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大明天子的造反日常>第94章 考成法

能把京营赶出京城、省下一笔军饷就是天大的好事,京营整顿本身就是大明的老大难问题。

张维贤是谁、能不能打百官才不在意,把京营派出去平叛本身就是废物利用,利用的结果好不好不是重点,把废物们占的位置和资源腾出来才比较重要。

百官的初步讨论结果是:英国公之子张维贤挂帅、加游击将军衔统帅全军;定武伯王元宝任副将从旁辅佐,两人总共带兵八万前往江浙平叛。

不要觉得这个数字过于夸张,考虑到京营的吃空饷程度,张维贤手下最多五万余明军,运气差一点人数直接跌破三万,能用的战兵和青壮一万朝下,不多给点人实在是做不了事。

大明后期虽然总兵衔泛滥、但也不是能随便给出去的,每个总兵对地方军镇都有很大的影响力,江浙这种大明的**就更要谨慎对待。

游击将军就比较合适了,反正大明的将军衔不值钱、给张维贤一个临时的名分就够了,等张维贤把垃圾倒完就能直接撤掉。

王元宝是嘉靖时期崛起的名将,在九边打了一辈子的仗战功赫赫、最后因为受伤不得不隐退。

朝廷本想封他一个指挥使和卫所,让这位忠心耿耿的明将能够安度晚年、福荫子孙,但王元宝主动拒绝了这一封赏,请求封他一个不能世袭的伯爵衔。

王元宝中年丧妻后便再也没有续弦、妾室也没有找,而是专心抚养亡妻留下的yòu_nǚ,他自己没有可以接替指挥使的子侄,眼看这么大年纪估计也生不出儿子了。

反正朝廷给王元宝卫所也没人继承,那还不如干脆给他个伯爵衔、再多给点赏赐,将来自家女儿还能嫁得体面一些,朝廷怜悯他一片爱女之心便同意了这个请求。

张维贤名门之后、背靠英国公府的支持;王元宝九边宿将,老成持重、战功赫赫,两人带队前往江浙平叛剿匪堪称十拿九稳。

派兵前往江浙的事情很快就被敲定,百官的反应也很平静,拿犯官和豪强的地军屯虽然听起来不像话,但能把京营这帮垃圾倒掉的话,的确是可以接受的代价。

见百官情绪稳定,朱翊钧右手的食指和大拇指放在喉结上清了清喉咙。

这是他和张居正约定的暗号,意思是:可以来点猛的了。

“就这么办吧,江浙地区官员紧缺,地方政府难以运转的问题内阁有办法了吗?”

“这......六部和内阁暂时还没有解决的方法,只能先把尚未分配官职的举人、进士派遣过去,只是缺口仍旧很大。”

“一群没有施政经验的学生直接分管一县事务怕是有些不妥,这样,给每个调任的官员和小吏设立考核标准,清丈出的田亩、增加的户口、征收的税赋列入考核标准。

每月月末一小测、每年年终一大测,合格者晋升嘉奖,未达标准者革职查办,表现特别糟糕的直接以犯罪论处。”

朱翊钧本来还想对“考成法”做一些改进,比如引入“末位淘汰”、“终身档案”等先进理念。最好是发动六部和内阁制定更详细、更多元化的考核标准,直接把后世的绩效考核搬过来。

狠一点还可以学某蓝黄平台,考核标准动态提升、确保每次一定有一定比例的官员不达标,逼上一轮幸存的卷王们继续玩命,官员越拼命、想达到考成法的标准就越难。

两人密探时,朱翊钧在那边滔滔不绝地说着自己的构想,丝毫没有注意到张居正脸上惊恐的表情,张居正没想到、自己还是太小看这个学生了。

张居正本来觉得自己已经够魔鬼了,考成法就是他预想中最激进、最得罪人的改革,别人就是凭着这个骂他一声“酷吏”张居正都觉得理所应当。

没想到朱翊钧更残忍,考成法只是赶在百官屁股后面抽鞭子、让他们不要懈怠;

朱翊钧是要给百官戴上枷锁,他比嘉靖皇帝都恨,嘉靖爷还只是“视百官如仇寇”,朱翊钧是直接“视百官如农奴”!变本加厉了属于是。

朱翊钧版的考成法堪称天才般丧尽天良的剥削手法,视天下如田亩、以百官为农奴,用一点蝇头小利逼得所有人为他疲于奔命,地府的阎王见了他都要自愧不如。

张居正眼看朱翊钧越说越起劲,“调查审计署”、“pua”之类难懂的怪词也陆续蹦了出来,连忙叫停了他持续发散的思维。

自己的考成法实行后百官一定会恨死他张居正,但好歹也会慑于他滔天的威望蛰伏起来,等他死了以后再反攻倒算。

朱翊钧的考成法就是在逼百官造反,大明的文官可不是好惹的,朱明好几任皇帝的死因都十分可疑,就更别提还不能直接干涉朝政的幼帝了。

在张居正的苦苦劝说、甚至可以说是哀求下,朱翊钧最终还是遗憾地选择了更加温和的考成法。

然而即便是这么“温和”的考成法,朝中百官听到后也瞬间炸开了锅,纷纷不敢置信地看着朱翊钧,那一个个的表情似乎在说:你听听你这说的是人话吗?

以前政绩如何全凭堂官的一杆笔来写,大家只要不摸鱼得太过分、讨好讨好堂官也就过去了,小日子过得无比惬意。

但考成法是要靠数据来说话的,要求你征五十两的税就征来十两,堂官就是在总结里把你夸成诸葛再世都不好使,还是该申斥申斥、该贬职贬职。

而且考成法把任务和职责这么一划分,一个部门里要干的活总是有限的,没分到活的怎么办?那些


状态提示:第94章 考成法--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