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了,在兰逸飞的设想之中,这场比赛也并非可以如喝水一般地拿下。
毕竟为了给后面的重要轮次留些资源,兰逸飞的这场r3一没准备赛前探查,二没有给赛中拨出任何预算,也就是场中道具。
换句话说,他必须要凭借自己的实力拿下本场比赛。如果有机会的话,还要尽量留下足够多的体力。
只不过,两人的比赛才一开打,兰逸飞就察觉到自己似乎有机会快速拿下比赛。
“这种球质,尤其是给我正手的压力——当真是红土比赛的第三轮?”
“还有,只看卡勒里的记录,才在2006年拿下了自己的人生第二冠,难道不应该处于生涯最后一春才对吗?”
比赛仅仅开打17分钟,兰逸飞瞅着计分板上明晃晃的3-0微微愣神。
阿根廷人是比分为零的那一方——而且他足足交代掉了两局。
没错,兰逸飞其实是后发球的那方。
难道说......兰逸飞的心中升起了一个略显荒谬的猜想:
前段时间连续在红土上与传统泥地高手、纳达尔、罗布雷多这种选手交战,反倒给予了他如同“负重训练”一般的效果?
你还别说,这样的想法看着荒谬,实际上真有可能就是这个道理。
至少卡勒里惯用的正手过渡球,在兰逸飞这里屡屡可以形成上手猛攻的机会。
就做个最简单的比喻吧,如果说纳达尔失位情况的一记正手过渡,都能让兰逸飞不敢进攻甚至直接失误;
罗布雷多正常站位下的正手过渡可以逼兰逸飞继续稳妥地打底线相持;
那么卡勒里常规的底线过渡球都有些像平常球员失误时的表现。
过渡球嘛,底线相持时常常会有的一个环节。或是由守转攻或是为自己寻觅机会,改变击球节奏。
如果埃斯托里尔巡回赛不是红土比赛,那么卡勒里还不会遭得这么重。只是现在,首盘仅仅过去三局,他就遭遇到了三次破发点,并且被成功破发两次。
他就算想努力,也只能把精力留到第二盘了。
......
“这,兰逸飞这么厉害的吗?”
萨拉在观众席上,一脸吃惊地向a君问道。
在现场,与在电视上看球真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体验。
卡勒里的大多数回球其实是又深又重的,颇具威胁。如果换成她上,不,换成她16岁的弟弟上,估计连步子都迈不出两个,更别提挥拍了。
这些东西,从比分上,或者转播的那种俯视镜头里,完全感受不到。
但是!
面对卡勒里的击球,兰逸飞在赛场上的表现却始终相当飘逸,游刃有余一般地连续破发对手——所以他到底有多强?
如果让兰逸飞来回答,或许他只能对此报以苦笑:常人理解中的差距,和他们职业选手眼里的差距哪儿能比啊!
a君明显也有着这样的理解:“哈哈,这其实也不算兰逸飞多强吧。的确,他今天的发挥不差。”
“但是任何一个top50的选手都有实力打出这种球,说起来啊,还是这位阿根廷选手有些不在状态。”
原来网球都是这么玩的吗?
萨拉感觉自己的人生知识又喜加一了。她看向与自己隔了一个aaron的弟弟:“怎么样,不虚此行吧?”
她的弟弟激动地说道:“这才是真正的打球方式!”
......
在首盘里一举拿到4-0领先优势后,兰逸飞也不急着杀死比赛。
前天与罗布雷多的第二轮比赛,让他多出了一个想法:自己的条目解锁进度很久都没有大幅度更新了,如果不针对性地应用,看起来是很难突破瓶颈了。
发球、接发这种还好说,不管和谁打球都要用。
正手抗压、强行进攻这种东西,可就不是想练就练的项目了。
既然卡勒里的其他环节还在线,只是正手压力不够,那就顺水推舟,让上面的两个领域一起吃经验吧!
仅仅耗时41分钟,兰逸飞就以6-2的比分拿下了第一盘。
第二盘,卡勒里终于组织起了“比较”像样的底线进攻。
之所以说是比较像样,那是因为卡勒里并没有解决自己在正手旋转控制上的欠缺。
兰逸飞感觉,对面的这位阿根廷人好像是有些伤病在身,不然不好解释为什么老将在落点的控制上还比不上以前挑战赛的一些对手。
卡勒里在第二盘拿出来的对策是:既然我打不来过渡,上旋给机会,切削留漏洞。
那我干脆就把过渡球的时机强行转化成进攻!反正红土场地不是只有上旋球才叫合格的进攻——球速够平够快,一样威力不小!
对此,兰逸飞举双手表示欢迎。
就算比分不再能大幅度领先了,就像全场比赛进行一个小时后这里所显示的那样,3-2,但兰逸飞在正手、反手抗压,以及底线防守这三个环节上的提升可是实实在在的!
甚至于,打到后面,卡勒里在对面越来越放得开是真,兰逸飞都开始逐渐打对攻。
比赛形势瞬息万变,即便他抱着功利的想法去打球,但是有些时候,人总会打嗨了嘛!
而且这种情况说实话,还可遇不可求呢!对手球风让兰逸飞觉得舒服、比分领先、自己手感也在——诸多因素凑在一起,最后为观众们带来了观赏体验极佳的后半程比赛。
本来嘛,这场比赛在最开始的时候精彩归精彩,兰逸飞确实没让慕名而来的观众们失望,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