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想到了自己当初靖难之役时的老战友:英国公张辅,于是派使者联络张辅,想要他做内应。张辅也不含糊,当晚就把使者绑了交给了我。我当时是大吃一惊啊!”
朱棣:“二愣子这回撞到枪口上了...”
朱瞻基:“还是兵贵神速,我八月八日决定御驾亲征,八月二十日,大军就团团围住了乐安城,一顿神机铳箭射上城头,吓得城内军民魂飞魄散。二叔见大势已去,第二天就灰溜溜地出城投降,跪在地上磕头:臣罪该万死,请陛下发落。”
朱棣:“这小子不是很能打吗?这回怎么这么怂了?”
朱瞻基:“我那可是京师三大营的精兵啊,明帝国最顶尖的军队。”
朱高煦:“你把你二叔杀了?”
朱瞻基:“父皇,我当时没有。毕竟他是我的亲二叔啊。虽然谋反是杀全家的大罪,朝廷群臣也纷纷上表要砍了朱高煦,可我和父皇一样心软,也不想刚登基就大开杀戒。于是在西安门内盖了间宅子,把二叔和我这几个堂弟软禁了起来。”
朱棣:“嗯。这样处理看来你心里还是比较仁慈的。这点像你爹。”
莫凡:“身为一个叛国的王爷,不砍头、不发配边疆、不进天牢,这也算是最好的结局了。然而,朱高煦却没有老老实实地呆着,后来又犯神经了,仍然发挥着他生命不息、作死不止的本色。这回朱瞻基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朱高炽:“儿啊!你二叔又干了什么?”
朱瞻基:“隔了一段时间后,我想起了这个窝心叔叔,就来看望他。按说这时朱高煦应该跪谢不杀之恩,刚烈点的话可能会求赐死。可正常人不会理解他的境界:我们俩说话说得有点顶,朱高煦忽然来了一记扫堂腿,把我给绊了个跟头!”
朱棣:“什么?这小子真二!”
朱高炽:“他还敢拌你?他以为这是在战场上打仗吗?肉搏吗?哎,我这个二弟看来真是作死的人啊!”
朱瞻基:“我当时一下子就火了!老虎不发威,把我当病猫!我这么好的脾气也受不了了!”
朱高炽:“你把你二叔怎么了?”
朱棣:“说啊!”
朱瞻基:“我不想动刀子,留下杀害叔父的骂名!就吩咐侍卫搬一口铜缸来把朱高煦扣在里面。要是他老老实实待在缸里,等我气消了打算留下一条命。而他是不见黄河不死心啊!”
朱元璋:“他又怎么作了?已经扣在大缸里面了?莫非他顶着缸来回跑?”
朱棣:“你这大缸多沉?”
朱瞻基:“300斤左右吧。”
朱棣:“那他还真能顶起来!他力大如牛,有使不清的蛮劲儿!”
莫凡:“成祖说的没错。朱高煦顶起了这口三百来斤的大铜缸在屋里摇摇晃晃地横冲直撞。朱瞻基再也看不下去了,下令在缸上堆满了柴草木炭,点起火来......一代作死之神终于死得其所,在铜缸里被烤成了焦炭!”
朱允炆:“阿弥陀佛!这孙子的下场有点惨!我从大火中逃出来了,没想到他却被活活烤死了...这令我想起了宋微宗,他死后被金人拿尸体烧了炼油...”
朱棣:“朱允炆,你少说两句!你不说话,没人把你当哑巴!”
朱高炽:“我弄明白了,不作死就不会死啊。二弟这辈子有无数次大好机会摆在他眼前,如果不是一作再作,这个皇位很可能是自己的,再差也会在王爷位子上荣华富贵一生。父皇、我和我儿子对他真可谓是一忍再忍啊!”
莫凡:“但最后实在架不住他全力以赴地作死啊。如他所愿,最后真的死了,死得不能再死了。”
朱元璋:“哎,要是知道这下场的话,我也多余问。看来这个相当李世民的人,最后成了李建成。朱棣,你当初选择皇位继承人的时候,看来是没选错。”
朱棣:“是的父皇。当初我也考了考朱瞻基一副对联,让他对一下。从这个小事中我读懂了当初您出题让我和皇侄朱允炆答题的复杂心情。”
朱元璋:“哦?你出的什么对联?”
朱棣:“当年他15岁。我的上联是:万方玉帛风云会。”
朱元璋:“他的下联呢?”
朱棣:“朱瞻基,你说吧,过了这几百年,你不会忘了吧?”
朱瞻基不假思索说:“哪能忘却!我的下联是:一统江山日月明。”
朱元璋:“对得好!看来真是名不虚传的好圣孙!朱瞻基,你面对你二叔的叛乱能够赢下来,而建文帝面对你皇爷爷的起兵却败下阵来,你感觉有什么想说的?”
朱允炆:“皇爷爷,您能不能不提这出?”
朱瞻基没有理会朱允炆,而是往下说道:“我当初做决断更加果断。想当年皇爷爷起兵之初,朝廷也是派出大军前来围剿。可建文帝担心背负杀叔叔的骂名,所以叮嘱前线将领务必要活捉,这就等于给了皇爷爷免死金牌。”
朱允炆:“你们有完没完?我成了反面教材了?”
朱瞻基:“我就没有这种妇人之仁的顾虑,我担心前线将领执行不力,干脆自己御驾亲征前去督战,从一开始就要用超豪华阵容将二叔扼杀在摇篮之中。”
朱棣:“这话倒是有几分道理。”
朱瞻基:“再一个就是我这个二叔缺少盟友,属于单枪匹马和朝廷斗。当年建文帝削藩让全国各地的藩王人人自危,皇爷爷起兵造反等于是给藩王们出头,所以赢得了一些藩王暗地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