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大明威宁侯>第一百二六章 怼内阁首辅

奉天殿,朱棣正坐在龙椅上,身穿龙袍,头戴翼善冠,淡淡的望着厅中。

文武百官,勋卿国戚聚集,分列两班,皇帝升阶,坐定,百官膜拜,齐刷刷拜倒,三呼万岁,整齐划一,刚劲有力!

朱棣年近六十,已经老迈,须发皆白,但威严犹在,坐在高高的御座上,苍老的脸上仍然透着自信和主宰一切的坚毅。功臣宿将、元老勋旧、朝廷新贵,大明帝国的智囊和人才,这个伟大时代的精英们,全都匍匐在他的脚下,山呼万岁,顶礼膜拜。

“父皇,儿臣愿意领兵出战,不用半年,必将擒杀黎利,收服安南。”朱高燧雄姿英发,站在大殿的前面朗声道。

大臣们不由得多看朱高燧几眼,在他们的眼里,朱高燧可没有什么存在感。

朱棣一共生了四个儿子,徐皇后生了三个,就是朱高炽、朱高煦和朱高燧,还有一个生母都不详的皇四子朱高爔,幼殇,未封爵位。朱高炽因为是嫡长子,又仁厚,得到了多数大臣的拥护,所以朝中大多都是太子党。

汉王朱高煦英武不凡,在军中颇为影响,就是心胸狭隘,嚣张跋扈,得罪了一众文臣。这个朱高燧嘛,历来没有太子位置的资格,也是我行我素,素来不讨大臣的喜欢。

他突然出来请战,惹得大臣们一愣一愣的。他是作战勇敢,那也是十多年前了,而且没见他有什么谋略吧。

朱高炽苦笑道:“三弟,我知道你英勇善战,可是,打仗是需要钱的,户部早就拿不出钱了。”他不想打击这个弟弟,说他没有能力领军,只说没有钱。

朱高燧反驳:“大哥,安南可是我们的国土,国土虽小,让个小小的安南都独立出去,让我们大明的脸往哪里搁,东北的朝鲜,北方的鞑靼和瓦剌,他们还都以为我们大明好欺负呢。”

“三弟,你有所不知,安南十多年来,不受教化,鸡勒鸡勒,弃之可惜,食之无味。安南拖垮了我们的财政,这样下去,鞑靼瓦剌打来,我们就只能投降了。”

“大哥,总之,放弃安南,我绝不同意。”他转身对自己的父皇道,“父皇,儿臣举荐江宁陈远,他有办法解决当前的难题。”

大家面面相觑,内阁首辅都不说话,一个平民有什么能耐。华盖殿大学士刘观与王导要好,因为王贤事件,对陈远很排斥,他冷哼道:“国家大事,岂能让一个田舍尔朝堂上胡言乱语。”

朱棣冷了他一眼,他本来就欣赏陈远,大学士反对,他就偏要问,对身边的太监王彦示意,王彦会意,尖声道:“宣江宁陈远觐见。”

大臣中,许多人并不知道陈远,神色不一,望向缓步进殿的陈远,好奇的有之,鄙夷的有之,不屑的有之。

“草民陈远,拜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高燧说,你有办法解决当前的难题?”朱棣发问,眼里也带着希冀。

“皇上,草民一介平民,怎敢妄议国家大事。”

朱高燧焦急道:“你不是跟本王说,你有办法吗,谦虚什么,快说啊。”

陈远无语,你这个王爷可以随便说,这里的权贵,一人动一下手指头,都能把我弄死,我敢乱说么。

“说吧,朕赦你无罪。”朱棣发话了。

陈远才道:“谢皇上,草民想想问问杨大学士,对安南是什么态度?”

陈远开头就问首辅,有些失礼,不过朝中杨士奇的态度最明显的,杨士奇道:“皇明祖训有曰,四方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若其不自揣量,来扰我边,则彼为不祥。彼既不为中国患,而我兴兵轻犯,亦不祥也。安南本就不是我大明国土,因为擅自进入,所以一直拖累我大明,其为不详,应当舍弃。”

杨学士搬出了皇明祖训,这是朱元璋教育子孙留下的遗训,在外交篇就是告诫子孙不要侵犯别人。有理有据,说得头头是道,大臣们纷纷赞同。

其实杨士奇说的不错,朱元璋深谋远虑,大明的国力,有这样面积大的国土已经很满足了,就不要去随意扩大国土面积。因为地域太广阔,文化差异,大家不会互相认同。而且只要有一个不认同,起来造反,其他也会跟着起来。这就是秦朝首次一统,面积是前所未有的宽广,而灭亡最快的原因。因为六国的一老一少不会认同秦国。

后来的汉朝,因为施行仁政,慢慢同化民众,才有三百年的江山。唐朝地域也辽阔,扩展后的很多领土,后面也独立了回去。元朝也是这样,面积最大,也不过百年就灭亡。

朱棣好大喜功,喜欢开疆扩土。但是没有几十年的同化,就算打下来也会很快丢失,安南就是很明显的例子。下西洋,修新都,几乎年年征战,把国库都掏空了。因此朱高炽父子不得不进行紧缩的政策,放弃安南,休养生息。

国富则民强,如果朱高炽父子继续征战,相信明朝活不过一百五十年。哪有三百年江山。

但是,陈远觉得,既然自己来了,就要争取一下,安南是朱棣永乐初年犯下的错误,得了个赖头狮子,吃不下,舍不得丢,他要争取留下。

“再次敢问大学士,何处是我大明国土。”

杨士奇一愣,不知道他问这问题的意思,他学识渊博,朗声道:“我大明幅员辽阔,纵横万里,有我大明子明,有我大明军队的地方,就是大明国土。”

“大学士果然见识深远,回答


状态提示:第一百二六章 怼内阁首辅--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