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恒:“当朝大臣知道。他们确实也反对来着,但是我仿照唐高宗李治立武则天的做法,此乃家事!我就小范围的静悄悄地把这事给办了。”
莫凡:“是的。不久后,赵恒就晋封刘娥为德妃,并给百官加官进爵,册后礼仪一应从简,既不让官员进贺,也不搞封后仪式,封后诏书也回避朝臣公议,只下令将封后诏书传至中书省,自己家里宣布一下就完事了。”
赵光义:“那当时这个刘娥不小的吧?”
赵恒:“44岁了。”
赵匡胤:“这个女子看来不同一般,是个有心计的人,能把我这皇孙拴的死死的。”
莫凡:“刘娥因为出身被赵光义所恶,曾长年幽居,但是她并没有抱怨,而是博览群书,研习琴棋书画,因此再进宫的时候已经才华出众。”
赵光义:“这个刘娥让我想起了武则天!能够隐忍的人一般到最后都要干一番事业!”
莫凡:“成为皇后的刘娥,不像其他妃嫔只知争宠,她才华超群,通晓古今书史,熟知政事,每每襄助赵恒,赵恒根本离不开她。每日批阅奏章,她必侍随在旁。外出巡幸,也要带上她。”
赵光义:“看来我这孙儿真是有故事的人。不过,你即位的时候还小,看来是这个刘娥辅佐的你了?”
赵祯:“是的,我即位后10多年都是她代行处理军国事务,直至明道二年(1033年)刘太后去世,我才开始亲政。她死后,燕王赵元俨,就是那场大火的荣王府主人,告知我了实情。我那一刻都要死掉了!”
莫凡:“你接连好几天不上朝,极度痛苦和自责!你痛定思痛,抑制不住内心的悲伤,一面亲自乘坐牛车赶赴安放李妃灵柩的洪福院,一面派兵包围了刘后的住宅,以便查清事实真相后作出处理。”
赵匡胤:“为什么要包围刘后的住宅?”
赵祯:“因为我听赵元俨说自己的生母竟死于非命,我一定要打开棺木查验真相。要是真如他所说,我必定为我母后报仇!”
赵光义:“然后呢?”
赵匡胤:“这故事太精彩了,你快说说,我都听入迷了!”
赵祯:“当棺木打开,我看到了以水银浸泡、尸身不坏的生母李妃安详地躺在棺木中,容貌如生,服饰华丽。看来赵元俨也是造谣啊,于是下令遣散了包围刘宅的兵士,并在刘太后遗像前焚香。”
赵恒:“刘太后绝对是清白无辜的,她不会谋害你的母亲。这一点我深信不疑。她人品很好,对待你生母也是亲如姐妹。”
赵光义:“看来你有三个太后了,郭氏、刘氏还有李氏。这牌位怎么摆?你至少也得要让自己的母亲享受到她生前未曾得到的名分吧?”
赵祯:“我将第一位太后郭氏列于太庙之中,而另建一座奉慈庙分别供奉刘氏、李氏的牌位,分别被追谥为庄献明肃皇太后和庄懿皇太后。这样我才好受一点。”
莫凡:“这个真实的历史已经很精彩了,但是我们后世对这段又添油加醋,演绎成了民间故事:狸猫换太子!”
赵光义:“什么?狸猫?”
赵恒:“狸猫换太子?”
赵祯:“什么意思?谁是狸猫?谁是太子?”
莫凡:“这是几百年之后的民间传说,大家有兴趣听的话,我就跟大家简单说说啊,但都不是正史,你们也不要生气啊。”
赵匡胤:“莫凡,别墨迹,抓紧说!”
莫凡:“情节大致是这样的,真宗年长无子,他的两个妃子刘妃与李妃同时怀了身孕。真宗召见二人,各赐信物,并声明哪个生了儿子就立谁为皇后。生性阴险的刘妃在太监郭槐的帮助下,乘李妃分娩时由于血晕而人事不知之机,将一狸猫剥去皮毛,血淋淋,光油油地换走了刚出世的太子。”
赵光义:“什么?传得这么邪乎?!”
赵恒:“这纯属污蔑、造谣!刘娥生性好着呢!哪来的阴险?”
莫凡:“我说什么来着,你们别着急,这都是演义,别当真!”
赵匡胤:“莫凡,你接着说,他们都是当事人,这种反应很正常。”
莫凡:“后来,刘妃命宫女寇珠勒死太子,寇珠于心不忍,暗中将太子交付宦官陈琳,陈琳将太子装在提盒中送至八贤王处抚养。真宗看到被剥了皮的狸猫,以为李妃产下了一个妖物,乃将其贬入冷宫。”
赵恒:“放屁!无中生有!”
莫凡:“后来刘妃临产,也生了个儿子,被立为太子,刘妃也被册立为皇后。谁知六年后,刘后之子病夭。真宗再无子嗣,就将其皇兄八贤王之子(实为当年被换走的皇子)收为义子,并立为太子。”
赵光义:“真是编书的人写得剧本,无巧不成书啊!”
莫凡:“刘皇后怕李妃翻身,又命郭槐火烧冷官,李妃被内监救出,流落民间,落得住破窑、靠乞食为生。这个时候真宗死去,李妃的儿子已经成为了大宋皇帝。幸亏包拯在陈州放粮,得知真情,将李妃带回开封,母子相认。这就是所谓狸猫换太子。”
赵匡胤:“看来这编的故事比真实事件更精彩!不过这编的有点过头了,与历史事实出入太多了!”
赵光义:“二哥,看来还是早立继承人为好啊。不然也不会出现这些事!”
赵匡胤:“嗯。不说这些了,赵祯,你对咱大宋有何贡献?毕竟在位41年,比我和你爷爷加起来还要多几年!”
赵祯:“我没有多么轰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