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看来是没有把他们打服!想当年我可是五次北伐蒙古,那过了几十年还来了个土木堡之变!从秦汉到宋明,汉人政权的主要威胁都在北方!北方!这也是我为什么迁都北京的真实原因!重复一句:天子守国门、君臣死社稷!”
朱见深:“老祖宗,我拍着胸脯说,我做到了!”
朱棣:“好世孙!”
朱祁镇:“咳咳,儿子,别嘚瑟,老爹在这群里了,别总是影射我这个土木堡之变,衬托得你多伟大似的。好不好?!说说第二次打女真吧,我也过过瘾。”
朱见深:“好的父皇。这游牧民族确实不好弄。你派兵来追赶,人家就发挥游击战术,立马抛下猎物,掉头就跑,保存有生力量。你这一撤退,他又卷土重来。咱大明受得了,但朝鲜王朝受不了他们这个折腾。”
朱棣:“怎么?这回朝鲜求到咱大明了?”
朱见深:“嗯。我看着如雪片般飞来的朝鲜求助奏折,深感上次出兵并没有根除祸患。经过一番筹谋及协商,大明与朝鲜达成共识,决定从五个不同的方向,对女真老巢发起总攻,务必做到不留一个人,不留一棵草!”
朱元璋:“必须的!对待敌人不要心驰手软,不然到最后死的是你自己。”
朱见深:“与上次结局基本相同,那支临时拼凑的摸金联军毫无还手之力,一打就趴下了。不过与上次不同的是,大明联军在收割人头、烧毁房子的同时,连他们吃饭的家伙事也收走了。但是我不知道怎么他们后来还能转过运来?!”
莫凡:“你这一仗基本上让女真废了100多年,也可以了!”
朱元璋:“朱见深,你小子确实在某些方面像我和朱棣,这两仗打得漂亮,我很欣慰。”
莫凡:“朱见深不仅能打,在玩政治方面也是个高手。”
朱棣:“此话怎讲?”
莫凡:“在原先锦衣卫、东厂监察百官的基础上,新成立了西厂,打破锦衣卫和东厂常年保持的某种平衡,造成帝国监察机关三权分立的局面,对大明官员的管制更进一步。”
朱元璋:“朱棣,你看看,你敢设立东厂,人家孙子就敢设立西厂,这衙门看来是越来越多啊。说不定还有什么南厂、北厂!”
莫凡:“呵呵,太祖,历史还真如您所料,衙门越来越多,但此后确实没有什么南厂、北厂,不过,这种特务机构确实是越来越猖獗,弄得人心惶惶...这些机构的头目都是太监。大小管理和平民老百姓一听什么公公驾到,小心脏都吓得怦怦跳!”
朱棣:“是啊,我算是看透了,这帮孙子还是想着自己怎么好过怎么过,一点勤勉敬业的思想都没有。咱大明看来是这些宦官的天下了。我真后悔做这个始作俑者!”
莫凡:“这个西厂的命运倒是没有东厂那么好,西厂仅仅成立5个月,就弄得朝野上下人心惶惶,朱见深畏与人言就撤销了西厂,不过一个月后又恢复了,此后又持续了五年。这主要是因人设岗导致的。”
朱祁镇:“为谁设的?”
朱见深:“我的太监汪直。他挺能干得,刚才说的大败女真的战斗,就是他指挥打的。”
朱元璋:“我朝的宦官看来个个都很有能耐啊!”
莫凡:“汪直后来倒是没有逃出朱见深的掌心,后来失宠后,被调离京城,西厂就短暂不存在了,死灰复燃的事情出现在几十年之后,我们到时候再说。”
朱见深:“说到这里,我的故事基本上就差不多了。下面的时间交给我的儿子吧。”
朱棣:“就是那个没有被万贞儿害死的那个皇子?”
朱见深:“没错。我把皇位传给了他。当时他已经18岁成年了。”
朱祁镇:“好,快让我看看我这孙子怎么样!是不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的那种。”
朱佑樘:“各位祖宗好,我是咱大明第九位皇帝朱佑樘。我18岁即位,在位18年,36岁死。”
朱见深:“儿子!你36岁就没了?比我还少活5年?!这是怎么回事?”
朱佑樘:“我也不知道。当时是个春夏之交,马上快到五月端午了,因为天旱无雨,我斋戒祈雨,偶感风寒,让御医配了点药,并没有在意。但是吃完以后感觉特别热,浑身烧得慌,病情发展的很快,我几天之后就不行了。”
朱见深:“莫凡,后世怎么记载的?我儿子到底是正常死亡害死有人陷害?”
莫凡:“肯定不是正常死亡了。当年朱佑樘才35岁啊!正值青壮年。虽然他的童年经历导致他体弱多病,但这次从发病到死亡,只有八天的时间!他这个皇帝不好声色、不服丹药,不可能是自然死亡!”
朱佑樘:“那到底是怎么回事?”
莫凡:“你有基础病,也就是你们老朱家的遗传病。再有就是你太拼了,几十年如一日,把身子累坏了。最后呢,你很大概率是被庸医误诊害死的。在你死后五天,吏部尚书马文升就上书要求对你的死进行调查。”
朱见深:“结果如何?”
莫凡:“可能是因为你的病当初比较简单,当时负责掌管太医院事的太监有些大意,没有按照正常的程序由御医们会诊,而是让御医刘文泰直接给朱佑樘开了药。刘文泰使用大热之剂,结果医不对症,病情更加严重了。”
朱佑樘:“哦,确有此事。我也大意了。此后又有几个御医给我开药,但始终不见好。我当时就是一个热!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