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诩点了点头,道:“门阀士族的人,在本地都霸道惯了,而且那些财货的数量和渠道,他们多少也知道一些,普通的黔首齐民不敢来要,世家门阀可不会客气,你说到时候刘府君给还是不给?”
“这个……应该是会给吧?”
贾诩摇了摇头,道:“不是会给,而是一定会给!刘氏虽然是宗亲,刘府君虽有大志,但眼下南郡刘荆州麾下主要受其重者,依旧是士族,包括刘荆州最为看重的学宫和纂书,需要依靠的也是士族,南阳郡世家乃是天下士族中之佼佼,他们若是直接向刘府君提出要求,以刘府君的角度而言,必须应允,况且人家要回自己的东西,本来就是天经地义。”
李铮隐隐之中似乎抓到了什么事情的重点。
他试探着开口道:“先生之所言,是说刘府君若是将辎重还给南阳望族,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为南阳郡望族所拥戴,而那名向府君谏言的大族谋士,则会通过这次事件,与南阳郡望族结下交情,将南阳郡望族的各家才俊引入到刘府君麾下,并逐步开始在府君麾下编织人脉渔网……”
贾诩道:“不错,若如此行事,刘府君麾下将会不断的吸引进各族的人才,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同时,刘府君的权柄也将慢慢的为望族所分,时间越长,掣肘越深……”
贾诩说到这,下话便没有再说了。
大汉的天下是怎么亡的?就是在这种权力交织的运作中,中央的权力不断的被那些帝王大族所稀释,特别是朝廷的人才几乎都是这些人,刘氏对各郡的掌控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越发渐弱,才变成了今日这样的局面。
世家的影响力是每朝每代都有的,这一点无可厚非,但像是东汉王朝这样中央集权这么弱的而世家望族的权柄几乎可以凌驾于皇帝宗族的朝代,不能说没有,但却实在是太过少有。
刘琦眼下面对,既是要与天下群雄一争短长,试一试能不能一统天下……同时也要在一统天下之后,预防不要将自己的努力给了别人做嫁衣。
对于这一点,曹操还是雄才大略的,
他在世的时候,曾努力抑制望族群体在其麾下势力中占据权势的比重,但曹操死后,曹丕却因为急于登基而向天下士族门阀做了妥协。
望族在大魏的权力比重,随着曹丕的登基而攀上了一个新的峰值。
最终的结果,就是曹氏为望族中的司马氏做了嫁衣,基业为其所夺。
但以当时的士族在大魏朝堂中的力量而言,就算是没有司马氏,也会出现司牛氏,司羊氏,司驴氏等等……
刘琦因为知道历史的进程,故而并不着急顾及眼前的利益,而是一步一个脚印,稳稳的向前慢慢摸索着,
他在对抗外敌的同时,也要想办法逐步控制并缩减士族在他麾下的权力比重。
就好比眼下,类似于荀攸这样的名门中人,想法就与他完全不同……
荀攸这样的人和贾诩一样,既是他的谋主,但同时也是他潜藏的对手。
这就是政治斗争。
诸侯与诸侯之间的战争是天下的明线,但中央与地方,皇权与门阀的夺权是这世界轨迹运行的暗线。
李铮大概听明白了贾诩的话中之意,他感慨的站起身,冲着贾诩一拱手,道:“先生之言,某亦明了,然有些事并不能由李某一人做主,我自当回去向府君禀明……若是府君觉得先生所言正确,那一切自然好说。”
贾诩点了点头,显得很是从容。
“另外,李掾史也可以向府君禀明,就说我贾诩如此行事多少也是有些私心的,此番向牛中郎将和张中郎将献上此计,也是为了向他们展现贾某之忠诚,令其等对我更加放心,如此今后在彼帐下行事时,也更可得信一些……另外,若是府君真从西凉军手中抢走了袁军辎重,也不利于日后的养寇策略,因南阳郡世家会根据此一仗而揣度出府君手中是有足够的兵力战胜西凉军的,若如此,日后他们受西凉军搜牢时,一旦向府君求救而府君不救,则恐惹人猜忌府君之心,多少会有所不美,所以该放弃的时候要放弃,该示弱的时候要示弱。”
“贾公想的这般周到,着实令人惊诧……不过在李某回去向刘府君禀明此事之前,李某也想向贾公询问一件事。”
“请讲?”
“敢问文和先生是何出身?”
贾诩淡淡一笑,很认真地道:“武威贾氏,当年亦属凉州高门,只可惜到了贾某这儿,以是昔日殊荣了,公回去只管向府君禀明实情即可,不需替贾某遮掩,老夫一家尽在府君手中,该信什么,不该信什么,相信刘府君自有筹谋。”
“文和先生倒是个实诚人。”
……
李铮与贾诩细谈过之后,遂暗中返回了刘琦处,向他禀明贾诩的话。
刘琦听完李铮的讲述之后,半晌没有言语,认真地思考贾诩话中的虚实。
贾诩的话,多少沾点道理,也多少沾点虚言,以刘琦对贾诩的认知,他不认为贾诩此番对李铮说的完全就是他的肺腑之言。
但贾诩有一件事说的很是在理——那就是他全家老小皆在襄阳,所以他也知晓,他的最终归宿,也必然是在荆州。
既然荆州是他的最终归宿,那他必然也不会让这处成为自己安身之所的宝地变成炼狱战场,就算不是为了刘琦,也得考虑考虑他贾诩自己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