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几日。
在拓跋、唐灿等人和女帝、高元一等人第一次商议之后。
高昌和大凉在镇北军答应外又谈了几次。
不管女帝还是拓跋,都没有再参与。
就连唐灿,也只是在第一天的时候去了一下,就再也没有参加。
但是不管怎么说,高昌以草原作价纳贡,空手套白狼,换取通商、农事等等便宜的事情,已经大获成功。
剩下的,也就是等待大凉的良种运到高昌,过冬之后,一切自然而然就会开始,事情也会步入正轨。
只不过……
女帝依旧留在镇北军大营,并没有着急返回神都。
偶尔会走出大营,遥望北方草原。
每当这时候,李药师都会跟在身边,微微摇头:“圣上,机会已经错过。”
女帝沉默不语。
机会,不是错过,而是她放过。
俄顷,叹了口气,轻声说道:“北边的事情,你看着办,朕也差不多该回去了。”
“是。”
与此同时,唐灿依旧在高昌王庭,按部就班组织别人烧砖,准备盖房子的事情。
在高昌待的时间久了,他也发现高昌与大凉最大的不同之处。
大凉,固守中原,对于其他的国度,统统都认定为番邦。
上至女帝,下至贫民百姓,面对番邦之时,骨子里都带着高傲。
这种高傲,是建立在大凉国力以及中原正统之上。
与之相比,高昌就没有这种问题。
除了和大凉相处不太友好,高昌与临近的几个国度,相处的甚是不错。
无论通商,还是通婚,都没有什么阻碍。
甚至于高昌王庭之中,不少官员,都是外族。
按照童明德的解释,外族任官,在解决部族纠纷以及外族纷争的时候,要比其他人说话管用的多。
唐灿对此,极为赞同。
其实,就好像秦汉以来中原惯用的羁縻州政策一样。
但是高昌的政策有些不同。
毕竟,这些外族人,只是在高昌做官,负责协助管理生活在高昌的外族人以及其他政事,并没有羁縻州的存在。
“其实,还有一个好处。”唐灿笑眯眯的看着童明德,轻声说道:“他们的存在,会令外族减少对高昌的敌意。”
“这一段时间,我发现过来高昌的外族人,好像越来越多了。”
童明德有些诧异的看了唐灿一眼,没想到他看的这么清楚。
点了点头,当即说道:“确实多了一些。”
“其实,也不完全是这样。”
“再等一等,等到明年春天,你就知道了。”
“王庭以北,燕然、金山,在这时候已经大雪纷飞,所以很多人都会在赶到高昌,过了冬天,再回去。”
唐灿也不觉得意外,只是笑着说道:“童枢密使有没有想过,如果他们留在高昌,又会如何?”
“别叫枢密使了,你说的费劲,我听着头疼,你要是愿意,喊一声老童,也就是了。”
童明德随口打了个岔,这才接着说道:“留,其实我是一直想留。”
“不管做什么事儿,都需要人。”
“这一点,其实大伙都清楚。”
“草原上,虽然不讲究什么故土难离,背井离乡。”
“但是也是逐水草而居。”
“冬天没有办法放牧,他们来到高昌。”
“可等到出暖花开,就留不住了啊。”
“如果不让他们放牧,或者说让他们不想放牧呢?”唐灿等到童明德说完,这才轻声说道。
童明德眉头微皱,不解的看着唐灿。
猛然间,想到一个可能性,不由得眼睛一亮,脱口而出:“你的意思是,让他们在高昌做工?”
“没错。”唐灿这几天一直都在想这个问题,当即说道:“高昌百废待兴,不管是盖房子还是种地,都需要大量的人。”
“这些来高昌避寒的外族人,最是合适。”
童明德挑了挑眉,有些意动。
就像唐灿说的一样,这些外族人,做事非常好!
尤其是,其中的燕然人。
大凉有一句话,叫做礼城婢、燕然奴、云夫蛮。
礼城婢因为婢女乖巧懂事而得名。
燕然奴,则是因为燕然奴隶吃得少、干得多、没脾气得名。
至于最后一个云夫蛮,则是因为云夫的蛮子,悍不畏死,极为忠诚,看家护院最好。
如今高昌避寒的人中,最多的就是燕然人。
而且,都是燕然的穷人。
想要把他们留在高昌,花费的钱粮,倒是不多。
哪怕养几个月,无非就是管顿饭,让他们不至于饿死,也就是了。
但是……
这件事情,比唐灿想象中,还要复杂一些。
王庭之中,拓跋尴尬的看着唐灿,有些心虚:“当初孤和你说过,高昌做生意有很多外族人。”
“有一部分外族人,就是……就是做燕然奴的生意。”
唐灿也没有纠缠过往的打算,只是想要拨乱反正。
当即说道:“如今高昌、大凉已然通商,需要的粮食,可以从大凉正大光明的买进来,不需要继续做燕然奴的生意了。”
拓跋有些犹豫。
毕竟,这种事情,时间久了,牵涉的人多。
如果大刀阔斧,直接断了这条线,影响的不仅仅是燕然奴的生意。
甚至还有高昌安排在大凉的碟子……
碟子,才是拓跋最在意的事情。
“大王,何事对,何事错,总不能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