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电影制片厂。
一间不起眼的办公室内,一位老人坐在桌前,他戴着一副老花镜,桌上则放着一本杂志。
“这小子,竟有如此深厚的编剧功底,早知道我就把他留在电影厂担任《芳华》的编剧了。”
老人摇了摇头,却是一脸的可惜。
“咚咚咚……柳老!”
这时候,门口突然传来了一道声音,老人看了过去,发现是个年轻人。
“是小沈呀,找我有事?”
老人显然认识来人,他笑了笑,问道。
“柳老,厂长统治您去会议室开会。”
“好的,我马上就过去。”老人回了一句,随即起身朝着门口走去。
…………
省城,出租屋内。
此刻桌前,贺云正在给王若昫写信。
“王大哥,你好,你的来信,我已收到,得知你在羊城时代动画公司安定下来后,我就放心了,不过,我还是强烈建议王大哥你能那事,我觉得你无需去过问,魔都美术电影制片厂会有这么多人辞职南下,这其实算是一件好事,毕竟旧的体制终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做出改变,就像改革开放.......”
其实,看完王若呴寄来的信后,贺云也吃了一惊。
他没想到魔都美术电影制片厂竟然有这么多人选择辞职南下了。
要知道,魔都美术电影制片厂是什么地方,放到国内,那可是动画界的首屈一指的动画制作单位,现在居然有这么多人选择辞职,可想而知,这对于国内动画界会产生多大的动荡。
然而,贺云转念一想,却又觉得这其实是必然的。
因为魔都美术电影制片厂现有的制度早已不再适应时代潮流了。
当然,贺云不知道是,在原本的时空,这事要晚几个月才会发生的,而其导火索,正是魔都美术电影制片厂一位姓王的副厂长辞职。
随着这位王副厂长的辞职,魔都美术电影制片厂众多优秀的动画人才,纷纷跟随他南下,选择了自谋出路。
而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魔都美术电影制片厂从最后的繁荣走向了衰落。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此刻暂且不提。
王若呴之所以在信中提及这事,他也是感觉到了这事的不寻常,便给贺云写了这封信,想听一听他的看法。
但说真的,要问贺云自己有什么看法,这事他也不好说谁是谁非,他只是觉得,改革开放这是大势,谁也无法改变,我们只有去适应,去改变,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
..........
金秋十月,天气渐凉。
然而湘省的十月却是依旧炙热如夏。
自从贺云参加了上次的签售会之后,他又接连收到了好几家书店的邀请,可最后却都被他给一一婉拒了。
然而,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虽然他婉拒了书店的邀请,可他的两部作品《芳华》与《湖山情》却反而大卖特卖。
尤其是《芳华》,随着各大电影院开始陆续上映这部同名电影,这部电影的原着《芳华》,也再次迎来了销量高峰。
很快,人民文学出版社就再次给他寄来了一封信与一张汇款单。
贺云看完信后,又打量了一眼手中的汇款单,却是不知该高兴,还是该高兴了。
“啧啧.......这次居然有三万五千块的版税,加上前几天收到的那两张汇款单,这岂不是有十万啦?”
十万块呀!
这放到后世,也算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了。
而放到现在,在这个万元户还极少的时代,十万块,这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一笔巨款了。
当然,钱对于贺云来说,还只能算是一大好消息,事实上,这次,随着电影《芳华》的上映,可不只是给他带来了丰厚的版税,还让他的名字再一次享誉全国。
这不,很快,全国不少报纸都对电影《芳华》做了相关报道,连带着电影的原着以及作者贺云,也陆续登上了各大报纸。
而作为全国最权威的报纸之一,《人民日报》也在这个时候刊登了一篇简评。
简评的大意是,人民需要一个平稳的国际环境,和平是来之不易的,但也不能忘记那些为国捐躯的英雄们。
对于这篇简评,明眼人一看都知道,这不仅仅是在赞扬《电影》芳华,其实还是在向全国乃至全世界传递一个讯息。
至于这个讯息是什么,贺云当然明白。
他拿着手中的人民日报,看了一小会,便将其放到了桌上,却是小声呢喃道:“看来国家要和南方那个国家达成真正的和平协议了。”
“学长,你在嘀咕什么呢?什么和平协议呀?”一旁,姚淑兰见贺云脸色有异,不禁小声询问道。
“没什么,今天我交代你们的工作完成了吗?”贺云看向了李睿华。
“早就完成了,学长,接下来我们是不是该撰写论文啦?”李瑞华随即点了点头,一脸期待的望着贺云。
这一个月下来,他们三人总共看了近百本明清时期的小说,平均每天一人一本,工作量不可谓不大。
不过收获也是惊人的,光是摘抄的内容就有三四万字之多。
“还不到时候,咱们光看了可还不行,必须得归纳总结,你们先把明清时期小说的各种特征好好归纳一下,我们过几天再聊论文的事。”
说完这话,贺云见时间也不早了,便率先离开了图书馆。
返回出租屋时,他手上又多了两封信。
其中一封信是高云燕寄来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