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青春校园>追牦牛的人>第229章 不温不火才上火

谁能想到,若干年前的这些想法,现在统统都得到了印证。

首先是,赵强作为“胸有大志”者率先且唯一毅然决然地回到了内地,也实现了自己教书育人的“夙愿”,其次,芙蓉、多吉等人留在了拉萨,只有林力,在基层的多年“磨砺”后仍旧收获有限,性格是可以要命的,现在看来,这个道理一点不假,也绝非危言耸听。

妻子有时安慰他,反正我们也不指望多飞黄腾达,只要生活过得好,我是很容易知足的。

林力问,怎样才算是生活过得好呢?

“比如,该吃就吃,该喝就喝,该玩就玩,人这辈子,难道不就为了生活吗?”

“可如果精神层面都没有得到满足,这些肤浅的东西能让我们过得幸福?”

林力总能找到许多奇葩的正经理由,说得邹雨无话可说、无言以对。

休假在家的日子已接近尾声,林力不愿返回工作单位,正是应了那句“上班比上坟的心情还要沉重”。

“去了要好好干,远是远了些,比起在工地干活,还是轻松多了。”父亲劝慰道。

“要是能回来上班就更好了,至少不用拿命换钱。”

“咋就拿命换钱了?”

林力无法向父亲说明原委,只是接连叹息,“唉,没办法,我争取吧。”

邹雨比林力开明,“爸,别听林力吓唬人,放心,我们在外会照顾好自己的,你和我妈也要把身体照顾好,有什么难处就说,别总藏着掖着的。”

这样的话让林父稍稍心安,结果是,他又不厌其烦地劝导儿子,“林子,多听小雨的建议,你一个男娃娃,咋还不如个女娃娃。”

瑟瑟的寒风吹得村落为数不多的人儿只能缩在屋子里,被父亲和妻子分别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后,林力只好“认命”,“嗯,我会的,爸,但你也要听小雨的,跟我妈把身体管好,地里的活儿能少干就少干,咱爷俩都得遵守规则,成不?”

父亲仍旧执拗,“唉,老农民一个,不种地干啥,不干活浑身都不自在。”

邹雨还想说些什么,却被林母制止了,她照例将二人送到县城的车站,看着他们买票、上车,及至车子缓缓出站,仍不舍得离去。

“雨儿,你准备啥时候休产假?”林力忽然问,车子已经飞驰在高速公路上了。

“最起码等五六个月吧,不然孩子很小又要回来上班。”

“嗯,装修的事得抓紧,最起码留两个月让甲醛挥发挥发。”

从洛北到秦汉省省城大约120公里,通常需要近两个小时车程,车子在高速上行驶,人们便昏昏欲睡,少数清醒的乘客,大巴司机放映的车载电影就成了他们消磨时光的最佳方式,邹雨已经靠在林力肩膀上睡着了,林力却因为父亲的再三叮嘱不愿睡去,他倦怠地靠在座椅上,时而抬头看看电影,时而瞅瞅窗外掠过的熟悉景物,心里还在想着某些他自己都不明确的东西。

比如,要是真在西藏工作一辈子,孩子不就是名副其实的“藏二代”吗?

如果真是这样,他会觉得亏欠,“藏二代”这个中性词在林力心中或多或少有些贬义,这是来自骨子里倔强带来的东西,也是挥之不去的“阴影”。

西藏和平解放初期,入藏的干部子女是最早的“藏二代”,他们是林力眼中真正的英雄,正是因为彼时无数“藏一代”与“藏二代”的努力,加上西藏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奋斗,才有了现在欣欣向荣富强和谐的新西藏,但随着时代发展,新时期的“藏二代”却是为林力所不齿的,他们仗着自己父辈乃至爷爷辈的恩德,可以较为轻松地进入一些“高大上”的岗位,着实让人愤慨。

远的不提,单就同学中已经“高就”的“藏二代”便让林力不爽。

但转念想,人家几代人的努力,当然要比一代人的奋斗更值得“高就”。

车子已经驶进了城区,速度也减缓不少,邹雨醒了,她问林力,你一路上都没睡啊?

“睡不着,一想到回去上班就压抑,同样是建设祖国,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建设家乡呢?家乡也是祖国的一部分啊!”

对这种危险的想法,邹雨定要帮丈夫扼杀在萌芽状态,“西藏对国家的重要意义还需要我多说?这点思想站位都没有?”

林力当然明白,他的重点不在于此,作为一名在藏多年的“老家伙”,除了耳濡目染地接受一些教育,他对西藏之于祖国的重要意义了然于胸,只是作为基层的普通干部,尤其一位“不合群”的另类,不合理的微辞只是他发泄心中情绪的方式之一,并不难理解。

不合群,已经不再是林力对自己的定义了,而是同事们给出的统一评价。

他们会说,大家都来了,你为什么不来参加这项活动呢?

“我为什么要来呢?何况你们根本没人通知我。”一句话呛得所有人哑口无言。

这也是他上班如上坟般心情沉重的重要原因。

“要是我们老领导在,兴许要好很多。”他又喃喃自语。

邹雨已经拉着行李箱走在他前面。

“走快点嘛,咱还得坐车去机场呢,要是晚了,又得等很久。”

从省城到机场的中巴车每半个小时发车一趟,林力并不着急,“现在才中午嘛,我们明天的机票,来得及,来得及。”

“你还真是爸说的那样,干啥都慢腾腾,一点都不干练。”

“爸啥时候说过这话,不是你现编的吧


状态提示:第229章 不温不火才上火--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