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大明建昌侯>第二百八十九章 尸位素餐
”。

你们不是要用贡品换庇护吗?那肯定是多多益善,难道只要你们每年进个三瓜俩枣的,既对不起大明对你们的庇护,你们也没法让鞑靼忌惮。

这是互利互惠。

徐溥等人都是苦笑着退回到臣班。

他们已经不好再争下去,即便觉得其中可能……还是有隐情的。

朱祐樘点头道:“建昌伯所言,的确是有道理,兀良哈等部族上贡的条件,是他们的部族没有被灭,他们为了保证自己不被灭族,同样也是为保证自己的利益,把这些贡品交给大明,换取他们在草原上的地位,也在情理之中。”

张延龄笑道:“陛下英明,兀良哈和那些部族的人都会考虑,若是被达延汗给吞并了,他们就什么都没有了,到时损失的可就不是一年三千匹马和一万头牲畜,连他们部族中男女老幼的性命能否保住都另说,而他们同样也知道以自身的力量难以抗衡鞑靼本部,那他们有什么道理不倾向于大明呢?”

朱祐樘笑道:“这还是建立在大明于西北打了一场漂亮的胜仗有关,若非有之前的虎峪口一战捷报,那些中小部族,怎会知大明恩威震草原呢?”

一个在捧,一个还真就接受了。

这对君臣……

在很多大臣来看,很让人无语。

你们就在这里沾沾自喜吧,等回头鞑靼真把兀良哈那些部族给吞并,或是那时大明再出兵遭遇惨败,那时……

为了打压张延龄,在场大臣都开始幻想一些不臣的想法,而他们却还觉得这好像是理所当然的。

朱祐樘先是自我陶醉了一下,又环视在场大臣道:“诸位卿家,你们对于建昌伯跟外邦使节会面之事,还有旁的看法吗?”

在场大臣见张延龄狮子大开口就签订了一个对大明朝无比有益,且基本不会损失的国书,他们自然也就没法说什么。

徐溥道:“陛下,有关鞑靼使节……还是要妥善处置为好。”

朱祐樘道:“既然朕已将此事交给建昌伯,那就由他把事处置完毕,由他酌情来办便是了!”

……

……

宁王谋逆和番邦使节两件事都结束。

张延龄仍旧风光。

在场大臣似乎也意识到一件事,今日不宜跟这小子较劲。

或者真应该从长计议了。

朱祐樘道:“对了建昌伯,朕还让你做什么事来着?”

这话更让人无语。

皇帝让张延龄做的事,皇帝都给忘了?这是给这小子多少事做?难道说大明除了张延龄就没人了?

张延龄想了想道:“陛下,应该还有户部盐引,尤其是西北修筑关塞城墙之事……”

“对对对,朕好像还让你处置西南献俘之事是吧?”朱祐樘突然想起来,却跟张延龄说的是两回事。

对于在场大臣来说,心里也只能腹诽两句,仍旧无可奈何。

张延龄一拍脑门道:“陛下,您不说,臣都忘了还有这回事,之前您只是派人跟臣说了一声,具体接洽之事还没开始,您看……”

“建昌伯啊,这件事朕交给你了,你别想让朕换个人去处置!”朱祐樘指了指张延龄,好像在说,你小子别以为朕不知道你接下来想做如何的请求。

必定是觉得西南献俘之事不过是小事,不值一提的那种,所以想把事推出去让别人干。

你那点小心思,岂能瞒过朕?

张延龄苦着脸道:“陛下,臣最近做的事的确是有点多,您看是不是……”

“建昌伯,最近你大哥,还有长宁伯,在军营中练兵,不知练得如何?”朱祐樘突然问出个不相干的问题。

这种问题,换做是平时朝议时,根本不会提及,只有张延龄在的时候,皇帝看上去更自在一些,好像这时候他可以把所有人的注意力都放在张延龄身上,他这个皇帝就可以安然自在问一些想问的好似闲话家常的问题。

张延龄道:“陛下是否该传寿宁侯和长宁伯二人来,让他们亲自来跟陛下奏禀?”

“朕问你呢!”朱祐樘见张延龄又要把召对的事推给张鹤龄和周彧,不由板起脸道。

张延龄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道:“臣事太忙,无闲暇多去军营中走动,所以对于他们练兵的事不甚了解。”

“呵!”朱祐樘道,“朕早就知道你会这么说,朕让你没事多去军营监督他们!别以为是可去可不去的那种,再过一个月,等秋收完全结束之后,五军营的将士进行一番整肃,朕要在秋围中好好检验一下他们的实力,若是他们表现不好的话,朕第一个拿你是问!”

这消息对在场大臣来说,很是震撼。

震撼在于两点。

一点是皇帝要秋狩。

要知道朱祐樘作为一个文治的皇帝,在武功方面并无建树,往常年没有秋狩的兴趣,自然也就不会去组织这种劳民伤财的事情。

今年却例外,皇帝对秋狩感兴趣……不是什么好征兆。

第二点,就是皇帝要检验五军营等在京军队的实力……

弘治帝这是有往以武立国的方向发展啊。

而且还让张延龄来负责,那也就是说,张延龄对于在京五军营等军队的控制权,会进一步加强。

张延龄却好像听不出皇帝对自己的信任一样,苦着脸道:“陛下,此事与臣何干?”

朱祐樘道:“怎与你无关?寿宁侯和长宁伯二人,本是要发配到西北充军带兵的,是你提议让他们留在京师中,若是他们懈怠于军事,那


状态提示:第二百八十九章 尸位素餐--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