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城器械施工现场一片忙碌,民夫们来来往往,搬运各种物料。
建造工作已经初具成效,许多投石车部件已经形成了轮廓。
廖化没有打扰工匠们施工,直接来到土山地道处。
在土山建设上,施工者非常用心。
地道入口位于土山中后方,整个凹进土山的山体里。
土山不仅遮住了江陵西城墙守兵的视野,还护住了地道的南北两侧,对地道起到了非常好的隐蔽作用。
土山的设计并非出自廖化的授意,因此,引起了他的兴趣。
和负责地道和土山的部将交谈过之后,廖化这才知道,设计方法出自一名工匠的提议。
部将也看出廖化对建议者感兴趣,准备派人把正在施工的工匠叫回地面。
不想耽误施工进度,廖化便把马匹交给卫兵管理,亲自进入地道探查。
地道较深,向下走了一段时间,才走到地道底部。
地道宽度适中,可以容纳三人并排通行,一旦完工,很适合快速调兵。
地道内侧有木料加固的痕迹,而且,地道内做好了放火准备,每隔一段距离,都放置了一些水桶和沙土。
在穿行的过程中,廖化与民夫们擦肩而过。
地道上方的土粒也受到震动,不断落在众人身上。
到达地道尽头,一些民夫正挥舞工具,挖掘地道,另外几人站在附近,讨论着什么。
部将沉声说道:“穆恭,廖将军有些话,想要问你。”
看到廖化一行人,穆恭脸色大变,小声呵斥道:“快退出去,这里人太多,危险!”
廖化亲眼看到过地道里的情况,没有继续逗留的打算。
在修地道这件事上,廖化肯定没有眼前的这名工匠更专业。
所以,廖化立即招呼身边的将士,原路退回。
穆恭也跟随着廖化一起,回到地面上。
廖化拱拱手,“我们仓促进入地道,影响了将士们的施工进度,我在这里,表示歉意。”
穆恭的态度变得恭敬,“廖将军见谅,地道狭窄,通风效果差,可以容纳的人数有限,体力不足的人逗留时间太久,很容易晕倒。”
“耽误了工期,还是小事,如果将军有个闪失,我的罪过就大了。”
廖化摆摆手,示意自己不介意,他对面前这名有原则的工匠,更感兴趣了。
在廖化的示意下,穆恭主动开始介绍起自己。
穆恭是巴东一带的村民,受到江东军的迁徙政策影响,回家南迁。
但是,穆恭这些流民并没有受到妥善安置,反而遭到地方豪族和官府的双重欺压。
穆恭带着家人重新北上,一直逃到熊山落脚。
到达熊山的时候,穆恭正好遇到了汉军发动民夫,开辟熊山山道,大肆修建木牛和鹿车的好时机。
穆恭成为了一名工匠,参与到修造木牛和鹿车的工程中。
穆恭的本意,只是为了混口饭吃。
帮助汉军完成后勤任务,倒也是穆恭报复江东军的最好手段。
随着时间的推移,穆恭开始对这些大型器械感兴趣。
对江东军的痛恨,逐渐被对器械的喜爱所替代。
在修建木牛和鹿车的过程中,为了增加效率,汉军将士们分工明确。
搬运物料的任务交给民夫,工匠只负责木牛的某一部分零件。
多数工匠都是临时征召的民夫,他们倒也乐得清闲,完成任务后,往往呼朋引伴,饮酒作乐。
穆恭却不一样,他比真正的工匠还认真,利用休息时间,请教一些资深工匠建造知识。
穆恭不仅学习了木牛的完整建造方法,还利用闲暇时间,亲手制造出来了一台。
在别人修建木牛和鹿车的时候,穆恭一度拆解过一台废弃投石车的部件。
穆恭掌握了许多大型器械的建造和使用,也越发受到器重。
这一次,汉军抵达江陵城下,关羽给廖化提供了一批工匠和民夫,其中,就有穆恭。
穆恭提出了不少工程上的建议,土山的建造意见,只是其中之一。
专业的问题,总归还是应该询问最专业的人,廖化提出询问,“假设江陵城南方有一条地道,可以通向城内,我军能不能把正在修建的西城地道与城南地道联通起来?”
廖化倒也并非准备利用那条城南的地道调兵,他只是觉得,如果汉军准备充足,完全可以利用起敌人的地道。
穆恭没有立即回答廖化的疑问,他追问起许多具体细节。
包括地道的长度和宽度,通风口距离,以及其他细节。
廖化什么都不知道,他只能说的很模糊,南城地道的事情,现在还不能让太多人知道,“我只是在假设,人员可以顺利出入地道。”
穆恭没有因为廖化的将军身份,就顺着话往下接,直接进行反驳,“人员通行也分不同情况,有些地道或许可以容纳三五人通行,但是,通行的人数一多,就会给地道带来垮塌的风险。”
“适合大军通行的地道,不仅需要坚固,而且,还得保证宽度。”
“如果地道位置过窄,一旦出现意外,后面的士兵无法前进,前方的士兵退不回来,地道不仅无法成为我军助理,还会成为将士们的负担,那就得不偿失了。”
穆恭的这一席话,帮助廖化下定了决心。
必须安排将士彻底摸清楚城南地道的情况,廖化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安排。
比起南城地道,廖化更关心的,是汉军正在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