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都市现代>明星之天王基因>第一百一十章 琐事
999年1月29日,突破2500点。

1999年11月3日,突破3000点。

1999年12月29日,突破4000点。

2000年3月9日更是史无前例的达到5000点。

2000年3月10日,创造点的最高记录,也就是在这一天无数的华尔街投资者大肆鼓吹网络时代的到来,并同时预估纳斯达克指数将在一个月之内达到6000点。

不过没有人知道,长达十几年的漫漫熊途已经悄然到来。

现实跟大家开了一个很有讽刺意味的玩笑,在纳斯达克市场上网络科技股票占据了绝大多数,生物科技只占很小的一部分,但是捅破这个泡沫的直接诱因恰恰就是这很小的一部分生物科技股。

2000年3月13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和布莱尔首相突然联合宣布,为了提高人类干细胞胚胎研究的效率,生物技术公司有义务公布它们在这一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并允许公立研究机构自由使用这些成果。

这一宣告无异于一声惊雷,将许多致力于研究人类干细胞的生物技术公司炸成粉碎。

事实上研究人类胚胎干细胞的生物技术公司,即使在整个纳斯达克上市的生物科技公司里面也占很少的一部分,可这一消息仍然引起了整个生物板块的大跌。接着,网络股也大跌了,没有人知道原因是什么——生物科技和网络科技虽然都被称为科技,实际上相关性极小,没有任何理由要一起上涨或下跌。

但是摆在所有投资者面前的事实就是,在13日至15日短短的两天,因为一小撮生物科技股的暴跌使得纳斯达克综合指数连续三天暴跌100点以上,最终,引发了整个纳斯达克的崩盘。

当然,之后的几天,市场渐趋稳定,一切看起来已经结束,不过就在这时候,三个人跳了出来——

第一位是现年74岁的艾伦·格林斯潘,现在担任美联储主席。在他看来,股市的投机暴富,很容易增加人们的消费需求,再加上其他因素的交织作用,通货膨胀就不可避免。

而近年来美国的经济近年来一直呈增长态势,社会就业充分,通货膨胀一直处在一个比较低的状态,是少有的良好运行时期。但是以遏制通货膨胀为己任的格林斯潘,嗅觉却异常灵敏。他总能从市场的微妙变化中,闻到通货膨胀的味道。

当他每次闻到的时候,他都会挥起加息的大棒,将这些苗头无情地打压下去。自1999年夏天以来,他已经连续5次采取加息措施。

3月21日,格林斯潘领导的美联储,又一次做出了加息0.25点的决定。

这一次,虽然在当日的股市上影响并不大,但还是对一些基金的流向还是产生了微妙变化——泡沫成堆的二三流网络科技股开始遭受投资者的冷遇,人们开始热衷于科技蓝筹股和传统工业股票,或者同时身跨“新经济”和“旧经济”以求稳妥。

从格林斯潘的这一决定开始,纳斯达克市场上的泡沫再次开始受压。

接下来上场的是一位巾帼英雄——科恩女士。

科恩女士是美国著名投资银行高盛集团的基金经理,还是一个资深的证券分析师,在业界早就享有盛誉。多年来,她的投资取向一直被证明是正确的,也因此一直受到其他投资者的追随。

在3月28日,科恩女士出人意料的将其投资组合中网络科技股票所占份额调降了5,使其保持在65的水平上,并将现金份额调升至5。她减持股票的这一消息一经传开,立刻在市场上引发了“地震式”的效应。其他投资者在心理上,对网络科技股的信心大打折扣,纷纷步其后尘,大举抛出此类股票,导致纳斯达克股市在该日始终处于抛盘打压之下,使网络科技股的跌势变得更加沉重。

第三位上场的是杰克逊先生,他是美国联邦**官,一直担任司法部诉微软垄断案的主审法官。

4月3日,在经过车轮战似的法庭调查和听证后,他毅然作出判决,判微软垄断经营事实成立,必须停止其在操作系统上捆绑ie浏览器的做法。

杰克逊的这一判决震惊了整个世界,导致了股市上投资者对科技股领头羊之一的微软的信心丧失。对微软一家的信心丧失倒不要紧,要紧的是这一信心丧失很快传染到对整个科技股、网络股。

于是随着微软股票的下跌,整个纳斯达克市场在通往熊市的漫漫征途上上义无反顾的一头扎了下去,之后再也没有回过头。

不过由于这一段时间林知默一直在忙于拍戏,虽然对于美国市场的互联网泡沫也有所耳闻但是一直都没有放在心上,直到林馨如的情深深雨蒙蒙杀青之后,林知默向刘亚民索要解约金时他才知道当初刘亚民所说的赚钱到底是一个什么概念。

手机用户请到69shu-->


状态提示:第一百一十章 琐事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