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取得很大成绩的同时,朗夏县也存在以下问题:主要是,农牧业基础依然薄弱。农业机械作业面还不广,机械化程度较低;水电路渠等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还比较滞后,农牧业基础薄弱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农牧业发展低端化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总体规模偏小、产业链条短,农畜产品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辐射带动力不大,经营主体和基地、农户间有效对接机制尚未完善,农牧业产业化进程仍需进一步加快。小农户与现代农牧业衔接的难度较大,农牧业经营主体仍以一家一户为主,小、散、弱现象比较普遍,规模化生产、社会化服务水平不高。优质、安全、品牌农畜产品价值挖掘不够,农畜产品流通方式亟待升级,通过品牌营销、电商流通等方式对接高端市场不够。有机产品的转化率不高,效益不明显;有机基地的标准化程度有待提高;品牌社会影响力不高。
针对以上问题,对照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朗夏县委科学谋划了“短期脱贫靠项目、建成小康靠产业、现代朗夏靠科教”的总体布局。总体布局发挥的是“统筹全局、协调各方,发展是硬道理”的导向性作用。
大的方向确定了,县委又细化措施,坚持把党员干部作为现阶段可以挖掘的最大资源,以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率先垂范的实际行动带动全县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发展,推动形成“万众一心加油干、越是艰难越向前”的干事创业氛围,全县上下激发出了“聚精会神抓发展、齐心协力攻脱贫”的活力动力。特别是推行的干部下沉“点对点”抓产业制度,做到了党组织牵着产业走、党员干部领着群众干,让党员干部在一线苦干实干中践行初心使命,实打实转变作风,既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又增进了民族团结,还确保了产业项目不断取得良好效益。“点对点”干部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手把手教群众技能、实打实促群众增收,持续发展壮大产业项目。
比如,专业技术干部德吉就是例子,到产业一线后,她坚持一边学习一边实践,除了看书学习就是扎根在地里,迅速将自己变成了一名“土专家”,同时将自己学到的技术一点一点教给群众,既换来了车厘子的丰收,更赢得了群众的信任。群众找到了新的致富门路,从以前的劝着干转变为现在的争着干、抢着干。
思路是统领,措施是保障,落实是关键。对应已经提出的发展布局,县委又针对性地提出了诸多推进措施,全面提升发展水平。着力开展“支部讲政策,群众帮群众”“你努力、我帮忙,大家携手奔小康”两个活动,激发脱贫群众内生动力,有效解决既管肚子、更管脑子的问题,不断夯实脱贫攻坚的思想根基。
比如,几年前查古乡查古村“着名”的“吉拉年布”(当地藏语懒汉的意思)巴桑尼玛,虽然是一个强壮的年轻小伙,却整日游手好闲在茶馆喝茶晒太阳,不仅不给家里创收想办法,还经常向家里伸手要钱。查古村党支部通过“两个活动”,主动对其进行教育引导,安排村里有专业修车技术的群众阿旺益西对其进行鼓励帮扶,谈心交流,手把手传授其修车技术。现在的巴桑尼玛学会掌握了修车技术,平日里外出打工,利用打工赚的钱,还帮助家里开了一间茶馆,年收入达3万元以上。
为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在产业还未形成明显带动效应的情况下,坚持把项目带动作为当前脱贫攻坚的主要抓手,积极争取国家投入和援藏支持,大力实施“项目促增收”行动,强化实施转移就业、家庭经济、合作社、产业结构调整、扶贫产业“5个带动”。比如,通过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按照有机农业“三步走”的实施路径,打造“果蔬菌肉蛋奶”六大品牌,推广种植车厘子、航天蔬菜、羊肚菌、猴头菇等高附加值的特色农产品,建立牦牛、藏鸡养殖基地,不断推进全县农业产业升级,使农牧民群众特别是建档立卡户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受益。
党员干部的率先垂范,带动了更多群众积极投身脱贫攻坚的光荣“战役”中,县委也积极加强农牧区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打造培训平台,大力开展种植、养殖、加工、服务、销售等为主要内容的实用技术培训,造就更多乡土人才,让“土专家”“田秀才”成为农村工作的“明日之星”。深入开展农牧业科技培训,补齐农牧区专业人才短板,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
有了这些作为基础,岗德帕村的产业也有了“盼头”,事实上,县委对每个村产业发展都有了初步定位,村委会的想法与县委不谋而合。
“我们这次是想在前面了。”队长白玛旦增自豪地说。
“既然县委也有这方面的计划,那就放心大胆地做吧。”林力与张成同样高兴。
“嗯,我跟村里领导再说说,等羊买回来,我先去养一周!”
“要不要排值班表?”林力开玩笑。
“当然要了。”张成跟着调侃。
冬天的岗德帕虽有无尽寒意,却抵挡不了大家干事创业的热情,林力感到庆幸,每次看到群众脸上绽放的笑颜,心里的些许苦恼也便随风而逝了。
看来,他是真的将要“长大”了。
安心问,“最近怎么不见你怨天尤人了?”
“我靠,人都是会成长的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