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恐怖悬疑>明末之兴汉>440.洪承畴和多尔衮(求订阅,求月票、推荐票,求收藏)

战马可谓是满清的战略性资源,也是满清唯一比金州军占优势的地方。

阿济格能够在金州军的控制范围内四处袭击粮道,靠的就是来去如风的骑兵部队。一旦失去了骑兵上的优势,清军将会败得更快。

鲁若麟也一直在想办法加强马匹的引进,除了要扩大骑兵的规模外,鲁若麟更想将金州军变成机动化的部队。

在没有机械动力之前,马匹是唯一能够快速机动的动力。鲁若麟不需要将所有的士兵都训练成骑兵,但是可以将他们变成骑马步兵。

一旦这个想法达成,金州军的战斗力将会有一个极大的提升。

想要实现这个想法,源源不断的马匹供应是非常关键的。

现在金州军的马匹主要来源还是靠的蒙古,从关宁军转手过来的。但是这个渠道并不是很牢靠,特别是在金州军和朝廷的关系变得微妙的情况下,随时都有可能影响马匹的输入。

这种情况下,多一个马匹的来源渠道当然是非常好的。

岳托虽然明知道卖马匹给金州军完全是饮鸩止渴,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他真的没有什么拒绝的筹码,满清能够拿得出手的东西实在太少了,基本上除了牲畜就没有什么了。

吴朝杰提出的四个条件通过了两条,剩下的两条分歧太大,一时之间也谈不下来,只能慢慢磨了。

好在大家都有足够的心理准备,要是谈判这么容易达成就不能称为谈判了。

鲁若麟和陈新甲虽然没有参与谈判,但是一直在关注着谈判的进展。特别是陈新甲,对于谈判最好能够早日达成抱有很高的期望。

好在虽然有些波折,但是整体的大方向还是比较乐观的。

在满清与金州军进行谈判的同时,洪承畴也来到了盛京城,代表朝廷为皇太极吊丧。

多尔衮对洪承畴还是很重视的,亲自出城迎接,给足了洪承畴面子。

这是满清叛出大明之后,第一次有重量级的官员来访,特别是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满清上下都非常重视。

洪承畴进城时仔细打量了一下盛京城,虽然规模也不算小,但是气氛非常压抑,给人一种死气沉沉的感觉。

气运这个东西真的很玄妙,对个人来说是如此,对国家同样适用。

想当初满清可是潮气蓬勃、气吞万里如虎,国运上升的势头非常明显。但是自从与金州军交手之后,满清的气运被生生打断,猛然开始走下坡路,落到现在连生存都出现了威胁。

战场上的失败体现在民众的身上就是犹如被抽走了精气神一般,开始变得茫然和颓废。

虽然多尔衮极力表现出自己的自信与霸气,但是洪承畴还是从他身上窥见了一丝丝软弱与彷徨。

洪承畴在皇太极的灵前上完香,走完吊丧的流程之后,就回到驿馆休息,准备参加多尔衮为他举行的晚宴。

满清毕竟还没有完全建立儒家的那一套礼仪制度,对于国丧期间晏饮并没有什么太多的限制。

“皇太极确实是个人物?竟然够将皇位传给多尔衮而不是自己的儿子?难能可贵啊。”礼部郎中徐天佐感慨道。

作为朝廷派遣的吊丧副使,他是此行里唯一能够和洪承畴说上话的人。

“皇太极是个明白人?要是真把位置传给自己的儿子?只怕这清国离灭亡也不远了。不过,从现在的情况看?即使多尔衮天纵英才,也挽回不了鞑子的颓势?这清国是再也翻不起什么风浪来了。”洪承畴感叹道。

“这也是好事?鞑子不行了,辽东这边也可以安定下来,再也不用提心吊胆了。”徐天佐经历过几次鞑子入关抢劫,那种事情实在是不想再有下一次了。

“只怕难啊。金州军势大难制?只怕比鞑子更难对付。”洪承畴满脸的愁容。

说实话他一点都不想和鞑子合作?毕竟鞑子劣迹斑斑,对大明造成的伤害实在太大了。朝廷如此颓废,固然有自己的因素,但是鞑子频繁入侵肯定是主要的原因之一。想要一下子让大家放下对鞑子的成见,其实比较困难。

不过世事变化无常?面对不断壮大的金州军,内心极度惶恐的朝廷不得不放下与鞑子的世仇?暂时联合起来抵抗金州军的压力。

洪承畴经常想,要是金州军是朝廷的兵马?鲁若麟对朝廷唯命是从该有多好。那样的话别说鞑子了,中原那些叛贼只怕也掀不起什么风浪。

可惜以洪承畴对鲁若麟的了解?心高气傲的他对朝廷表面恭敬?其实内心里是非常瞧不起的。

当然?鲁若麟也有瞧不起的本钱。不说实力强悍的金州军,仅仅是鲁若麟牧民理政、治国生财的本事,就足够甩朝廷那些大人们几条街了。

洪承畴一直担心,要是朝廷还不能将内政理顺,按照金州军的发展速度,搞不好哪天就要改天换地了。

而且这个时间绝对不会太长,至少洪承畴相信在有生之年很有可能看到。

“金州军啊,确实是个麻烦。”徐天佐符合道。

虽然现在朝廷与金州军的关系不太好,但是比起满清,徐天佐还是喜欢金州军更多一点。

不说同为汉人苗裔,至少金州军还没有做出什么公开违背朝廷旨意的事情,反而为朝廷做了不少好事。如果不是因为实力太强终于引起了朝廷和皇帝的忌惮,说不得大家都想抱一抱这个大粗腿呢。

对于像徐天佐这样的官员来说,家族和个人永远是第一位的,朝廷和国家无非是让他飞黄腾达的一个平


状态提示:440.洪承畴和多尔衮(求订阅,求月票、推荐票,求收藏)--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