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都市现代>当首富从买亏损企业开始>第二百零一章 小崔看透了

进入到11月份,魔都气温骤降,可以和北方相提并论,扛着器材的摄影师提议道:“崔师哥,买几件衣服吧,这天太冷。”

“买啥啊,极地保暖内衣的销售店在门口呢。”另外一名记者笑道,小崔和极地甘总是好友,广告部标王是他牵线搭桥,人尽皆知。

甘总大方人尽皆知,那几件保暖内衣又不违反规定。

这次来魔都调查团队没考虑到极端极寒天气,大家穿着单薄的外套,摄像室抱着棉被将摄像机裹住保温。

如果甘笛现在打电话给他,热情周到送几件保暖内衣,他勉为其难可以接受。

甘笛在滨海市招待确实很厚道,车马费、酒店,仅仅是为了要求不上镜。

其实是一种策略,吃人嘴短,滨海市的记者已经堕落,所以甘笛能营造出一种假象,让人看不穿。

小崔看不上甘笛的假大空,利用捐赠给自己贴金,国内纺织品配额削减三分之二,魔都的下岗浪潮来袭。

可是人还没有回到燕京,被师弟委婉通知,报道被毙。

小崔知道,稳定压倒一切,我们还需要强大,问题是胸中愤懑无法抒发,他不怪栏目组,在调查前,这个选题就被警告,但是想不到他们连看都看一眼。

“崔哥,再不给甘总打电话,就赶不上火车了。”

寒风卷起一片潮气,掠过单薄的外衣,和心情一样,寒冷刺骨,大家双脚跳动,牙齿哆哆嗦嗦打颤,调侃小崔。

他们不知道报道被毙的通知。

滨海市同样是配额削减的重灾区,滨海市已经针对魔都方案草拟同样的做法,五家棉纺厂下岗2000人。

自诩为滨海市明星企业的极地公司在干什么?

没有接受一个待岗员工,没有增加配额,像地主老财一样,关起门来赚取高昂利润。

如果报道成型,让他们看看下岗女工所面临的困境和难题,或许对他们形成一定压力,可惜大佬们有另外的考虑。

甘笛继续高高在上的出售200元一件的保暖内衣,没有任何行动。

极地料子确实质量和色彩出众,有种高级感,问题是老百姓有多少富余收入购买高端品牌,还不是要靠着民营仿制企业。

一个全年级第一的女孩,因为母亲待岗,被他拉到飞来中专,没有资助女孩上高中,没有为她的妈妈找工作。

对于甘笛的江河投资来说,资助小女孩继续攻读到大学,帮助其母亲找到一份工作,其实是一句话就能解决。

他现在应该有5亿还是8亿的资产,哪怕捐出来几千万,给这些家庭提供一个创业基金,也比现在装聋作哑要强。

我理解他的想法,想占便宜获得优质生源,又怕这种下岗浪潮冲击到他,他安排一个人就要安排两个人。

最终会所有人都找他,他终究是害怕,露出狐狸尾巴。

似乎不用揭穿,甘笛伪善的面具就被人扒下。

“赵林牌保暖内衣,120元一件。”

一阵扩音器响起,他转头望去,极地人销售店对面同样开着一家保暖内衣店,

“崔记者,你不会买这家吧。”

这家品牌没听过,凭你的关系找极地人赞助几件不在话下啊。

执拗的小崔不愿意打招呼,人情意味无法客观中立,甘笛的定位只不过是炒作大师,顺势而为,并非他追寻的纯粹的企业家。

他突然有种石头落地的通透感,大家似乎都一样,都有自己的小九九。

赚钱嘛,不寒碜。

他估计还会继续捐款,大方,加强公众印象,不过这种大场面他永远应付不来。

一个十九岁的青年,自己是不是对他期待太高?

他从赵林牌销售店买了四件,递给同伴道:“一人一件,发票留着,回去报销。”

其他人无奈,咱们这位老大确实不走寻常路,内心一个大写的服。

反正是在穿在外套内,好坏无所谓,套上以后防风效果确实格外出色,顿时暖和起来。

“感觉不错啊,一下子就不冷,防风效果显着,120元,性价比挺高。”

小崔想起滨海市去年通篇报道极地人的艰苦奋斗,花费巨额资金研究,请来杜联合作建设氨纶化工厂,提供优质莱卡棉。

极地人诞生仿佛凝聚着中米合作的科技精华,但是赵林是一家刚刚崛起的民营企业,肯定没有相关技术。

莱卡是杜联独家供应给极地公司,不存在与其他企业共享。

其实国内厂家奋起直追,完全可以达到相同效果,不对,甚至更好。站在寒风中,小崔套上赵林保暖内衣,实际对比,防风效果更佳。

极地人已经落伍,甘笛的神话将要破灭。

赵林120元肯定有利润,所以他又破解甘笛的一个秘密,极地人的利润非常优厚,他的供应链宝成纺织不过是替他打工。

想得太通透,总会徒增烦恼。

小崔下定决心道:“还有一天的采访,马上准备。”

善始善终,即便是封存,他也希望将这段历史保留下来,总有机会让人铭记。

立冬,北方冬季骤冷,极地将产业链发挥优势,早早铺货全国,保暖内衣2.0版本上市,保暖性和弹性更加贴身舒适。

售价没变依旧是200元,给经销商是160元,在供应链的努力下成本降低20,来到48元。

“甘笛,极地人冬季的生产任务是多少?”罗英柔环抱甘笛脖颈娇滴滴问道。

“百万件吧。学姐,这重要吗?”

这段时


状态提示:第二百零一章 小崔看透了--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