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要将agv机器人运用到电商中,传统的agv机器人还不行,必须进行硬件功能和系统功能的改造才可以。
以原世界的kiva机器人为例,与传统的agv机器人相比,有四个关键新增核心技术。
第一,巡航定位技术。
在kiva的底部有一个摄像头,用来读取地面上的网格视觉记号,以确定“自己跑哪里去了”。
这与传统agv是不同的,传统的agv必须依赖地面上埋入的导线、线圈之类的,这就极大程度限制了机器人的自由度和可调性。
并且,这种机器人不需要仓库额外安装任何昂贵的基础设施,能随到随用。
另外,在kiva的顶部也有一个摄像头,用来识别货架的条码或者二维码,以确认“老子要的货就在这个架子上了”。
这种创新的巡航技术,关键依赖于“机器视觉”技术的发展。
“机器视觉”是智能工业的“眼睛”,分为成像部分和图像处理部分。
在成像部分,有三个关键模块:光源、镜头和工业相机。
与民用照明光源相比,机器视觉光源在照度、均匀性和稳定性三个核心指标上有较高的要求。
早期市场由美国和日本的公司占据,近年来国内厂家逐步崛起,其技术足以与国际厂商竞争。
镜头,是机器视觉系统中最关键的成像部件,是工业视觉中的“眼球”。
其作用是将目标成像在图像传感器的光敏面上。
对成像质量的关键指标是分辨率、对比度、景深以及像差等。
与普通镜头相比,工业镜头要求的清晰度更高,光谱透射能力更强,畸变率低至0.1。
光学镜头,生产要求高、工艺复杂,需要多年的技术、生产工艺积累。
原世界即使到2020年,机器视觉行业内的高端的镜头仍依靠进口,国外老牌镜头厂商拥有绝对优势。
但国内企业发展也很迅速,在低端市场有高性价比的优势。
工业相机,本质功能是将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的过程。
与普通相机相比,工业相机需要更高的传输力、抗干扰能力以及稳定的成像能力。
根据工业相机内图像传感器的芯片类型,又分为ccd与cd图像传感器的图像质量更高、抗噪音能力更强,但成像速度相对慢,价格高,一般用在高端场合。
cmos图像传感器图像质量较低,噪声大,但是集成度高、成像速度快、成本低,正在逐步替代ccd。
我们平时手机上的照相机用的,基本都是cmos的传感器。
工业相机领域仍由国外厂家占据主要市场,北美品牌占据全球工业相机市场62的份额,欧洲品牌占15。
这部分国内厂商起步比较慢,起始从低端市场逐步向高端渗透。
当然,性价比一直是优势所在。
图像处理部分,是机器视觉系统的关键所在。
通过图像算法完成对被测物的识别、定位、测量、检测等功能。
在原世界,图像处理的软件底层算法还是基本被国外厂商垄断。
国内的机器视觉图像处理软件基本是基于开源软件opencv或者第三方商业算法库进行二次开发。
光源、镜头、工业相机、图像处理软件等零部件的组合,是传统的基于pc的工业视觉系统。
原世界最近几年,随着嵌入式技术的发展,智能相机作为一个新的替代性方案开始受到关注。
这种方案高度集成化、成本低、通用性和易用性比较强。
但在精度、速度和复杂运算能力上和传统的pc视觉系统还有很大的差距,但已经能适用于对价格敏感的中小民营企业。
kiva的第二核心技术,动力补充技术。
kiva机器人是电池驱动的,每充电一次用8到10个小时。
一旦电量有所降低,内置的驱动系统会驱动它自己到充电站找接口充电。
所谓不但能自己干活,还能自己“吃饭”。
第三、通讯联系技术。
kiva拥有wifi无线连接,能与整个仓储智能系统进行整合或者拆分。
第四、软件系统相关技术。
随着订单分配完毕,kiva会自己去主动去找货并搬运货架,同时会自动选择最短路径,将货送到“空闲”的工作人员处。
当遇到加急订单时,它还会懂得“你急你先”的避让。
这项功能,依赖人工智能算法。
当然,曹深的“智能仓库”将是全自动化的,不会有拣货的工作人员。
agv机器人会将货架扛给还有空的“分拣机器人”。
以上是收到订单后的“拣货”过程。
在另一方面,当商品到库的时候。
机器人会将货物放在机器托盘上,带托盘的机器人会自动将货摆放到仓库指定货架。
货架具备自动升降功能,会将货物“滑动”到货架中的指定位置。
agv机器人,用来扛货架的?
货到人系统?
陶谦觉得很是新鲜,一想到以后这个仓库里就是满地的这种机器人“撒欢”,陶谦就觉得挺好玩的。
曹深用力一拍系统的肩膀:
“智能仓储需要的agv,无人叉车,穿梭车,巷道推垛机,分拣机,六轴机械臂,磁悬浮打包机全都在这里了。
来,干活吧!”
原世界的电商以京东和苏宁为代表,智能仓储已经实现高度自动化。
京东位于上海嘉定的“亚洲一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