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都市现代>溯流文艺时代>第三一一章 突发状况
花几块钱吃个红烧肉他可能会心疼,但是拿一两万块钱买电脑,他就不会太在意。

于东觉得挺好的,老胡不愁吃不愁穿不愁住,儿女双全,而且基都要交掉手了。他现在工资也不低,以后还会越来越高,即便没有稿费这个额外收入,也没什么生活压力,为自己的喜好花费一些钱财完全可以理解。

至于他口中的什么剧,于东是知道的,吉米之前就跟他说过要搞个科幻系列剧,当时剧都已经写好,现在估计都已经开始拍了。

之所以选择《外星猴子》这类的小说去改,也是因为情节简单,戏剧性强,而且很搞笑,拍出来市场前景应该很不错。

吃过饭,于东先回了宿舍,胡长青则去了办公室那边。

回到宿舍之后,于东给自己倒了杯水准备休息休息,又看到桌上被他收拾好好的那几张纸,便顺手拿了起来。

这会儿闲工夫多,正好研究研究自己昨晚到底写了什么,毕竟这种喝醉了写这么一堆东西的事情还是于东第一次经历。

一开始,还是像之前那样什么都看不明白,不过看了一会儿,开始有了一些头绪,这里面写的好像都是以前自己的所见所闻。

比如“苏阿外国跑了”,于东猜测应该是“苏阿姨跟外国人跑了”。

这是他小时候村里面发生的一件事情,苏阿姨原名叫什么于东已经忘了,只记得是村里廖正南的媳妇,夫妻俩因为一直没孩子关系不好,经常吵架,后来村里来了一个外国男人,很快苏阿姨也不见了。

村里人都说苏阿姨看上了外国男人,跟他跑了。

那时候于东还小,也不知道家说的是真是假,只知道那两天村里面确实是来了个外国男人,苏阿姨也确实跑了。

这句话旁边是“廖离不生”,于东猜测自己应该是想写“廖正南要离婚因为儿子不是亲生的”。

这是前两年发生的事情了,苏阿姨跑了之后,廖正南没过多久又接了一个新老婆回家,后来生了个儿子。

孩子出来之后,廖正南到处跟人宣扬他能生,是前妻有毛病。只不过前几年,他发现儿子不是亲生的,要跟现在的老婆离婚。

“廖离不生”的上面是“陶被子”。

这事情就要讲到于东上初中的时候,他们学校有个美术老师叫陶文文,年轻靓丽,有一天他们班里的同学梁鑫晚上路过陶文文宿舍的时候,正好碰到校长在里面,校长还跑出来跟梁鑫说话,让他帮忙拿床被子过去。

这事情挺魔幻的,当时梁鑫跟同学们说的时候,家都不太相信,校长儿子跟于东他们还是同班同学。不过后来校长确实跟老婆离婚,然后跟陶文文结婚了。

再后来,校长p娼被捉,在学校闹得沸沸扬扬。

反正这里面记录的东西乱七八糟的,什么年代的都有,包括五六十年代于东还没出生时发生的事情,而这些事情都是于东后来听长辈们说的。

里面出现的人物有学生、老师、外来务工人员等等等等。

他们之间的这些事情时间线很乱,一会儿是五六十年代的事情,一会儿又是七八十年代的事情,一会儿又是九十年代的事情。

有些能连在一起,有些又根毫不相关。

不少琐碎的事情,于东都不太记得了,但依旧被喝醉了的自己记录了下来。

于东想了想,又重新找出几张新的纸来,想要把昨晚写的东西整理出来。

他原以为并不难,但是真做起来就感受到了其中的难度了。

一方面记录的这些内容确实简陋潦草,另一方面很多事情要想半天才能想得起来,还有一些压根就一点印象都没有。

整整花了半天的时间,于东才算把上面的内容整理得七七八八。

这会儿故事线竟然明朗起来,从时间来分应该是三条线,五六十年代,七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后两个其实可以合并到一条线上面去。

里面涉及的人物很多,故事也很多,有的能连在一起,有些则彼此独立。如果这是一部小说,则是一部带着一点史意,专注于上沪市井的小说。

但是单单如此,它还成不了一小说。

于东需要加几个主要人物把里面的故事串联起来,让他们从最早的五六十年代活到九十年代。而且要表现上沪的变迁,地话肯定是少不了的,但是纯地话又对非地读者很不好,他又得花心思改造地话,让人既能通过语言感受到上沪,又要让人能够看懂。

只不过于东这样做的话,后面金羽澄的繁花可能就未必会出来了。

但是相比于《繁花》,于东会做得更加彻底,他身对方言写作这块没有任何执着,即便是改造过后的方言也只会是他作品中的边角料。

因为他担心这些东西反而会把自己的创作给限制在一个圈子里面,于东在读《繁花》的时候就有这种感觉,金羽澄似乎是被自己改造的这种语言给限制住了。

又或者,他是被网络连载给限制住了。

于东要写上沪,却不可能写出来《繁花》,昨晚写下的这些呓语让他很有感触。

这种神奇的意识流动让人捉摸不透,却又十分迷人。

不过于东没有急着动笔写,他想再等等,说不定还能从这几张纸上“破译”出更多东西来。

……

这么一搁就过了好些天,于东几乎都快把这事忘了,不过他自己也不急。

到了七月初,新房的家具开始往陆续往里面搬了。同时,于


状态提示:第三一一章 突发状况--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