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德vs纳达尔的这场大师杯小组赛,不仅盘分干脆利落,比赛耗时都不长,这让兰逸飞在候场区的准备时间都充裕了起来。
毕竟,所有比赛都规定了“不早于x点x分开始”,小德如此给力地横扫纳达尔,兰逸飞甚至可以利用中间这段时间思索如何对付这个塞尔维亚劲敌。
——劲敌,正是澳网之后兰逸飞特别给予德约科维奇的称号,目前还没有其他球员持有。
他总觉得,小德看上去有些逗比,没有显得多么成熟,实际上很有潜力冲击四大满贯和世界第一的位置。
这让他即使看到德约2008一整年的表现并不极其亮眼,也始终留着一份戒心。
“果然,在这儿等着我呢?”
兰逸飞坐在球员休息室内,轻轻摇头。不过好歹有个好消息,纳达尔目前的竞技状态很一般,甚至可能随时选择退赛。
现在困扰他的主要问题是,能否同样兵不血刃地战胜安迪·罗迪克,以及能否小组全胜率先出线。
第一个问题,即将揭晓答案!
......
罗迪克在华国的名气并不低,毕竟这个美国人在亚洲赛事比较低端的时候,就时有前来揽分数、做活动。
一来二去,华国人民对这个帅气腼腆的美国大男孩也就熟悉了起来。
然而,这明显不能让安迪他成为今天比赛受到支持的一方。兰逸飞出场前,魔都年终大师杯现场的观众们全在三三两两地聊天、看手机看杂志;
待华国第一,亚洲第一,世界第三出场的那一瞬间到来,全场欢呼声如雷般响彻球馆,甚至足足传到了场地外面,搞得路过汽车的车主都不由得减速扭头观望。
罗迪克,也受到了大家的热烈欢迎,可惜在对比之下,显得有那么点可怜。
顺带一提,在这些vip观众席里,混进去了一个特殊的观众,德约科维奇的主教练瓦伊达。受到数据分析师的启发,他决定多多关注一下兰逸飞和罗迪克。
放到其他普通巡回赛里,这两个人里只有一个会走到德约面前,但是在大师杯上,小德无论如何也得跟他们两人各交一次手。
反正瓦伊达觉得今天过来效率很高,完全可以弥补用掉的时间——他才不会承认自己有点害怕兰逸飞呢!
第一盘,由罗迪克率先发球。
双方这一次的试探环节很短暂,只要稍微看到些许机会,便开始在对方的发球局搞小动作。
这说明一件事:兰逸飞跟罗迪克在赛前做得功课都还算到位。
面对和自己同样擅长发球、同样擅长硬地底线技巧(同样身为硬地一满贯选手)的敌人,让其始终无压力保发可不是啥明智的抉择。
瓦伊达身为有经验、有真才实学的网球主教练,此时便看得极为透彻:
“以攻代守?很聪明。”
他一会儿看看兰逸飞在底线的移动,一会儿又着重观察罗迪克的底线正拍(只恨自己没有长两双眼睛呀)。
在第一盘走到3-3平的节点,瓦伊达彻底确认了一个信息:仅以这一周网球选手们的竞技状态而言,世界第一拉法·纳达尔反倒是最低迷的那个人。
当然,瓦伊达和兰逸飞拥有同样的共识:在纳达尔彻底宣布退赛或者积分垫底之前,都不能掉以轻心。
而且就算西班牙人回家度假去了,第二个位置的争夺仍然会很激烈。瓦伊达简单判断,世界第一的掉队,充其量,也就能把“红组”从死亡之组变成地狱之组。
“关键......还得看场上这两位球员接下来几天的发挥。”
瓦伊达继续观看起比赛。
他注意到罗迪克曾经有3次把接发球局的比分拖入30-15或者30-30这种关键比分,却从未真正拿到过破发点。
这让瓦伊达有些心颤,尤其在看到兰逸飞一举通过盘末阶段的三个连续破发点,成功破发兼破盘,1-0领先。
“这兰逸飞不会是故意的吧?就像他在澳网某盘里面故意控制节奏那样。”
不怪小德的这位主教练想得太多、心里太脆弱,实在是心里已经有点阴影了。
2008年澳网决赛,他与教练组爆肝整整3天3晚,拟定出来自认为万无一失的战术方案,结果最后起到实际作用的寥寥无几。
当时他们甚至都没看出来兰逸飞究竟在哪几局遭遇了体力极点,又在哪几分逆转了与小德的优劣势。
包括“兰逸飞曾经故意控制节奏”这些比较隐蔽的情报,都是赛后复盘,瓦伊达才跟手下一同发现的。
这个出生于1965年的捷克斯洛伐克男子面容肃穆地掏出手机,就和隔壁几个贵宾包厢里的观众一样。
轻轻敲击按键,编辑出如下一段话,发送至自己教练组的成员那里:“准备与罗迪克一战吧,这事关生死。”
“还无法挑战兰逸飞?”
手下立刻给出回信。
“不,跟兰逸飞的那场比赛,也要打,而且要认真打。在华国的土地上,这事关荣耀与尊严。”
“如果我们以后想在亚洲混得开,跟兰逸飞反而拼得越血染沙场越好,明白吗?”
......
一次跌倒,没关系,两次跌倒,没关系,第三次爬起来,狠狠地给命运一拳就好。
罗迪克一直就是个这样的人,秉承如此一条信念。
这个美国大男孩也的确是如此做的。在今年的巴黎大师赛之前,他已经别费德勒收入“十连败俱乐部”了。
一般人遭遇这种完全就是耻辱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