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帝国时代造反实录>第二百一十六章 于成龙游记

沈墨在衡阳大败清军的消息以很快的速度在他目前所统治的地盘上传播,永州距离最近,所以得到消息的速度是最快的。

其他的诸如宝庆府,郴州、桂阳州等地会稍微慢一点,但是也不会慢太久。

元朝的时候,为了统治庞大无匹的疆域,所以驿站系统非常发达。而到了明朝,大部分的元朝时期的驿站还杂继续发挥着作用。

后面的明朝皇帝也都很重视驿站系统的建设,只是到了明朝中后期,朝廷越来越穷,驿站系统也不开始逐渐的衰落败坏。

大明王朝的掘墓人李自成就是因为崇祯皇帝下令裁撤驿站所以失业,最后走上了造反的之路。

满清占据中原以后,也很重视驿站的建设,恢复了明朝的驿站系统,并且在此基础上也扩建增加。

但是三藩之乱又给驿站系统造成的很多破坏。

驿站最主要的功能其实就是传递消息,接待过往官员那都是顺带的。古代的驿站相当于招待所和邮局两者二合一的功能。一个完整发达的驿站系统能够让各地的消息以最快的速度传递到皇帝的手中,皇帝和中枢的命令也能以最快的速度传达到各地。

沈墨作为一个拥有着来着后世现代社会灵魂的穿越者,从信息高度发达的世界而来,自然更清楚信息传递速率的重要性。

每打下一块新的地盘,除了惩奸除恶,分田分地,成立护村队,编练农兵等这些最基础的巩固统治的事情,最重要的一项安排就是恢复和重建当地的驿站系统。

而且驿站明面上承担的是传递消息和接待来往官员公差百姓的职能,但其实还有一项公开但是却隐秘的的职能,就是收集情报。

大明的锦衣卫之所以厉害,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驿站当中本身就有他们安排的眼线,甚至驿站的驿丞都在锦衣卫里挂着职。

所以荡寇军地盘上的驿站系统都是由戴文胜掌管,每一个驿站的主事情报处的人。

于成龙离开永州城以后,在沈墨派给他的一队士兵的保护下四处走访。

他选择的第一站就是沈墨起家之地东安县。

因为有总镇署的牌子,所以于成龙一路很顺利地到达了东安县。

东安县现任知县刘同谦知道了这个光着脑袋的老头竟然就是闻名天下的于成龙后也很有些惊讶,对他表达了足够的敬意。

于成龙敷衍了几句,就问起了东安县的情况。

他来这里就是想亲眼看看沈墨治下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是不是如《荡寇集》之中所说的那样美好,才没有心思敷衍一个小小的知县。

刘同谦倒也没有在乎于成龙的态度,毕竟人家当巡抚的时候自己才刚刚从一个县衙主簿当上知县。

不过也就仅此而已了,无论如何,于成龙现在都是一个败军之帅,一个稍微自由一点的俘虏而已,自己也没必要去巴结他。

跟下面打了招呼,又给签发了一张通行令后,刘同谦就忙自己的事情去了。

于成龙带着通行令,在随行士兵的护送下一个村一个村的去走。

看着村子之间的道路显然都是经过了精心的休整,平坦宽阔,而且每个村子的村口都有路标界碑。

每到一个村子,还没等进入村子,于成龙一行人就早早被巡逻的护村队的农兵给发现了。

这些巡逻的护村队农兵都是两人一组,一个鸣哨,一个暗哨。发现有不明身份的人靠近村子后,鸣哨会立刻出来要求来人表明身份,暗哨则会跑回村里报信。

于成龙好奇地看着这一切,然后将知县给他开的通行令出示之后,本以为就能顺利进入村中,结果哨兵却并没有让他们立刻进村,反而让等着,说要等待村里的村公所的主事鉴定是真的后才能进入。

没多久,村公所的主事和护村队队长带着大队们赶了过来。

于成龙看着这些村兵,虽然装备看起来都很简陋,但是精神却都很饱满,而且行进之间看起来队列整齐,颇有章法。

这让于成龙心中暗暗惊奇。

这个村的村公所主事是当地的一个老秀才担任的。原本东安县每个村子的主事都是由沈墨手下的民兵担任的,但是随着地盘的扩大,这些民兵都被提拔去当担任更高的职务了。

所以腾出来的这些基层职务,就从主动应聘的人里面选拔。

这个老秀才虽然一开始对于自己只能当一个小小的村长有点不满意,但是很快就适应了这个职务,并且干劲十足。

因为官府告诉他们,只要好好干,有能力,表现好,就算目前只是一个小小的村公所的主事,以后随着沈总镇地盘的不断扩大,每个人都有机会往上走的。以后知县知州知府乃至巡抚都有可能,全凭个人本事。

在古代官和吏之间是泾渭分明的。官员有可能会被编为小吏,但是小吏几乎是没有任何可能升迁成官员的。

要想当官,必须要由功名在身,最差的也得个举人,才有当官的资格。

打个也许不太恰当的比方,官员是属于正式的公务员,只要你自己不辞职,不犯事,你就可以一直干到退休。

但是小吏却相当于合同工,永远不可能成为正式的公务员,不可能获得正式的朝廷编制。

只要出点问题,随时都有可能失业。

所以以前说奸猾胥吏,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小吏们平时吃苦受累,但是却看不到升迁的希望,所以就必然要把注意力转移到如何捞钱


状态提示:第二百一十六章 于成龙游记--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