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三持剑在手,朗声道:“我是孟三,请指教。”
“缠丝门王欢,请赐教。”
缠丝手讲究切入近身,要找到机会切入对手二尺之内,然后就方便他们掌控全局了。
原本董勃最担心的是王欢难以切入近身,这是他们这种打法的弱点所在。
因为对于真正的高手来说,控制对手的距离是他们本能。
而孟三更是高手中的高手,对于距离的控制能力会非常强,想近他的身没有那么容易。
可是现在由于孟三蒙着双眼,传功长老王欢没花多少力气,用掌风骗过他的耳朵,直接就进入了孟三的二尺之内。
缠丝手中有个‘缠’字,几乎将掌法中的‘缠’字诀发挥到了极致。
近身之后,王欢的出手不离孟三的周身要害,既快又狠。
缠丝手只要‘缠’住了,就会一招接一招,连绵不绝,直到让对方应接不暇,活活被缠死。
不过‘缠’字诀也有弱点,就是如果对手的速度太快,就很难被‘缠’死。
孟三就是那种出手速度极快的人,他感觉到对手双手带来的劲风快而柔,细密而坚韧。
想不被他‘缠’住,孟三只能加快自己的出手速度。
他倒持长剑,用剑头应对,一沾即分,绝对不拖泥带水。
他手中长剑都有三尺多长,可是两人之间的距离,现在不足三尺,可想而知,想用长剑挡住对手的缠丝手有多困难。
所以现在场面上,孟三显得相当狼狈,有时候需要不停地后退,有足够的距离,才能将自己的招式使出来。
他左支右挡,好像随时可能被对方攻破。
师父所说的那种剑心面对危险时发出的强烈反应,他还是没能完全把握住。
难道是因为还不够危险,导致这种反应还不够强烈?
是,但不全是如此。
孟三虽然现在看不见对手的出招,但是能听得到声音,能通过劲风来感觉到对手的出招。
这样与他睁开眼战斗时,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声音与劲风,同样会遮掩剑心遇到危险时,所发出的示警信号。
总不能再把耳朵也塞住吧。
那孟三只能继续增加难度了,他做了一个别人都没想到的动作。
他在挡住王欢的一次进攻之后,突然顺手将长剑归鞘,以手指做剑。
这样做是为了解放出手的距离,长剑太长,会使得他许多剑招使不出来。
接着,他开始放慢了自己的出手速度,并且主动让对手‘缠’上。
王欢攻了一会儿之后,虽然场面上是占尽了上风,逼得孟三步步后退,但是就是做不到一击致胜。
他的缠丝手,出招快,角度刁钻,但是孟三的出手速度太快了,快得让他的优势很难发挥出来。
眼看要缠上了,可以因为速度跟不上对方,又被他逃脱掉。
当孟三有意识地降低了出手速度时,王欢是最早感觉到的。
开始他还以为是陷井,所以很小心,反复地试探。
慢慢的他发现了,孟三这是主动让他缠上,他还会客气吗?
一招‘胡搅蛮缠’,王欢左手的手指成功地搭在了孟三的手背上,顺着他手移动的方向,接着使出‘纠缠不清’,同时右手使出‘悱恻缠绵’缠向他的手臂。
两人的身体发生接触时,孟三的寒毛很快就立起来了。
找到了,就是这种感觉!
孟三顺着这种感觉,突然使出‘如影随形’。
手指做剑,没有选择挣脱他的缠劲,而是利用这种感觉,指剑逆着他缠动的方向而动,反向缠绕。
这招的难度就是需要提前判断出对手的出招方向。
因为两人距离太近了,双方出手极快,只要判断时出了一点差错,就连挽回的机会都没了。
剑心的反应很准确,用师父的话说,眼睛会骗你,耳朵会骗你,但是剑心不会。
他这招不但出乎了王欢的意料,在场外观战的缠丝门众人也完全没有意料到。
董勃看了半天,也没搞懂这孟三练的什么新剑法。
开始时孟三处在下风时,他的想法是:早知道他这么弱,就自己亲自上场了,很快就能结束战斗了。
可是现在看到孟三突然毫无预兆的重新掌握了主动,又让他开始疑惑了。
明明蒙着眼,他是怎么猜出对手的下一招的?
现在孟三真正体会到了,剑心在感觉到真正危险时,发出的反应会非常强烈,强烈到你根本忽视不了。
而且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感受劲风来判断对手的招式,都没有感受这种反应快。
王欢突然觉得不是自己在缠孟三,而是自己的双手仿佛被他给缠住了。
无论自己如何变招,孟三的指剑总能准确地跟上自己的动作,限制自己的下一个动作。
哪怕自己有意识地让一只手加大劲风,另一只手变得更加轻柔无声,可是依然没办法骗过他。
他第一次体会到了,以前别人遇上缠丝手时的那种感觉。
无论怎么努力,都甩不开对手的感觉真的很难受。
慢慢的,孟三发现了更多利用这种反应的方式。
利用剑心产生强烈反应,孟三不但可判断出王欢的变招,还可以通过这种反应的强弱,来判断自己的应对是否正确。
以他的出手速度,如果错了,还有机会调整。
这种感觉太奇妙了。
好像自己无时无刻都处在危险之中,但是又每时每刻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