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朱尔典看来,日本是一个极度矛盾的国家。
时光倒流回去二十年,地球上的主要矛盾还是英俄矛盾,英国利用日本遏制**在太平洋发展海军大舰队的“东进战略”;利用土耳其控制黑海海峡,把雄心勃勃的北极熊硬是压制得服服帖帖。此时的英日同盟是以英国为主导,日本不过是打手而已。
1911年续约的《英日同盟》性质完全不同以往。
中国爆发**时,英国出于保护自身利益的考虑,选择支持袁世凯攫取中国最高权力,希望得到在一个整体中国基础上的利益保障。日本则一方面扶持满清,一方面扶持**党的某一部分,意图造成中国的**,以便逐步蚕食。
欧战爆发时,英国只需要日本派出舰队肃清德国远东分舰队的“伪装巡洋舰”而已,并不希望日本以英日同盟条约为借口攻击青岛、侵占中国的山东。然而,日本的做法完全是朝着英国人最担心的方向发展,当日军选择在龙口而非崂山湾的仰口登陆时,朱尔典就选择支持袁世凯加入协约,希望何向东率领的军队能够创造“奇迹”。
奇迹出现了,袁世凯也失去了对中**队的控制。
看看当今中国,段祺瑞、冯国璋选择与何向东合作;**势力影响下的残余武力,完全可以看做是何向东的友军;只有从满清军头摇身一变成为地方军阀的陆荣廷、龙济光、张作霖这类人还在观望。
再反观日本,“大正政变”搞垮了桂太郎、山本权兵卫两届内阁,大隈重信内阁在军方和国内**派的夹板之中战战兢兢的上台来,却遭遇山东的军事失败,刚刚稳定下来的政局一下子就变得扑朔迷离起来。再说日本军方,桂太郎和山本权兵卫背后分别是陆军和海军,代表的是两种扩张思想,其中英国人最担心的是以山本为代表的海军派。遏制日本有限的国力投入海军,让中国人在山东、辽东半岛牵制日本陆军,迫使日本把国力投注到陆军方面,将极有利于英国的利益。
朱尔典还想为老朋友尽一份心力,却也清楚知道大英帝国在远东的利益所在,特别是听到徐树铮那句话之后,他看得更清楚了!需要中国陆军拖住日本陆军,迫使日本国力向陆军倾斜,减缓日本海军的发展壮大,那就必须要设法增强中国陆军,改善与中国陆军掌权者们的关系。
当大英帝国驻华公使走进陆军总长的办公室,与段祺瑞四手相握那一瞬间,袁世凯就被彻底的抛弃了。
“欢迎公使阁下,不知阁下为我带来了什么好消息?”
“好消息呵呵,大英帝国将联合美国、法国、**向日本施压,尽快结束中日两国之间的紧张状态,并尽快就中国加入协约一事给予明确答复。”
“我们需要援助。”
“这个问题可以商量。”
“噢,不知阁下是与中立办事处还是大总统府商议?”
朱尔典在放开段祺瑞的手之前,在他的手背轻轻拍了拍,说:“当然是中立办事处。”
“那么,如果我们推行普选,恢复**的合法性呢?”段祺瑞问过话,与朱尔典先后就座。
“我想段将军是在开玩笑。”朱尔典保持着得体的、礼节性的微笑。“推行大选,选出新的大总统来领导中国,这一点,本人毫不怀疑。只是第二点嘛,将军难道要凭白的为自己树立一群敌人?”
段祺瑞点头微笑,他不过是试探一下英国佬的“真意”而已。英国佬对普选不表示反对意见,那就是要放弃袁世凯而选择黎元洪——段祺瑞——何向东体系。朱尔典的话,则充分表示出对孙**命党的敌意和极度提防。
也就是说,当前三巨头同盟是英国人的唯一选择!
后面的话就好说了,段某人暂且托大一回,以责任内阁总理的自觉与英国驻华公使探讨长期战略合作的话题。
“大总统提出的三点要求,目前仍然有效。”
三点要求,最后一条就是****活动,列强在华各租界要引渡中国政府通缉的“乱党”。朱尔典心道,段祺瑞与何向东终究有所不同,对**的态度差异兴许可以成为切入点,以阻止在军事行动上一向表现极端的何向东。早在1912年的夏秋之交,汉口总领事馆就有报告说,何向东曾在一次军官会议上(实际是整编鄂军时的说情宴席上)把平定**叛乱与抵御外侮、收复失地相提并论。
很显然,大英帝国需要中国有一个比较强力的中央政府来“保障”英国在华利益,也需要一支较为强大的中国陆军掣肘飞速壮大的日本,但是,绝对不需要何向东这种危险的极端民族主义分子掌握最高权力。
“尊敬的段将军,本人已经第三次向唐宁街报告中国加入协约的三个条件,想必很快就有回复,请再耐心等待一段时间。那么,本人就告辞了。”
来得快,去得也快,双方达成共识就是成功。
1914年10月22日,山东半岛崂山湾。
2 吨的商船“芥川丸”上,绪方胜一中佐举着望远镜观察崂山湾登陆场。比之胶州湾的龙口,崂山湾仰口一带的更加适合滩头登陆行动。这里海岸地形是两边有花岗岩丘陵,中间是平缓得海滩,海滩的坡度很小,大约只有千分之几度而已,登陆艇和较小吨位的商船可以抵近海滩上登陆场卸载物资,大吨位的巡洋舰、海防舰也能就近提供火力掩护。
骑兵、步兵、工兵各有一部登岸,骑兵部队驱散了德军骑兵巡逻队,步兵控制了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