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村。
慕家。
一大包袱的东西,满满的堆在了慕家厨房中原本就不大的桌子,四大一小五个人,将放满东西的小桌子团团围住,仿佛其中放着的是什么世间罕见的无价之宝。
仔细看来,却发现不过只是一些小孩子的玩意儿、一大包碎布、俩个颜色鲜艳显眼的风筝以及一些已经被吃得七七八八的糕点罢了,唯有顶端一个包袱尚且还能留住人的视线,让人多看上俩眼。
顾中顾南马不停歇抄写了整整一夜的那一沓厚厚的书。
被东一用细绳码得整整齐齐,粗略看过,是这张桌子中,最令慕家人激动的东西。那最上面的一本书封皮上写着《百家姓》,旁边还有,笔、墨、砚,以及一沓雪白的、亮的吸人魂魄的宣纸。
这些东西对于慕家来说,比之一袋舍不得吃的粗粮都要珍贵万分。
“书啊,这些就是读书人识字用的书啊,没想到咱们也能摸到书!”
一双粗糙布满茧子的大手小心翼翼的抚摸着书封,生怕划破纸张,这样一双大手与那细腻的湛蓝色的书封以及端正整齐的大字放在一起放,高与低、贫与富、饱与饥的差距越发的深不见底。
“他爹,我们······要不要······拿那些钱送孩子去私塾······”
慕氏眼中冒出无限光彩。
送孩子去上学啊,这是慕氏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这样的好事,只在她的梦中出现过。
慕大年拳头紧握,银牙紧咬,眼神充满挣扎。
现在家里的银子,若是能起一间房,孩子们便可睡在冬暖夏凉的屋子中,再不用担心冬天漏风、夏天漏雨;若是拿来能买一些粮食,孩子们便可饱腹多日,好好长长那瘦弱的身体;若是拿去上私塾......这银钱便几乎是不可动。
到底该怎么办?
慕大年额头冒出几滴汗水,眸子视线转了一圈,看着家里的大儿子和小女儿,狠下决心。
“大山和安安,去上私塾!私塾一般不收女孩子······安安就去镇上的女子书院。”
这一瞬间,慕安仿佛听到了慕大年狠狠磨牙的声音。
慕氏听到慕大年的安排,也是忽的一惊,随即低下了头,顺从的接受了这样的做法。
女子书院,向来收费甚高,怕是家里这次所得的银钱余不下多少了。
可是若不如此,安安便无法上私塾,左不过家里飞来一笔横财,就当做没有收到罢。
安安上学好啊,安安上了学,识几个字,日后便是做什么都心中有数,对孩子那是一辈子的好处啊。
慕氏如此这般的安慰着自己隐隐抽痛的心——若是非私塾不收小女孩,两个孩子上学后,家中还能余下一些银钱,说不准能买几只小鸡苗,养大以后便能开始下蛋,几只母鸡一齐下蛋,家中的孩子们身体可是能好好补补的......
“爹娘,我不上学了,我都这么大了,你们看咱村里谁家这么大的娃还去私塾读书的?不去不去,送妹妹去吧,我和爹一起种庄稼呢。“
慕大山摆摆手,不愿去上私塾。
家中妹妹要到镇上读书,没法照看弟弟,娘一定是会被困在院子里的,若是他去上了私塾,就只剩爹一人侍弄庄稼,爹的身体怎么吃得消。
况且,他就是宁愿累一点,也不想去认字。
当然,这话他可不敢说出来。
“哎,爹娘,哥哥,我才不用去呢!”
“镇上的学院不便宜吧,都是认字,干嘛我们要白白出那些银子,我们让哥哥去私塾啊,书我们自己都有,哥哥在私塾认了字,回来教给我们,我们不就省了一大笔银子吗?!”
慕安小手一拍桌子,惊起几人,只除了傻乎乎的吃着糕点的慕小山,粉嫩嫩的小手抓着慕氏贴心掰开的一小块小点心,可着劲往嘴里按着,一点儿也不关心其他人的动作想法,眼里心里,唯有他的“宝贝疙瘩”。
她又不是真的文盲,在顾逸北拿出那份古代版“合同”时,她就发现,现下的字和她在二十一世纪所学的简体字大同小异,无非是复杂了许多,大概和中国古代某一朝代的繁体字差不远吧,只是她一个无脑理科生,只练过简体版的书法,也认不出来个一二三。
若是爷爷,一定知道。
几人的思绪还没从慕安突如其来的惊吓中缓过来,就听到了慕安那一串话,满脸懊恼之色。
是啊,可以这样啊。
在莲花村,向来有读书人家的孩子,都是将自己的书本保存得严严实实的,从不让外人轻易触碰,家中的孩子一旦开始做功课,大人们都是避之不及,恨不得离开方圆百里,唯恐饶了孩子学习,因此,谁也没想过还能有这般做法。
当局者迷啊。
慕大年看着女儿,再一次下定决心,好好赚银钱,日后送女儿到镇上的女子书院学习几年,万不能白白浪费了女儿的聪明才智。
“对啊,我怎么没想到,听说刚上私塾时,夫子们便是教那群孩子背书的,背会了书才慢慢识字,识字以后才开始讲那些个大道理,现在大山先去上私塾,等到安安也认识了字,就可以直接到镇上女子书院听先生将大道理了,咱们能省不少银子呢!”
慕氏一时之间惊喜不已。
她的小鸡苗啊,她的鸡蛋啊,日后她的鸡汤鸡肉啊。
满眼的鸡在慕氏眼前转来转去,眨眼就变成香喷喷的煮鸡蛋、黄灿灿的炒鸡蛋,以及十里飘香的小鸡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