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给廖化设置的一个月阻击期限,很快就结束了。
汉军在十里连营布下了完善的防御,只不过,这些准备却并没有派上用场。
陆逊至少还发动过夜袭,试图对汉军连营进行火攻。
孙权却根本没有组织军队执行救援任务。
孙权似乎放弃了陆逊和西荆州将士们,一心只想守住荆州东半壁。
江东军重兵集结江陵,大兴土木,却始终没有出兵支援的迹象。
廖化收回了派往东面的大部分斥候,留下足够的警戒力量后,汉军加大了对夷陵方向的侦查。
相对于抵挡东面的威胁,廖化把更多精力用在防范西面敌军突围上。
半个月前,江东军对汉军十里连营发起过一次夜袭。
汉军准备充足,轻松击退敌兵的这一波偷袭,破坏了江东军的火攻战法。
汉军并不能保证会一直挡住江东军的偷袭。
西线战场上,江东军加大了封锁力度,阻拦汉军斥候的侦查。
情报的匮乏,加大了汉军的决策难度。
为了防止陆逊突围,廖化指派关平,进行了充足的战斗准备。
汉军中军将士同样形成了快速反应机制,便于及时对敌人展开援助。
汉军的战争准备越来越充分,敌军却始终没有进攻迹象。
终于,斥候打探到了夷陵的敌情。
马鞍山兵败之后,江东军兵力全线收缩,回防夷陵,就连斥候部队,也全部回城协防。
收到消息后,廖化立即派出亲信,与汉军主力建立起联系。
亲信带回关羽的口令,廖化需要立即进行战备准备,将士们即将前往江陵。
西荆州的汉军将会分兵,刘备统帅部分兵马,留在夷陵城下,与江东军对峙,关羽带领主力,继续东进,进攻江陵城。
丁奉部将士,做为东进部队的先锋,率先抵达汉军连营。
看到爱将丁奉,廖化很高兴。
不论兵员素质,还是将领能力,丁奉部的出现都给了廖化更多选择。
从丁奉口中,廖化了解到刘备东征以来的全部战情,也包括夷陵局势。
马鞍山一战,江东军尽管主动退兵,却依旧免不了小败的命运。
虽然没能消灭敌军有生力量,汉军倒也多有斩获。
很可惜,汉军的水军慢了一步,没能及时封锁住江东军的退路。
江东军的主力顺利撤回夷陵。
汉军倒也取得了丰厚的战果,将士们不仅夺取了马鞍山,还一路攻杀,把战线推到夷陵城下。
夷陵的城防准备明显比姊归更完善,汉军没有贸然发起进攻。
而且,敌军在城外布置了一座大营,军营与城池形成犄角之势。
敌军的营房设施完善,除了营墙、鹿角之外,营门位置还建造了简易箭楼。
通过大肆建造攻城武器,对城外的江东军营地展开合围,汉军试图对江东军施加压力。
面对汉军的步步紧逼,江东军按兵不动,丝毫没有出兵作战的迹象。
陆逊似乎铁了心打防守战。
短时间内,夷陵城很难被攻陷。
汉军兵力又远超江东军,继续重兵围困城池,在兵力使用上,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将士们开始分兵,刘备统率着不弱于江东军守兵的水陆部队,和江东军进行对峙,并且,着手监视。
关羽统帅麾下将士东进,目标直指江陵城。
汉军一旦夺回江陵城,荆州战局就会利于不败之地。
即使攻城行动不顺利,围攻江陵也可以减少敌军对夷陵的支援力度。
对廖化来说,关羽带兵东进的情报是一个好消息。
绝东道的任务结束了,廖化从被动挨打,变成了主动打人。
汉军虽然建立起了战略优势,廖化却也不认为,将士们可以迅速收复江陵。
江陵之战的战事进展,很可能会和襄樊之战一样,变成一场长期对峙。
襄樊之战的时候,关羽水淹七军,消灭了曹军的有生力量。
尽管如此,围困襄阳和樊城,阻击北方曹军援兵,还是让汉军的兵力捉襟见肘。
襄樊战事的时候,关羽军的兵力远没有这一次东征更充足。
汉军有一个优势,襄阳和樊城仅仅一河之隔,围城兵马可以互相呼应。
江陵和夷陵分隔两地,远没有围攻襄樊的便利,两城相隔三百多里,围城部队只能各自为战。
夷陵的事情,廖化并不关心,他更在意江陵战情。
为了汉军下一步的行动,廖化提前派出斥候,对江东军虚实进行打探。
尽管关羽没有给廖化下达任何具体军令,廖化却很有觉悟,主动派出斥候,打探江陵和麦城两地的战情。
麦城作为襄樊军队南下江陵的一条重要陆地通道,是廖化关注的重镇。
孙刘两家都知道江陵的重要性,所以,双方兵将都会在江陵集合重兵。
麦城远离战场核心,未必会得到江东军的重视。
比起难以攻陷的江陵,汉军进攻麦城,似乎更容易得手。
而且,麦城对汉军来讲,有很大的战略价值。
占据麦城之后,将士们既可以在北方获得一个据点,防备魏军南下。
将士们又可以把麦城打造成进攻江陵的一个重要中转站。
廖化必须掌握好准确战情,才会采取行动。
打探江陵的斥候,很快带回消息,在过去的半个月中,江东军并非什么都没有做,敌军在江陵一带,大肆筑城。
江陵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