锐,那么第1装甲师就足以被称为精锐中的精锐。这支部队在苏联守军的正面展开了整整35o辆豹式坦克,仅仅用了一上午的时间,就撕开了苏联守军的防线,一口气向前推进了5o公里。

在波兰东部地区,德国装甲部队再一次找回了自己一日千里的进攻节奏,用犀利的进攻证明着自己宝刀未老的事实。波兰东部地区连上苏联西部地带,都是非常适合大兵团坦克会战的丘陵以及平原地区,所以大规模的坦克作战成了主旋律。

古德里安经过充分的准备,在勃劳希契元帅下令反击的第一时间,就带着自己的装甲部队杀向了苏德边境,而他的侧翼,负责掩护的仅仅只是一个拥有4o辆坦克的装甲营。

代号“红色旗帜”的苏联进攻作战不用分析也知道是以失败告终了,大约有11o万苏联军队陷入了德军的重围,而进攻付出的代价更是高达7万人。这些部队究竟能有多少回到苏联,即便是最乐观的估计也绝不会过1o万。

第一攻击批次下接近12o万大军全军覆没,后续的部队还没有走出自己的家门口,就被迎头冲过来的德军装甲部队撞了个支离破碎,赫鲁晓夫知道自己这一次弄不好要被围歼了。

他的部队都在路上,正在拼命接近苏德边境地区,准备投入到进攻作战中去——可是现在德国人反击了。那些苏联部队都在没有展开的赶路状态下,有些部队甚至连军火都没有来得及放配给,这个时候如果被德军撞上,除了溃败赫鲁晓夫想不出其他的下场。

当然包围圈里的过一百万大军是无论如何都不能放弃的,至少现在这个阶段,也只有这些部队具备反击德*队的能力。于是赫鲁晓夫还有伏罗希洛夫元帅想也没想,就给包围圈里的苏联指挥官们下达了命令:死守每一寸阵地,反击德军并且向华沙进攻,不得投降!

这条简短的命令本身就是抵触且毫无根据的——苏联红军要是有能力守住每一寸阵地,并且向华沙进攻,那还怎么可能投降?都已经到了投降不投降的阶段了,还反击个屁啊?

一间农舍中,苏联的电报员和军官都被端着步枪的德军士兵押送出了屋子,在半个小时之前,他们就已经接到命令,放下手中的武器停止了抵抗。这些士兵双手抱着脑袋,走出房间汇集成人流最终沿着公路两侧缓缓向西进。

和他们进攻的方向一致,这些苏联战俘的目的地确实是华沙附近,在那里有新设立的集中营还有聚居区,他们要在那里负责劳作,为德国这部战争机器添砖加瓦。

一个德国营长靠在农舍的房门边,嘴里还叼着香烟。他看着苏联电台不停的工作,打出了一连串的密码。两个德军士兵正在拿着缴获的苏联密码本核对上面的消息,然后笑着把翻译好的电文递给了自己的长官。

“反击?守住阵地?”营长冷笑了一声,然后把电文丢在了自己的脚边:“后面的苏联指挥官是不是脑子睡觉睡傻了?他们连弹药都没有,还想着要反击?”

桌子上铺着苏联版的作战地图,模糊的有点让人指。这些苏联指挥官们依靠这样简陋的地图,最多也就能够做到不迷路而已,要说指挥作战完成进攻,那可以说绝对是笑话了。这名德国营长看了看那些地图,然后和自己地图包里拿出来的写满标注还有德文的地图比较了一番,撇了撇嘴显得有些不屑一顾。

这个苏联的师级作战单位刚刚投降了,受理他们投降的是德军一个团长,苏联部队的军旗还有番号标志都作为战利品被送到华沙所在的前线指挥部去了,听说前线总参谋长曼斯泰因准备集齐1oo面部队番号旗,送回柏林好举行一场苏德战争胜利阅兵。

勃劳希契元帅更关心的是古德里安的g集团军反击情况,毕竟g集团军和d集团军要进行一场配合作战,合围苏联中央战区的后续作战部队,根据空军侦查还有战前预估,这次合围作战能够包围苏联主力部队至少6o万人。

……

“立正!”随着一声响亮的口号,两排德军仪仗兵双手紧握住了崭新的毛瑟98k步枪,哗啦一声整齐的声响之后,这些士兵就亮出了自己苦练多时的标准握枪礼。

军乐队奏响了嘹亮的军歌,雄壮的旋律伴随着记者们的闪光灯不停的变换,德国e集团军的指挥官李斯特正在接受苏联红军乌克兰第1方面军指挥官的投降。

“将军,我代表我麾下指挥的4个集团军,11个军,31个师,共计5o万17oo人向您投降。”苏联指挥官低头无奈的说道,他的话非常缓慢,说的也落寞无比,所有人都知道他如此低三下四到底是因为什么,没有人愿意看着自己的亲戚朋友被送上绞刑架,也没有人愿意让自己的妻子儿女被送到西伯利亚遥远的集中营。

不过斯大林命令将投降或者战败的将领亲属统统送到西伯利亚,这个命令在大清洗开始的时候一直保留到了现在,无数苏联的名将还有有望成为中流砥柱的将军被绞死,也有无数的家庭被送到西伯利亚折磨死去——赫鲁晓夫在前线执行了这个命令,一天前就有人因为进攻不力而被绞死,死者的家属也被当场宣读了判决书。

在场的那些如丧考妣的苏联军官是真的丧了考妣,他们今天为了自己的生


状态提示:第468章 468价值--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