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青春校园>不止奔跑>第18 一次特殊的家访和调研
的办法能让海坤慢慢的把一些缺点改正过来。”

“我和老伴还真拿这孩子没办法。葛老师,你不用客气,该管、该骂、该收拾你都可以,我们没有任何意见。在这里也只有你们老师可以管教的了。”

“呵呵,刘大爷,你严重了,海坤还不至于这么来管教。海坤在这个年龄是叛逆期也是很正常的。我们最重要的是要知道怎么跟小孩沟通,了解他心里面的想法,有什么是我们大人不知道的。当然,小孩子做错事肯定要认真严肃的批评,但我们更多的是要学会如何去倾听小孩的心声以及跟他沟通和交流。”

“葛老师,你说的很对。海坤这人其实还是很想念他爸妈的,只是不太爱变现出来,平时跟他爸妈打电话也说不上几句,有什么也是装在心里不说出来。儿子跟儿媳妇对于没能陪在小孩身边也经常感到很内疚。”刘景文喝了一口茶后又叹了叹气道。

“嗯,男孩子吗,到了这个年龄一般都喜欢把心里话藏在心里,何况海坤从小就离开父母的陪伴,对小孩的成长的确是影响蛮大的。”葛长宁点了点头的回应道。

“小孩子的情绪问题,我们老人家确实不太懂,他奶奶平时也比较宠着他,孩子一闹,我们就心软,也不懂如何跟小孩心里沟通,反倒是跟村里的其他小孩子玩得起劲,喜欢跟这些爱玩的孩子凑在一起。”

“这个其实也很正常,主要还是代沟问题。小孩子玩在一起是好事,他们玩在一起可以忘记很多不开心的事情。我们村里很多像海坤这样的小孩都是留守儿童,做父母的长年在外打工,很少有时间跟小孩在一起,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又有很多代沟。他们唯一开心的就是还有同龄的伙伴在一起玩耍。我反倒是很鼓励这些孩子们能多点在一起玩耍、学习。”葛长宁说道。

“葛老师,你们教育孩子有经验,我们做爷爷奶奶的也只能放心把孩子交给你们老师了。小孩子现在不缺吃穿,就是在农村这里太过独单了,这也是我忧心的地方。年轻人都到外面去打工了,没有条件的只能把小孩放在乡下让我们老人家来带。父母常年不在身边,对小孩的成长也很不利。”

“刘大爷,你说的确实很对,现在农村的年轻人口外流,农村儿童的留守问题包括农村的儿童教育问题已经成了制约农村发展的最大问题。”葛长宁说完,又继续问道:“对了,刘大爷,我听校长说,你以前是我们村里的老支书。”

“是的,那都是过去很多年的事情了,现在我也很少去过问村里的事情了。”刘大爷说道。

“刘大爷,你觉得以前的桃源村跟现在的桃源村有什么不一样?”葛长宁又继续问道。

“那差别就可大了,我们年轻那个时候,桃源村那是真的穷的不得了,在穷山沟里,哪有什么东西,但是我们那个年代人就是穷也没有几个有胆量敢出去外面闯荡的,就窝在在这里慢慢熬,一直把小孩养大。等到小孩那一代,有些人靠读书走出了大山,没读到书的,也不想继续像我们那样待在农村,都往省城、珠三角一带跑,去外面经济发达的城市打工。也就是我们儿子这一代走出去了以后,桃源村才开始慢慢有了变化。”

“现在我看到基本上每家每户都盖起了楼房了。”

“是啊,你现在看到的桃源村跟过去那是完全不一样,过去大家都住的是低矮的泥砖瓦房。现在,从外面打工回来的人,都纷纷把过去的泥砖瓦房拆掉,重新盖起了新的楼房。有些人就算日子过的再紧,都要把家里的楼房建起来,你看到我建房子了,我也要建,当然很多人也确实有这个经济能力,但是还有一部分人也是硬着头皮建起来的,日子也过得紧巴巴的。现在大家都有一种攀比的不良风气。”

“攀比的不良风气?”

“是的,攀比的不良风气。现在的日子是比过去好了很多,但是人心也比过去更复杂了,没有以前那么纯朴了。现在大家坐在一起聊的更多的就是谁家的孩子有出息,谁家的孩子在外面当了什么大官了、发财了,坐下来就是聊是非,谈八卦,大家都在暗自攀比谁过得更好。其实按理说现在大家过得都是普通的日子,农村的建设也是一天比一天好,但是人心,民风却变了,变得大家好像没有了那种过去邻里之间那种朴实的欢声笑语,大家也变得不爱去串门聊天了,年轻人出去以后很多也不回来了,留下来的都是老人或者小孩,你现在看到的农村大家都盖起了新房,但是平时都是空荡荡的,没有人气。”

“嗯。”葛长宁频频的点了点头,静静的聆听着刘景文的诉说。

“葛老师,就像你说的年轻人口外流的问题,不单单是年轻人,小孩子也很大一部分都跟着父母出去了,很多年轻人在外面成家立业后养育的下一代也不会讲家乡话了,到了这个第二代就变得没有归属感了,因为很多在外面出生的小孩没有了祖籍、没有了故乡的概念,农村的传承文化也就这样断层了。但是没有办法,农村留不住人,因为没有工作、没有产业给到他们发展,大家都想在外面给到下一代更好的成长和教育环境。”

“嗯,刘大爷,你说的这个确实是个问题,也是农村的根本问题。我们学校现在的学生人数也是一年比一年少。”

“大家的日子越来越好,但是农村却变得越来越空。房子建的再好,只有我们老人守着又有


状态提示:第18 一次特殊的家访和调研--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