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帝国时代造反实录>第一百六十三章 十八路诸侯讨沈墨

武冈州,左家大院。

外表儒雅的左家家主左先义坐在大堂里,手里端着一杯茶,都已经凉透了。

他不停地向着门外张望,表情焦急。

这段日子以来,左先义并不好过。不好过的源头当然就是沈墨和荡寇军了。

左先义活了五十多岁了,从前明活到了大清,见过的风浪也不算少了。

明朝的官军,张献忠的大西军,永历朝的南明军队,各路反王乃至清军,各种军队都见过,兵灾匪祸经历了不少。

但是最让他害怕的就是这些沈墨和他的荡寇军。

原因也很简单,别的军队虽然都是军纪败坏,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但是就算再坏抢过一茬后就走了,他的田地还是他的,回去之后还能继续当他的地主。

只要这些田地存在,他的日子就能一直滋润下去,左家也就能一直维持延续下去。

所以对其他的军队,左先义是怕,但是却最多是咒骂几句,先躲开一波,然后等兵祸过去之后再回去过自己的日子。

但是对于荡寇军,他则是发自内心的恐惧。因为荡寇军跟以往的军队都不一样,他们来了就不走了,而且还要将地主们田地全部分给那些黔首小民,这就等于彻底断了地主们的根,断了他们的传承,比挖了地主们的祖坟还要严重的多。

这种深深的恐惧就转化成了刻骨铭心的恨。

在这种刻骨铭心的仇恨驱使之下,左先义一直在紧密的关注着荡寇军的动静。他知道新宁县已经落入了荡寇军手中,武冈州沦陷也是迟早的事情。

而且因为左家所在的双牌镇紧挨着新宁和邵阳两县,荡寇军一旦进攻武冈州,左家必然首当其冲。

这种种忧虑让左先义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什么,但是想来想去他什么都做不了。

在普通的百姓身上作威作福倒是威风的很,但是面对这些真刀真枪,披坚执锐的军队,任何的敌对行动都能引来杀神灭门之祸。

左先义很明白这个道理,但是又舍不得祖辈辛苦攒下的家业就此断送,所以这段日子愁得掉头发,就连新娶的第九房小妾都没了兴趣。

还好,这时候在武冈州衙门当差的儿子回来告诉了他一个好消息。

武冈知州孔宗烈也很担心沈墨进兵武冈,所以邀请境内所有大小土司和汉人士绅地主一起共聚州城商量结盟以抵抗沈墨一事。

左先义知道之后很是振奋,兴冲冲的跑去州城参见了这个聚会。

这些土司老爷们和汉人地主乡绅们平日里虽然有商业来往,但是彼此之间也多有摩擦,彼此之间也存在着不小的矛盾。

来州城聚首之后,还没等到知州孔宗烈提到结盟御敌的事情,他们之间就互相吵了起来。

以前的各种积怨这个时候都趁机爆发出来。吵架斗嘴那都不算啥,甚至那些平时在自己寨子里土皇帝一样的土司老爷们直接就开始拔刀了。

这些人虽然愿意来州城聚会,但是也都互相防备,所以每人都带着一些护卫。

若非知州孔宗烈平日的威望还不错,估计还没等结盟,这些人就先自己打成一锅粥了。

最后吵了三天,在知州孔宗烈的努力斡旋调解下,终于达成了一个松散的“抗贼联盟”。

盟主自然就是知州孔宗烈,负责协调斡旋以及执掌调度。

至于其他人,土司老爷们回去整顿自己的土兵,大地主豪绅回去组织家丁乡勇,这些自然就是抗击反贼的主力。

而小地主们则负责捐钱捐粮,盯梢报信一类的事宜。

这个联盟里面大地主和土司老爷们加起来总共有十八家,所以知州孔宗烈还调侃的说他们这是效仿昔日袁绍和曹操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旧事。

奈何土司老爷们大部分都是文盲,地主老爷们多是半文盲,知道这个典故的人少之又少,甚至还有人问董卓是谁,把出身山东孔氏的知州大人差点没给噎住。

左家在双牌镇虽然是首屈一指的大地主,但是在整个武冈州还不够看的。但是他左家所处的位置又很特殊,所以这十八路“诸侯”里面也勉强把他算上了。

虽然算上了一路“诸侯”,但是也就是承担一些通风报信的任务。

也正因为如此,吴志阳率领的这一路荡寇军从一进入武冈州境内就被监视上了。

左先义也算是有些手段,以给他家的佃户减租减息为诱饵,让这些佃户百姓吗充当他的眼线,来监视荡寇军的行踪。

而且那些关于荡寇军和沈墨的流言很多就是他派人暗中传播出去的。

这就导致了那些百姓们对于盯梢报信的任务很是热衷。

荡寇军远道而来,对于当地的地形自然不熟悉,所以基本上走的都是大路。

这么大的一支队伍,经过时肯定没法掩藏行迹,所以一路上基本都在那些当地百姓的监视之下,这也就导致了他们四处遇袭,举步维艰。

左先义这边负责通风报信,袭击以及挖陷阱的则是那些土司老爷手下的土兵以及大地主手下的家丁乡勇。

一开始,听说荡寇军损失惨重,举步维艰,左先义很是兴奋,觉得自己还挺有成就感。

后来又听说反贼不再继续往前走了,反而开始撤退,这让他更加高兴,觉得反贼终于知难而退了,当晚还美美地喝了一场,折腾了第九房小妾一晚上。

但是第二天醒来之后听说反贼大军回到了双牌镇,扎下了营盘,停下不走了,这个消息让本来腰有点


状态提示:第一百六十三章 十八路诸侯讨沈墨--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