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恐怖悬疑>明末之兴汉>208.郭子仪还是曹操?
贵们果断的听从了小吏的建议,并将这个重任交给他,让他去与鞑子谈判。

掉进自己挖的坑里,小吏只能硬着头皮跑到了清军大营。

得知小吏来意的岳托不禁有些哑然失笑,自己本来没有攻打他们的意思,他们倒是主动送上门了,这样的好事岳托怎么会放过。

岳托直接开了一个让人肉疼,但是能够承受的数量,并扬言明日收不到这些钱粮,就攻破县城、鸡犬不留。如果收到了钱粮,清军也不会再为一个没有什么油水的县城大动干戈了。至于奴隶什么的,清军已经抓的够多了,不需要更多的奴隶了。

小吏带回去的条件并没有让县城的权贵们犹豫太长的时间,第二天就将钱粮乖乖的送到了清军大营。为此不光县衙、大户们出了大血,阖县百姓都被敲诈了一笔。

得到钱粮的岳托果真“信守承诺”的离开了,没有一点攻击的yù_wàng。

这下县城的权贵们都嘚瑟的不行了,连报捷的公文都上了,声称自己坚守城池,拒退鞑子数万兵马。连城里的百姓也都认为是因为出了钱粮才逃脱了血光之灾,被敲诈的怨气都小了不少。

有了这么一遭,岳托发现并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能够得到钱粮,更重要的是这不会影响行军的速度。接下来岳托开始主动敲诈,得到的钱粮比起破城虽然少一些,但是胜在轻松没有损耗。

要说岳托脑瓜子确实好使,他每次选定的停留地点都是精心挑选的。之前就派人沿途打听过各个州县主官的脾气秉性,那些头铁的、意志坚定的县城就不做打扰了。清军停留的州县,主官一般都是优柔寡断、贪生怕死的。

而且为了更好的达成效果,岳托会故意将大军展现出来给守军增添压力。然后会使人告知只要出了钱粮就可以保住城池安全,而且还有实际案例展示。某某州县交了钱粮,大清信守承诺,哪怕城池再残破也没有攻城,保住了城池和身家性命。如果顽冥不化,大清的数万大军早就饥渴难耐,城破之时必定鸡犬不留。

要说清军的话还真不是威胁,否则城外大营中的几十万百姓是从哪里来的?是舍弃钱粮还是保住性命和官位,一般人的自然会选择前者,何况清军选定的城池主官都是软弱可欺的角色,自然屡屡得手。

所以一路行来,岳托的大军并没有发生什么大的战事,但是收获却同样不小,让岳托颇有点洋洋自得。这些钱粮可都是他用脑瓜子得来的,比只会用蛮力的清军其他将领高明得多。

开平也是岳托选定的目标之一,城里守备力量薄弱,无论是守军的主将还是知县,都是贪财无度、软弱可欺的角色。在城外耀武扬威了一次之后,要求开平献出钱粮的书信早已射入城中,就等着开平的答复了。

面对清军的巨额索取,知县自然无力应对,也实在舍不得自己的钱财,自然是召集城中的大户们一起商议。

因为清军围城,城中的大户们早就坐立不安了,听到知县相召,言语中透露事有转机,纷纷赶到了衙门。

当知县告知清军的要求后,大户们首先是不怎么相信,毕竟清军的信誉太差,难保不是他们在使诈。

不过一般交战双方耍阴谋诡计都是因为自身实力弱小或者势均力敌,但是现在清军对开平完全是碾压,根本没有必要耍什么手段。

按照庞指挥使的意思,要是清军全力来攻,没有援军的话,开平三天都守不住。

其实这已经是庞指挥使在给自己脸上贴金了,清军真要发力,开平半天就会沦陷。到时候不光钱财没有了,连命都会交出去。即使能活下来也是给鞑子做牛做马,生不如死。

援军是没有指望了,连守军主将都暗示最好妥协交出钱粮,这些大户们也就不再纠结了。钱粮是一定要给的,问题是怎么个出法,虽然逃不掉被割肉,但是能少割一点也是好的。

所以决定是否给鞑子交钱粮只花了半个时辰,但是这个钱粮怎么摊派则花了半天的时间才确定下来。

最后当然是按各家财力雄厚的程度、在官场上的人脉大小等各种指数综合评定,各家拿出了相应的钱粮。连知县和庞指挥使都每人出了五百两,算是人人都出了力。

既然城里的贤达们都带头出了血,那治下的屁民们怎么能够置身事外?赎城保命金在这样的情况下紧急开征了。

别指望官府的衙役和大户的打手们有多大的节操,虽然他们对城外的清军畏惧如虎,但是面对城中的百姓他们瞬间就化身为了虎狼。

有了这样高大、正义的理由,破门抢夺百姓财物也就光明正大了。说不得应付完清军,知县和庞指挥使还能发一笔财呢。

即便正在筹措钱粮上交清军,还是要预防清军不讲信用偷袭城池,所以庞指挥使还要在城头坚守。

其实庞指挥使更想待在自家的地窖密室里,那里才是绝对安全的。

自从鞑子开始频繁进入京畿劫掠,汲取了城破教训的权贵人家几乎家家都修建有地窖和密室。如果没有被发现,凭借密室里准备的物资可以生存一段时间,等待清军离去就可以保住性命和一些钱财。

可惜庞指挥使身负守土之责,自然不能无故消失,否则即使活下来也逃不过朝廷的追责。所以庞指挥使只能将家人送进密室,壮着胆子带领手下守在城头上。

正当岳托等待开平钱粮的时候,王德川带领的金州军骑


状态提示:208.郭子仪还是曹操?--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