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他们又想着在别的领域,再玩一把复制黏贴。
共享经济的火爆,就这么给掀起来了。
但现在才2012年中啊,这差着三四年呢,怎么就给提前了呢。
而且看钱明的已投项目名单,共享充电宝,共享洗衣,共享办公……
都已经赫然在列。
怎么回事?
钱明看着曹深皱着眉若有所思,心里一紧。莫非是曹总不看好共享经济?
这可不行啊,您是大佬,您不看好会影响整个行业发展速度的啊。
又一仔细琢磨,好像也对啊,共享经济表面上是创业者和投资人的狂欢,但这背后有个底层逻辑在里面。
那就是移动支付的入口抢占,前面的所有共享应用的争斗,落到根上,那都是支付大佬们在背后抢地盘。
再看着曹深,心下就有些明悟了。
曹总的统付宝,这回没下场啊。难怪他好像对共享经济没什么兴趣。
支付不下场?
难不成曹总真如外界所说,是对自己有友信在手不慌?
还是说因为“偏科”,敏感性长在技术技能树上而不是市场技能树上?
那我是不是需要提醒一下?
毕竟跟曹总那是“相识于微”,自己是“看着他成长的”,有这个义务和责任!
嗯,对!绝对不能让曹总吃亏了去!
于是,钱明整理了一下思路,斟酌着措辞道:
“曹总啊,现在共享经济热,关键还是背后有几个支付在争抢用户。
张达的淘支付,巨狮的易付宝,那都是已经下场拼得火热呢。
共享经济呢,降低了用户使用一件事物的门槛。
门槛一降低,首先是让原来不用的用户能够使用,这就是有新增用户量在里面。
而后,同一件物品或者服务的利用率和使用频次增高。
或者换句话说,同样的资产投入买一个东西或者服务,它的使用效率被提高了,投入产出比就变高了。
这投资模型的计算上,是能算的过来的……”
“嗯,”曹深点点头,他琢磨过来了。
之所以共享经济提前,那是因为张达、陶江和林海这些大佬们抢支付提前下场了。
根本原因其实还跟自己有关,原世界的微信是到2013年8月的版本才开始做支付的,而余额宝也是2013年才推出。春晚微信红包,那已经是2016年的事儿了。
自己一年前就已经把这些事情搞完了,所以一切且不得就提前了嘛。再说张达,tt科技被干掉以后,那显然是需要再找一块地方发光发热啊。
至于陶江,只能说他时运不像大马爸爸一样踩在点上。
当年大马爸爸靠着**直接将电商拉了一波狠的,有了一个扎实的基本盘在。极大缩短了淘宝电商的蓄力时间,让后来面对b2c电商的竞争时已经有了护城河。
陶江没遇到这种事情,所以在淘淘还在发展中的时候就迎来了b2c的冲击,招架不力。
所以,他跟张达一拍即合,在支付上使力那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曹深听着钱明的介绍,共享经济,他还真没什么兴趣。
至于支付,让他们抢去吧,把用户基数做大对自己也有好处,毕竟别人干活自己收割能省不少劳力不是么。
而且自己要做教育,那钱得花在刀刃上,用别人的钱打市场不好么。
这里的共享经济其实是个伪概念,更准确的说法,叫分时租赁。
真正的共享经济,核心是三权分立。
三权,所有权,使用权和运营权。
真正做共享经济的公司,核心其实掌握的就是运营权。
通过运营,将资产所有者手里的使用权分配出去,实现所有权的最大程度资产变现。
对于使用权的拥有者来说,他们不需支出资产购置成本,也能享受到便捷的使用。
这里的资产所有者是分散的,而不是像共享单车或者共享充电宝那样,资产都属于“公司”。
用通俗的话来说,共享经济公司是在运营所有权和使用权两端的“散户”。
如果资产都属于某一家公司,搞分时租赁,那就容易发生“公地悲剧”。
比如曾经大量人为损坏的共享单车,就是这种现象的典型。
要避免“公地悲剧”的产生,除了道德“约束”之外,还需要花大量的成本对“公地”资源进行维护。
可以在共享单车的财物报表上,看到高额的运营成本,早期主要用于单车的维修和更替,以及将骑到“偏僻”位置的车挪来挪去。
这项成本加起来甚至不亚于购买单车的成本,因为除了零件更换之外,这项工作还需要大量的“人工”。
另外,为了避免这种悲剧导致的损失,共享单车在设计上也要秉承耐用第一,好用第二的原则。早期的摩拜单车,是真的难骑。
最后,等你算账的时候发现,一辆车租出去赚的钱,到报废为止都不够购买成本的。小黄车的报废速度和报废率,尤其凶残。
不过,对于通过投资各种“共享经济”抢占支付场景的大佬们,这点花费就很划算了。
毕竟前面大量的马前卒去帮你开拓市场,养成用户的移动支付习惯。
最后,前面的公司废了就废了,但用户最终还是落入了自己的口袋。
支付用户只要习惯培养起来了,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