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英军实在太少。九点多钟,当日军后续部队赶到,在坦克和山炮的支援下,轻松拿下了英军第一道阵地。其实此时的第一道阵地上只有五个英军伤兵。
英国的陆军总体上来说无论作战意志还是装备水平或者训练都不如英国海军,但是长达几年的战斗。英军中也有不少相当有能力和有经验的军官。英军少尉法兰克就是其中之一,在接下来的战斗中,他的表现倒是很惊艳。
竹下三郎暂停进攻两个多小时,给了他很好的机会。他带着几十个手下,依托阵地边阻击边撤退。交替掩护的小组战术,法兰克少尉指挥的相当到位,损失极少。但是战果不少。
法兰克少尉最值得称赞的是,他不仅是阻击了日军。英军在十多公里的山路上设置了许多阻击阵地,法兰克少尉每放弃一个阵地,就炸毁一个。堆积如山的武器弹药化成了灰烬,同时也炸塌了不少山石,给日军的行军造成了很大难度。而法兰克少尉最终还收拢了几个英军士兵,顺利进入了西面的大山。撤向了科伦坡。
竹下三郎好不容易冲出了摩纳勒山,既庆幸又愤怒。庆幸的是,在山脚下消灭了英军大部分兵力,这才能够最终占领这座险要的大山。法兰克上尉每次阻击都是轻重机枪加上迫击炮战防炮密集打击。居高临下,加上武器占优,占尽了便宜。如果给英军时间,给英军人手,仅仅凭借日军这么一个支队根本不可能拿下险要的摩纳勒山。
愤怒的是,仅仅不到五十个英军就造成了日军过百人伤亡。而且,这不到五十名英军损失不到十人。
竹下三郎不管庆幸或者愤怒。拿下了摩纳勒山就是一大功劳。这座摩纳勒山的战略位置实在重要,不仅能确保日军的登陆行动不受影响,而且打通了进攻科伦坡的一条通路。
摆在竹下三郎面前的有三个选择,要是根据战前的任务分派,他已经顺利完成,此时只要防守摩纳勒山就好。战功已经是板上钉钉,他只用守好摩纳勒山,日军主力的南方侧翼已经确保安全。
竹下三郎是一个有进取心的军官。他想获得更多的战功。他可以进山向着科伦坡方向进攻。或者南下,进攻唐港。
看看地图,竹下三郎决定向南部推进。摩纳勒山以南十多公里也是一座山--布特勒山。这座山不大,也远不如摩纳勒山险要。也没有那么多可供选择的阻击阵地。
只要过了布特勒山,足足的七八十公里全是平原。也就是说,拿下布勒特山,日军大队人马进攻唐港的话,在这数十公里内将会畅通无阻。之所以会这么想,竹下三郎根本就不认为海抗军或者英军有胆量和日军在平原上野战。
拿下布特勒山,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掩护通往科伦坡的山路安全。无论是英军还是海抗军想袭扰日军的这条进攻路线,必须通过布特勒山。
竹下三郎很快的就拿定了主意,占领布特勒山。
内心中,竹下三郎被英军几个小时的山地阻击打的有些心寒。他此时有些害怕在山路行军了。战功他想得,但是上百公里的山路行军,一旦英军层层阻击,他承受不了损失。
占领布特勒山,好处显而易见,无论是战功还是对战局的影响,都是非常有利的。最重要的是,竹下三郎不认为拿下布特勒山会遇到阻力。
竹下三郎站在高岗上,望远镜中的布特勒山和雄伟的摩纳勒山相比几乎就是一个小土包。日军关于锡兰的情报相当丰富,地图上的布特勒山最高峰海拔四百多米,南北绵延一二十公里。在这座山的正中间,仿佛被钝斧砍断,形成一个宽度一公里多的山谷,而南下的大路就从这个山谷中穿过。
根据日军情报,这座山根本就没有英军驻扎,而且刚刚逃窜的英军是逃向了西部的大山中。
兵贵神速,竹下三郎决定尽快拿下布特勒山,以防英军或者海抗军增援部队占领这座山。
稍加休整,竹下三郎命令一个中队的日军前往占领布特勒山。
竹下三郎犯了一个错误,因为在攻占摩纳勒山的几个小时时间里,海抗军的水上侦察机多次在上空掠过。而竹下三郎习惯性的认为,这是英军的飞机,根本没有考虑到海抗军,更没有想到,他接下来的对手将会是海抗军。
在中国战场上,竹下三郎已经习惯了华军没有战机的作战模式。而布特勒山和摩纳勒山是属于英军的地盘,根据日军的情报,英军一直是限制海抗军的活动范围的,海抗军陆军的一切行为在此前都被英国人限制在唐港三十公里内的范围。而且唐港距离布特勒山距离超过一百公里,竹下三郎不认为训练差的要命的“华军”有能力在此时赶到布特勒山。
日军步兵中队临出发,竹下三郎还面授机宜。中队长全川早大尉嗨以一声带领两百多鬼子就直奔布特勒山。
竹下三郎很谨慎,全川早大尉也很小心。距离山口还有两公里,小鬼子就下了自行车,开始步行进攻。全川早大尉没有直接进入山谷。虽然眼前的山坡上他看不出有什么工事的存在。
他派出了两个小队两翼前出,目的是先占领山谷两侧的山头。而两个小队则在距离山口一公里左右的山野中做好准备,以防万一。
应该说,鬼子很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