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东西就要去该去的地方。如果说在大明谁最擅长使用火器部队作战,除了戚继光之外不做第二人选。
大明能打的军队很多,但是其实都有一个基础条件,那就是军饷。
有了军饷的大明军队,那就是嗷嗷叫的存在。
“大明万岁,皇帝万岁!”
“兄弟们给我冲!”
“刀在手,跟我走!杀蒙古,砍土蛮!”
没了军饷的明军,放三箭就算对得起皇帝了,“兄弟们,给我撤!”
这倒不是朱翊钧开玩笑,而是大明朝的军队就是这么一回事。
谈什么保家卫国,在这个时代,民智没有觉醒的时候,其实就是在开玩笑。
明军前期的战斗力为什么高?
因为人家工资给的高。每个月的军饷粮饷就不说了,杀敌的赏赐都能让人发疯。只要杀一个蒙古士兵,赏钱四十贯。
不要说在明初的时候,就即便在现在,四十贯钱意味着什么?
即便是在江南土地比较贵的地方,那也能买两亩上好的水浇田。
如果当官的在明初贪污四十贯钱,那就是剥皮充草的结果。对于很多百姓来说,当官就是为了吃饷银、就是为了发财。
打一场仗下来,砍上三五个脑袋,那是什么结果?
我可以回家娶妻去了,不用娶寡妇,全是黄花闺女;我还能买二亩地。多打几仗,我都能当个小地主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怎么可能没有战斗力?
打得看到蒙古人就嗷嗷叫往上冲。那是蒙古人吗?
那全是钱!行走的银锭子!
等到大明没钱的时候,赏钱自然就没有了。别说赏钱了,军饷都没有了。
军饷从京城出去,能到边镇也就剩下十分之二。一百万两,到军人的手里面有二十两就不错了。
然后各地的将军们搞贪污,让当兵的去种地。除了本身他们奢靡之外,更多的也是没办法。朝廷的兵都要打仗,任务要完成,你手上没有精兵强将怎么行?
手上没人,心发慌。可是朝廷不给钱怎么办?
那就只有一个办法了,自己想办法。于是他们就有了新的办法,把军队分成两部分。
一部分是他们的亲军心腹。这些人拿着高额的军饷,装备最好的装备,打仗的时候用的是他们。
剩下那些军户就去种地,种出来的那些粮食全都被将领收走了。这些将领收走了这些粮卖了钱之后,一些自己享受了,一些装备亲军了。这也是为什么明朝后期边军还能打仗的原因。
如果全靠中央给的钱,快别闹了。
但是这种也不是没有弊端,毕竟将军的素质参差不齐,对军户的压榨太厉害了。
种地的那些军户不但要种地,而且还要给大户打白工、给将军们赚钱。子子孙孙都过这种日子,谁受得了?
于是大家就逃跑,这就有了逃兵、逃户。
这种制度没有维持多久,到后期也崩盘了。没人给你种地、没人愿意受你的压榨,使得大明的军队战斗力大跌。
加上中央的盐引不再补偿军队了,而是直接被皇帝拿走了、被官员拿走了,边军就更没有钱了,战斗力再次下跌。
一直到张居正这个时候,张居正开始收拾这些事了。主要的是他能弄来钱,他可以给钱。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戚继光的军队。
戚家军装备了大小八百多门火炮,还有无数的火铳。戚继光还组织了大明历史上第一支枪骑兵,人数足足有八千。
虽然使用的是鸟铳,但是八千鸟铳骑兵哪怕一人只放一枪,那也能把你打崩了。这是为什么他能以八千对两万打赢的原因。
朱翊钧也想军改,但眼前远远不是时候。这件事在根子上,动表面没什么太大的意义。
戚继光之所以能拿到这么多军饷,并不是因为没有人贪污,而是因为张居正想了另外一个办法。
戚继光明明有十万人,我给你二十万人的编制。这二十万人的编制里面,有十万人是空饷。这十万空饷,不是给戚继光的,而是给上面这些人分润的。
这不损害上面人的利益,也能保证戚继光的军饷。加上戚继光为人忠正、不喝兵血,所以这钱都能足额的发放。
戚家军的人愿意跟着戚继光干,可以足额领到军饷,杀敌了也有足额的赏银,为什么不干?
通过这件事也能看得出来,张居正的改革很流于表面,这也是海瑞看不上张居正的原因。
贪污军饷那么严重,你不从根子上去解决问题,你找了这么一个折中的办法?
看起来是符合中庸之道,可事是这么解决的吗?
在海瑞看来,这些贪官污吏就该杀。他临死的时候还发出过一声呐喊,给皇帝上了一份奏疏,要恢复太祖时候的法律,凡是贪污四十两以上的官员,全杀。
这其实就是在给皇帝一个理由。你也不用给他们想什么罪名,就用这个罪名,想收拾谁就收拾谁,抓住了就弄死。
只不过这份奏疏被当时的人当成了一个笑话。海瑞的临终之言也没有被采纳,还是被束之高阁了。
朱翊钧明白,海瑞的话是好话,但是大明的皇帝那个时候恐怕已经没有那个权力了,万历皇帝已经把基本盘折腾没了。
张居正给万历皇帝留下了很多好东西,但是因为他的短视、因为他憎恨张居正,结果把那些东西全都弄没了。
想到这里,朱翊钧摇了摇头,轻轻地叹了一口气。
朱翊钧叹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