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仙侠修真>做个武侠梦>第184章 须为稻粱谋

劝服了至善顺势而为,南少林算是安稳住了,那就老老实实种田吧。

其实向宝岛发展也是为了种田,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没有足够的吃食便举兵只会重复李自成、张献忠之流的悲剧,因为不得民心。

晚明是小冰河期气候,粮食产量本就不足,再加上明末清初的战乱兵祸横行,农业生产已经完全荒败。

这就是李自成、张献忠搞得饿殍遍野的原因,他们就只有一条路,把百姓口里的粮食抢过来。

朝廷固然腐朽,可不事生产的乱军也不可取,所过之处如蝗虫一般寸草不生。

打起来时满清会把这个罪责推过来,就如同康熙忽悠韦小宝那般,说他让百姓不挨饿,致使百姓流离失所啼饥号寒的都是乱党。

康熙所谓的让百姓丰衣足食,人们口中的米粮有一粒是满清种的吗?没有。

百姓在满清手里成了人质,战乱一起,他们连最后一口吃的都会被糟蹋掉。

席卷九州说起来只有四个字,做起来却只能累累白骨垫道。

乱得太久了,也饿得太久了,民心思定,别说什么明君圣主,只要没有兵祸能混口吃的,百姓们都会拥戴他。

这就是满清从北到南把钢刀都砍卷刃了,却能坐稳江山还有一堆人出来歌功颂德的原因。

说白了就是不怕比烂,还有更烂的,全靠同行衬托。

晚明和农民起义军无法带给百姓们安稳,为了活命什么尊严什么苦难都可以放一放。

满清只是稳定了天下,让百姓有时间有精力有条命种地而已。

吴三桂为什么反清不成功,因为没有人跟他闹,都忙着种地混饭呢,没空。

谁当皇帝收多少苛捐杂税如何压迫不管,只要不乱能活着能喘气就行,没有群众基础兵源从何而来?

当前想把满清从皇位上拉下来,又不想让百姓去垫背,就得自带干粮。

不是圣母思维作怪,而是只能这么干,没有吃的,没有人愿意再乱下去。

洪熙官希望自己能一手刀枪一手馒头,不是什么不纳粮,而是我手头就有粮,过来吧,饿不死大家。

做到这一点就能传檄而定,根本就不需要打生打死,谁有粮,百姓跟谁。

清军有多少兵马?满打满算五十万都不到,还得刨去那些有奶便是娘的汉旗包衣,长官是锦衣玉食,可汉旗的兵丁也吃得不太饱。

拿着粮食,就至少能瓦解掉一半以上的清军战力,说什么女真满万不可敌,那是因为他们很难满万。

谁希望头顶着钢刀为奴为畜?只不过是为了活命罢了,当有一方能提供足够的口粮时,用脚选也轮不到满清来做主。

如此就得准备海量的粮食,当然也不算得顶难,连年战乱,整个国家也就只剩下不到五千万人口。

养活这些人的口粮虽然很多,但也不到天文数字,用力点还是够得着的。

收购是收购不到的,附近没有,再远一些以当前的航海水准运输的消耗远大于粮食本身。

想来想去算来算去,洪熙官和朱红故都觉得非得把整个南海控制在手上。

这里气候温暖,一年三熟,打下来种个几年田,可以吃撑所有的人。

宝岛、琼崖就是这样的咽喉要地,本身就有肥沃的良田,拿下它们又可以羁制南海。

同时两地还有大量的煤铁资源,将造船业挪到这里来,发展的速度都会更快。

受到的掣肘也少,至少清军无法三天两头来骚扰,在施琅得到重用之前,清军手里就只有一些小艑板,根本渡不了海。

明朝的舰船,要么打烂了,要么被郑成功带走了。

想重新造,当前的造船技术全是用木头,光光放置阴干木头都得两三年。

所以清军的水师规模别说用火炮打,就是动力舰船开快点从旁边过激起的浪涛也能让他们倾覆。

郑成功之所以能在宝岛偏安一隅,就是因为在海上清军完全奈他不何。

要不是郑成功的后人在宝岛争权夺利破坏了根基,哪至于后来不得不内附。

郑成功在世时可是屡次长驱直入福建、浙江等沿海地带,甚至还差一点打到了南京,可见宝岛的水师当时在海上就没有敌手,出入自如。

这些仅仅是十年前发生的事情,仿佛耳边犹有战鼓回音可闻,想到这些,洪熙官就对郑克爽这个败家子咬牙切齿。

趁着局势还没有弄得完全崩坏,去宝岛将那支了不得的水师接管过来,放把火清理好地面上的豺狼猛兽,熟田就有了。

还能顺便把大后方基地搬出去,云霄只能当成一个桥头堡,对于进而图谋中原有些入不敷出。

缺觉有人送枕头,郑克爽闹事了,借口也有了,正好可以趁机搬走这块碍脚石。

造船的图纸是现成的,魏溯难直接从网上搬,都是落后的造船术,被爱好者当成古董玩意共享了出来。

在梦境里它可不古董,两百吨的动力钢铁战舰在这个年代是最先进的怪兽。

为了养出这头“座骑”,洪熙官回到云霄之后整整花了半年时间,才让它勉强能出海。

好在一路也不是长程远洋,沿着岸线走,到了海峡窄处才横穿,也就几十海里,又避开了台风,完全能顶住。

蒸汽机不够给力,只有十五节的速度,但欺负宝岛那边的木帆船足够了。

再加上采用新技术的后装火炮,只有天地会打人的份,对手就只能远远地干看着。

那就出发,直指


状态提示:第184章 须为稻粱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