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大明从打游击开始>第7章 我眼中的天启(纯属个人观点)
得认为,只有东林党人才值得提拔的斗士,执掌了吏部,负责这次的京察。

当时朝中除了东林党,还有山东齐党,湖广楚党,浙江浙党,东林党虽然势大,楚党与东林结盟,将浙党斗得只剩下些残兵败将,但总体来说,这三党还能凑活着过。

但京察一开始,赵斗士直接就将齐党、楚党的党魁,还捎带一个浙党的骨干全部罢免,根本就不管楚党还是盟友关系。

这是要赶尽杀绝的节奏啊,三党成员顿时就慌了神,然后魏忠贤就向这些三党成员张开了怀抱,别管以前是什么党,都快来加入阉党这个大家庭吧。

于是,赵南星在前方一通乱杀,魏忠贤就跟在后面捡人,阉党就这样壮大了起来。

自此东林党经过短暂的强盛,就迅速衰败了下来,直到两年后彻底消亡。

至于杨涟这些被残杀的东林君子,这里就不多谈了,只能说,这些人才是真正的东林党,后面的东林党,只是一群小人窃取了这些真正东林君子的遗泽。

东林党倒了,朝堂之上只剩下了阉党,锅也全部被阉党接过去了,天启的屠刀就悄悄开始在魏忠贤的头上举了起来。

虽然这柄屠刀直到天启死去也没有落下,但我相信天启的屠刀早已高高举起,而且方案还是天欲其亡,必令其狂。

阉党毕竟才掌权不久,坏事还没做那么多,还没达到群情激愤,民怨四起的地步,魏忠贤也挺好用的,所以天启并不急。

等到天启六年的时候,天启才开始慢悠悠的磨刀了。

潘汝桢此人,因上书为魏忠贤修生祠而遗臭万年,他的生平只查到了一句寻拜监察御史,视屯田。复任山西巡抚,除奸剔弊,奸吏畏怯。

按理说这样一个人,在还不认识魏忠贤的情况下,就如此献媚,为一个活着的太监建生祠,古今之奇闻。

一个文官,会不知道历史上那些权阉没有一个有好下场吗。他会不明白,只要这封奏疏一交上去,他注定会遗臭万年吗。

我不太信一个在任上除奸剔弊,奸吏畏怯的官员,会突然变得这么无耻。

所以我猜测,潘汝桢会不会是天启的暗子,这封奏疏是在天启的授意下递上去的。

而天启在暗中有一股势力,替天启监视着魏忠贤的一举一动,王体乾是很值得怀疑的。因为我很难相信一个有着那样童年的人,会毫无保留的信任一个半路投靠的阉人。

当然,这些也只是我的一点大胆猜测,真相也早就掩埋在了历史之中。

反正不管怎样,天启同意了修生祠,各地就开始请修生祠。

我不知道这些要修生祠的官员,是真的献媚魏忠贤,还是想早点置他于死地,反正各地就开始在上好的路段开建生祠,南京更是修在了孝陵那边,这个地点真的很好。

随后不到几个月,也就是六年十月,魏忠贤就进爵上公,侄子魏良卿进宁国公,予诰券,就是世袭罔替。

魏忠贤的权利地位就此达到顶峰,也快树敌天下了。

我猜测,如果不出意外,天启很快就会对魏忠贤动手,但意外发生了。

五年五月十八日,天启与客氏、魏忠贤到西苑乘小船作乐,一阵妖风刮来,船翻落水,天启的肺部就此落下病根。

这次落水可能还有个更严重的后果,伤到了生育能力。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天启最后一个儿子是六年五月初六死的,死时半岁,也就是五年初的时候怀上的,之前还有四个子女。

四年多点的时间就有五个子嗣,而之后两年多的时间,却再无一个后妃有所出,我不得不怀疑是不是生育能力出了问题。

而且三子死后,天启很快就头生白发,不久就下了罪己诏。而前面几个死去,都没有这样的记载。

当然,这里说的是肺部的问题,这个病根让天启在踌躇满志,除掉魏忠贤,彻底走到台前,掌控朝纲的时候,给了他沉重一击,他的生命就快走到尽头了。

七年七月,帝不豫,短短三个字,就为这位我眼中即将大展宏图的帝王,定下了结局。

有记载称,天启病重的时候,魏忠贤还带着几个怀孕的女子进宫,想要冒充天启的血脉,还去征求天启的意见。

我不知道天启是出于什么想法,还让他去征求张皇后的意见,不过我估计是在看傻子和死人吧,就当耍一下猴戏,在临死前再耍耍这个被他耍了几年的权阉。

临死前,天启还再次耍了魏忠贤一次,召见阁部、科道诸臣于乾清宫,谕以魏忠贤、王体乾忠贞可计大事。封忠贤侄良栋为东安侯。

魏忠贤头顶的屠刀早已被天启磨好,不管谁当皇帝,都必然会落下,绝无第二种可能。估计再给魏忠贤的族人封个侯,也是让他临死前高兴高兴的意思。

当时魏忠贤已经达到了权利的巅峰,进无可进,亲戚的恩荣也世袭国公,进无可进,满朝具是阉党,更别说这个世袭国公还得罪了京中实力最强的一群人,掌握着京营的世袭勋贵。

这种情况,只要新任皇帝不是傻子,就会明白魏忠贤必除,也必能除掉。崇祯很明显不是傻子,还相当聪明,理解了他哥的意思,拿着魏忠贤可记大事这句话,把魏忠贤忽悠得团团转。

自此,一代帝王还没有展现他的雄才大略,就带着昏君的名头,沉入了历史长河。

如果这位帝王不早逝,魏忠贤必会被他亲手除掉,因为杀魏忠贤的刀,是他亲手


状态提示:第7章 我眼中的天启(纯属个人观点)--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