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科幻未来>史上最稳太子爷>第429章 治水

不过朱标暂且没有说话。

目前来说,现在还是胡惟庸的舞台,等胡惟庸将所有方针策略说完,到时候再综合判断也不迟。

虽说目前朱标政治手段仍旧稚嫩,可是,这心态,已经练的极好。

处变不惊,遇事不慌,这是基本素养。

朱标也想的明白,现在就冒冒然提出自己的见解,就有可能打乱胡惟庸的部署和策略。

于结果,反倒是不美。

胡惟庸则是继续道:“这第六策,便是兴修水利。”

“耕种农田,除了农具和种子之外,最重要便是水源。若是只依靠天时,这是否能够丰收,便全看老天爷的意思了。”

“水若是少了,则庄稼不生,水若多了,便为洪涝,又是不美。”

“倘若我们开凿水渠,引水灌溉,同时在拦河筑坝,则不论雨水多少,皆可以调控,若是遇到旱季,则开闸放水,若是雨季,则囤积雨水于水库之中……”

“妙。”老朱脸上满怀笑意,对于农事,他最清楚不过,太知道水源的重要性了。

这以往他穷困之时,在民间可是没少听说,为了一点水源,两村之间大打出手。

甚至为此激出人命,也不是什么稀奇事。

那都是成武装规模的械斗,有什么就用什么,绝不会留手的。

因此,这有些村子之间,就积累下了血海深仇,彼此互相报复,那都是格外常见。

这是对村子而言,就算是同一村子里面的,也会因此闹出矛盾。

最后双方老死不相往来。

这已经算是很好的情况了。

“中书省传旨各地方,地方若是兴修水利,无论大小,皆要报给咱知道,所用金银,无有不准,地方若是留存不够,可从国库调拨。”

老朱在这方面,可是豪气的很。

他知道,现在的大明水利状况其实很糟糕,不下大力气是解决不了的。

元朝的时候,就由于战乱和元廷的治理问题,导致了地方上的水利年久失修。

地方水系的瘫痪,进而让大河里面的水无处宣泄,黄河年年爆发,冲垮堤岸。

元廷当时又正好碰到了一位有为的丞相脱脱,力主修河,结果这一修,就把整个元廷给弄死了。

当然,最根本的原因并非天灾,而是人祸。

若是没有那些贪官污吏的横行和逼迫,只怕最后也搞不出了“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由此天下烽烟四起,起义风起云涌,层出不穷。

而老朱在这样的一个大乱之世,趁乱而起,最终夺得天下。

而朱标想了想,则是站了出来,拱手道:“父皇,儿臣对此策有几句话想说一说。”

胡惟庸亦是有些惊异,他说了这么多条方针策略,这是朱标首次提出自己的意见。

老朱则是笑了笑,道:“朝堂议事,本就是群策群力,想说什么就说吧。”

朱标拱了拱手道:“丞相,兴修水利,固美,只是其中还有一些地方,本宫觉得稍有瑕疵,还请丞相深思。”

“请殿下指教。”胡惟庸神情凛然,他知道朱标做事素来是有的放矢,绝不会做无准备之事,说无准备之语。

既然说有瑕疵,那多半就是有了。

朱标淡淡一笑道:“其实也不能说是瑕疵,丞相此策极好……”

一席话,给足了胡惟庸面子。

“只不过,本宫以为丞相此策少了两个字:统筹。”朱标这蓦然间话语一转,一句话,便算是道出了关键所在。

简单一句话,并不复杂,但却值得人深思。

见众人不说话,朱标此刻亦是展开细说,道;“如今天下初定,各地水利陈旧,河道淤塞,黄河水患频发,京杭大运河淤堵,漕运不兴,致使扬州繁华胜地,如今仍是一片荒野,一眼望去,不见人烟……”

“故而,父皇,儿臣以为,我大明对于兴修水利之事,当统筹安排。”

“修小河,便要为日后治理大河考虑。儿臣以为,这小河,便如同人周身之经脉,而长江、黄河、大运河便如同人身之主动脉,如今动脉不通,朝廷又无余力治理,眼下之际,便是先易后难,处理各地小河,在处理过程之中,则当为日后治理大河筹备……”

“殿下眼光长远,非臣所能及。”胡惟庸反应何等迅疾,几乎在朱标话语落下的那一刻,他就已经明白了朱标的意思。

然后,他在第一时间,就表示了支持。

而朱标只是笑了笑,紧接着就道1:“儿臣请父皇于六部之中增设一部,专管水利之事,统筹安排全局,且各地修建水利,所需人力,物力,财力皆由此部统筹安排。”

众多大臣:“?”

这是什么情况?

怎么一不留神,这朝廷就要再增设一部了?

这不是开玩笑嘛?

“殿下,六部之中再增设一部,这是不是有些小题大做了?”朝臣之中有人心中疑惑。

“臣也觉得此事应当再三思之,三省六部古已有之,怎可冒然更改?”

朱标对于这些质疑,自然是早有所料,当即就道:“治水,古已有之。昔年,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水患遂平,大禹被天下共尊为王。秦之李冰,造都江堰,千古传名,汉之王景,治理黄河,八百年未改道矣。”

“此先人治水,今我大明治水,事关天下百姓福祉,苍生幸福,怎是小题大做?”

“三省六部,也是隋朝所创,今我大明再创一部,有何不可?”


状态提示:第429章 治水--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