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养成一个大唐>第五百四十一章 论人心

在官方的操作、粮商的推波助澜以及百姓们的希望之下,大唐的粮价以一个前所未有的速度崩了盘。

皇宫,立政殿。

一般来说李世民都是在太极殿早朝,退朝之后在两仪殿处理政务,而今天他却鲜少的在立政殿看起了奏章,因为这份奏章是刚刚才送进来的。

或许应该叫情报才更为合适,因为上面是李世民让人出去查探的粮价以及各方的动向。

“二哥,怎么了?”哄走了自己的子女,长孙好奇地凑了上来。

虽然在人前长孙一直都恪守本分,但是她也不是从来都不看奏折的人,不过这都是在李世民允许的前提下。

“喏,一切都让高远那臭小子料中了。粮商以及百姓都在大量收购新粮,国库放出去的粮食基本上已经消耗殆尽了。”

“虽然是高远说的,臣妾就不信二哥你没想到?”在私下里,长孙和李世民之间的气氛很是轻松。

“的确,朕也想到了,但这却是在那小子的提醒之下,而且即便是提早知晓朕也没能料到这些人有这么疯狂。”

李世民长叹一声。

这不能怪他,因为这两年大唐的粮商比起以前来已经少了很多,因为史无前例的蝗灾没能打垮大唐,而从那之后又因为新粮的加入粮价一跌再跌,实力较弱的粮商早已经低价抛售了自己手中的货物转行了,剩下的那些人也不过是在寻找一个取巧的机会罢了。

而眼下朝廷给了他们这个机会,蓦然见到曙光的他们于是开始没有节制的接受低价的新粮,却完全没想到这是个危机,而不是机遇。

而一如之前姜云明所说,许多“有眼光”的百姓们开始动起了小心思,把如今低价的新粮用来饲养经济收益更高的家禽家畜,而在麦收之后也有一部分的百姓放弃了产量更高的新粮转而种起了价钱更高的小麦。

所有的一切都一如姜云明所料,但是唯独一点他没有料到,而这姜云明唯一没有料到的一点此时正陈词在李世民手中的奏折上,而且还是最末尾。

荥阳郑氏入局了。

说实话,随着时间的推移姜云明都快忘了那个声望曾经一时无两的五姓七望。

因为他太久没有听到他们的声音了。

如今的范阳卢氏一跃而起,成为了曾经的五姓七望中声望和势力最大的一家,但这也仅仅是和其他的六家相比较,如果真从整个大唐来说他们还比不上新崛起的那几家。

别说长孙家和杜家这些以前就有基础的了,就连目前仅有一个男丁的姜氏都比不上,因为他们不论是在朝堂还是在百姓间的影响力都比不上姜云明一个人。

而荥阳郑氏在经历了朝堂大清洗之后也安静了很多,虽然伤了元气,但因为没有和大唐官方直接面对面的原因暂且还是无恙的,而从那之后李世民也一直没有再启用荥阳郑氏的人。

原因很简单,好不容易才把他们压下去,李世民又怎么会让他们死灰复燃?眼下要提拔的自然是亲近皇室的那几家。

不过荥阳郑氏也不是再没有了出头之日,只是李世民想晾一晾他们,因为他们虽然没有站错队,但是也没有站队,人总是要为自己的选择承担后果的。

然而经历了好几年冷落的荥阳郑氏如今却忍不住了。

曾经那个在朝堂上连清河博陵崔氏和太原王氏都比不上的荥阳郑氏,如今怎么能受得了这等委屈?

从大唐国库开始放粮的那天开始,荥阳郑氏就开始以比市场价稍高一点的价格从百姓手中收购新粮,这样做一来是能够在刷一把他们在百姓们心中的声望,二来也是能够多囤积一些粮食。

自古以来,能成大事者不是有着足够的机遇就是有着足够的实力。

机遇他们没有,因为如今的百姓们也算得上是安居乐业,在新粮的普及下除了那些有野心的人之外没有人愿意当傻子。

所以他们只能提升自己的实力。

“观音婢你好好休息,朕去田家村走一趟。”看了看手中的奏章,李世民站起了身。

“二哥不用妾身跟着一起吗?”随着自己的丈夫,长孙也站了起来。

“不用了,这次去估计不是听那小子发牢骚就是看那小子牛上天了的样子,没什么意思。”

轻轻地叹了口气,李世民对于自己的这个女婿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有本事、没野心、和皇室关系近、和太子关系好、懂取舍、知进退,唯独只有这性子属实是没个正形。

都不用去李世民就能想象得到自己女婿的那副嘴脸,但偏偏这事儿还是要去看看,去听听那个女婿的说法。

大唐的粮价已经进入了一个疯狂的阶段,而李世民也因为种种的意外准备来找姜云明问问看法。

但此时的姜云明却在处理一些私事儿,或者也能说是公事儿。

“村长,告诉大家别再买粮食了,没有必要。”

和村长坐在扩建之后的村长家里,喝着大牛的媳妇儿送上来的茶水,姜云明看着大牛不停地往存粮的地方搬运着红薯,忍不住的摇头叹气。

其实和外界相比,可能田家村才是购买新粮最疯狂的地方,因为这两年在姜云明的干预之下田家村一直都是种植的小麦和大豆,所以对于那些市面上突然出现的新粮,田家村村民们的购买**比其他所有人都要强烈。

不过相对来说田家村虽然购买的很多,但受到的影响却不是很大,因为这两年他们种植的都是小麦和大


状态提示:第五百四十一章 论人心--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