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青春校园>皇帝过来聊聊>第一百九十三章 反攻倒算

朱翊钧:“我主要是觉得张居正对我很严格,但他却不以此要求自己,这让我觉得很不公平!己不正,焉能正人!”

朱佑樘:“此话怎讲?”

朱翊钧:“比如说穿衣方面,他要求我不尚华靡、只取其耐穿。而张居正本人却好鲜丽,日必易一衣,冰纨霞绮!他还花费巨资定做了32人抬大轿,他当政时张敬修、张嗣修、张懋修3个儿子都中了进士,这里面有没有玩弄权力的空实情,可想而知!”

朱载坖:“他要是像这么教你教他儿子的话,三个进士也未必有猫腻!你这是嫉妒心太强!”

莫凡:“张居正推行新政,实施一条鞭法,得罪了一些人,这些人后来成为攻击张居正的主要人员。”

朱厚熜:“一条鞭法?这是在我嘉靖时期确立的赋税及徭役制度啊,只是没有实行下去。”

莫凡:“张居正在万历九年推广到了全国。”

朱佑樘:“简要说是什么意思?”

莫凡:“就是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这样大大简化了税制,方便征收税款。同时使地方官员难于作弊,进而增加财政收入。”

朱棣:“这一条鞭法实行的怎么样?”

莫凡:“相当成功!从历史大局看,张居正新政无疑是继商鞅、秦始皇以及隋唐之际革新之后影响最为深远、最为成功的改革!比王安石他们都厉害!一定意义上正是这次变法延长了你们明王朝几十年的国祚。”

朱佑樘:“是吗?看来这朱载垕看人还是很准的。”

朱载垕:“那是必须的。我除了作风上有点问题,其他方面好像并不逊色于大爷爷您!”

莫凡:“张居正改革之前,明朝每年财政巨亏将近300万两白银,但是万历新政执行两年后,国库每年盈余就将近300万两白银!这一对比你们就知道张居正厉害了吧?到张居正去世那年,明朝中央库存白银就达1250万两!”

朱元璋:“是吗?我大明朝有人才啊!你这孙子对待这么个人物,有点太没气量了!只要是有益于王朝的,臣子说的或做的再不好,也要忍!他们才是王朝的脊梁!不过,我说这话,以你的智商,我怕你听不懂。小肚鸡肠!”

朱佑樘:“老祖宗,我能听得懂。”

朱瞻基:“我也能听得懂,皇帝和臣子必须同心同德!”

莫凡:“您还不知道他具体干了什么呢,有点太缺德了!”

朱瞻基:“怎么说?”

莫凡:“朱翊钧很财迷的,张居正死后没隔多久,有人上告他贪污**,富可敌国。结果,张居正北京的府邸翻了个底朝天,只搜出10万两白银,大部分都是皇家所赠。朱翊钧不信,又派人抄张居正的老家,银子也没查出来,却没少害死人!”

朱棣:“即使这10万两是贪污所得,又怎和国库充盈的银子相提并论!那就是九牛之一毛!”

莫凡:“实话实说,张居正还是很正的。他的财富来源,很大一部分来自皇帝和太后的赏赐。据统计,张居正当首辅期间,接受赏赐达208次,赏银一次最多一千两,少的也有数十两,赏物则从彩缎、蟒衣到玉带、貂鼠皮等等,应有尽有。”

朱棣:“那更说明这点钱更说不了什么问题了。你刚才说去查人家老家出人命是怎么回事?酿成冤案了?这锦衣卫担我可是知道的!”

莫凡:“哎。我都不忍心告诉你。当时各路人马为了邀功,在张居正老家各种骚扰,最后甚至将张居正家人关在屋里,不给吃喝。这里面有在襁褓中的婴儿,还有张居正80多岁生病的老母。17口人最后竟被活活饿死!”

朱载垕:“臭小子!这就是你的待人之道?!我恨不能抽你两个大嘴巴子!”

莫凡:“张家所有亲戚都被抓了起来,有人甚至要屈打成招,用刑逼他们承认张居正贪污200多万两!最后张居正的大儿子不堪屈辱被逼悬梁自尽,二儿子跳井自杀,万幸的是二儿子最后被人救了起来。”

朱棣:“这不是人干的事!”

莫凡:“如果张居正泉下有知,知道自己曾经苦心栽培的学生,那个曾经当着他的面承诺要在他身后好好照顾自己家人的学生,竟如此对待自己,不知他会有何感想。”

朱祁钰:“肯定是心哇凉哇凉的!这一辈子白活了!朱翊钧这么做,会潜在地伤害一大批为国效命的忠臣和君子!”

莫凡:“没错。大家还记得抗倭名将戚继光吧?”

朱载垕:“我知道,他在福建沿海是我们大明海防的定海神针。怎么,他怎么了?”

莫凡:“戚继光就因和张居正个人关系非常好,被朱翊钧从军事重地调到无仗可打、无兵可带的广东。对于他这样一个军事家而言,这一做法无疑比死还难受,最后戚继光愤而辞职。”

朱祁钰:“你看看,这影响多坏!”

莫凡:“更坏的是,朱翊钧亲手毁掉了张居正新政的成果,那些曾经的贪官污吏、无能官员官复原职,整个朝廷渐渐变得乌烟瘴气。”

朱元璋:“这小子是自毁长城!简直是我朱家败类!”

莫凡:“张居正死后的第四年,辽东巡抚周咏注意到建州女真正在慢慢发展壮大。当时周咏上书朝廷出兵攻打,结果朝廷却决定出钱安抚,而女真族的首领就用这些钱财开疆拓土,这位首领,呵呵,朱翊钧,你应该知道是谁吧?”

朱翊钧:


状态提示:第一百九十三章 反攻倒算--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