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青春校园>南海风云录>第九十五章 大卫走了

美军则充分发挥了人数上的优势,他们把自己的前线部队进行了轮换,上前线的每个师只需要猛攻一天,然后就推到后方休整,再换其它新的部队上前线进攻,而联邦守军可没有那么多部队可以轮换,只能依靠预备队来小批量轮换,这样一来,联邦守军的疲惫和伤亡度就越来越高,在这一点上,联邦军队拿美军也一点办法都没有。

但是战争的最终决定力量却不在这个美国小镇的战场上,而是在于双方的国力。这场战争说白了,就是南海联邦在和美国拼消耗,双方其实心里都明白,不管是谁输谁赢,要想全面打垮对方,都不太现实,要想占领对方,更是痴人说梦。

两国的最终目的就是掰一掰手腕,然后输的一方退居二线,赢的那位登上世界之巅。所以这是一场争夺地区或者说世界霸权的地位之争,而不是像德国和苏联那样的生存空间的争夺。南海联邦试图用空中优势来摧毁美国的能源和工业基础迫使美国做出退让,而美国则想用陆军的数量和它强大的制造能力来拖垮南海联邦的进攻部队,从而让美国依靠着国力上的优势进行反攻。

从1941年10月开始的这场大战来说,谁胜谁负还真不太好说,虽然表面上美国好像是吃亏的一方,战争在美国本土进行,就算是美军最终胜利,南海联邦顶多也就是损失一些士兵,然后退回珍珠港休整。来日再战罢了。

但是实际情况上并不是这样,南海联邦是进攻一方,它的战线和补给线拉的非常长,运输成本很高,也就是说在美国前线,联邦士兵打出去的每一发子弹,都比对面的美国同行们发射的子弹要贵很多。所以这种强度非常大的战役,联邦军队注定无法持续很长时间,如果美军能够依靠国内的物资和人员把这场战役的强度和时间拉长,那么最终胜利的无疑会是美国人。

而联邦军方也不是没有胜利的可能。目前联邦的远程轰炸机正在连续不断的对美国中部的石油产区和粮食产区进行轰炸。德克萨斯州目前基本上已经找不到10万人以上的城市了,大批的城市居民都成了难民,而那些牧场主们也由于失去了销路而放弃了牧场,开始向东部逃难。

这只不过是个开始。联邦空军的轰炸范围目前可以达到3000公里的半径。从波卡特洛机场起飞的ab-3型轰炸机理论上可以直飞美国东海岸的大部分城市。虽然那样需要降低飞行高度和减少载弹量,会增加被美军战斗机拦截的可能并减低轰炸的效果,但是如果战况需要。联邦空军未必不会采取这种拼命的方式。

就算是不去轰炸美国东海岸,联邦空军下一步也打算对美国东部最主要的工业区进行战略轰炸,这些目标主要集中在美国的东北部,也就是五大湖区附近,大概包括了芝加哥、底特律、辛辛那提、印第安纳波利斯、列克星敦、圣路易斯等地。

这些地区集中了美国一半以上的钢铁、机械、冶炼、军工、化工、汽车、电子产业,只要把这里炸平,美国基本上就半残了,而且美国政府到那时还能不能够控制住全国这几十个州都是个大问题。

所以目前双方拼的就是消耗和时间,南海联邦在赶时间,而美国在拖时间。为了能够尽快的打垮美国,刘芾已经把南海联邦国内的能调动的产能都调动了起来,全部用于生产前线所需的各种武器装备,重点放在了新式远程战斗机和远程轰炸机上。按照联邦财政部和各部门的提交的预算,在1942年联邦的军费将增加430,不过这种自杀一样的消耗战只能维持10个月,一旦超出这个限度,联邦国内的经济就将受到严重的伤害,即使是赢得了战争,也需要花费几年的时间去恢复。

刘芾对于这个结果并不感到意外,在同美国开战之前,他就对两国的国力进行过很多年的分析和比较,最终得出的结果和目前所处的状况基本差不多,南海联邦一旦采取攻势,其作战时间最长也就是2年,超过了这个限度,联邦不用等美国反击了,自己国内的经济就支撑不住了。

目前战争打了快一年了,进度上刘芾还算是满意,不过前面这一年的奋战都是在为最后一击创造条件,最终的决战将会在41年底到42年夏天之前进行,成败就看这几个月了。南海联邦赢了,世界格局就会产生巨大的变化,世界的中心将会从欧洲和美国转移到亚洲来,那时的南海联邦可以利用战争的红利来弥补自身的贫血。

美国赢了,南海联邦恐怕就得被迫收缩回来,甚至连澳洲都有可能要放弃,继续龟缩在这几个岛屿上,慢慢的舔伤口,然后指望着德国能够在欧洲多折腾几年,以便给南海联邦赢得足够的恢复时间。如果德国失败的过快,那么南海联邦就得独自面对英美苏甚至全世界的怒火,能不能够保住这几个岛屿都很成问题。

就在这场生死博弈即将拉开最后的帷幕的时候,刘芾突然从首都乘坐一架联邦空军的运输机飞往了南r本。联邦总统的这个动作吓了所有联邦高层一大跳,因为刘芾从来都不乘坐飞机出行,在陆地上他的座驾是改装过的装甲车,而去远处从来都是坐军舰的,是什么样紧急的事情让刘芾如此惊慌呢?

大卫病危!目前正在宫崎海军基地的医院中抢救,从电文中看,好像医生对他的病情已经不抱什么希望了,至于是什么病?医生说是器官衰竭,俗话说就是年纪太大了,身体的零部件都要报废了。


状态提示:第九十五章 大卫走了--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