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明初,正是儒学思想进行蜕变的关键时刻。有无数大儒,想通过“格物致知”,进行突破。但是,即便以宋濂的学问,对格物致知也研究不深。
到了明朝中期,大儒王阳明采用先贤的学问,对着一棵竹子冥思苦想了七天七夜,不但毫无所得,反而把自己累倒了。
最后,王阳明舍弃了先贤对“格物致知”的解释,龙场悟道,创造了“阳明心学”,主张“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这番解释,当然让儒学获得了巨大的进步。不过,与此同时,儒家的“格物致知”,也距离现代科学思想越来越远。
现在,朱标提出了对“格物致知”的另外一种解释,为宋濂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对宋濂这样当世第一、苦求突破的大儒,其意义真是如何形容都毫不为过。
当即,宋濂和小朱标一起,做起了“螟蛉有子,蜾蠃负之”的实验。
他们很容易就发现,蜾蠃背负螟蛉不是为了让螟蛉子做义子,而是让自己的孩子吃掉螟蛉的尸体。
《诗经》所写,世人公认……竟是真的错了!
“格物致知”小试牛刀,就取得了如此大的战果!自己顺着这条道路研究下去,会取得何等的成就?
宋濂能不激动万分吗?
能不对小朱标另眼相看吗?
天啊!
他才五岁啊,就如此惊才绝艳!
随着他年岁渐长,真不知能成长到何等地步啊!
宋濂看朱标的目光,充满了期待!
……
……
时光匆匆,又是一年过去,朱标已经六周岁了,换算成虚岁那就是七岁。Ъ
寻常孩子,七八岁狗都嫌。
但朱标却有一股温润如玉,雍容华贵的气质在身,令人一见不但心生好感,而且不敢小觑。
即便徐达、胡海、邓愈等军中宿将,见了朱标之后,都不得不收敛自身,不敢造次。
即便常遇春这个师父兼岳父,也不知不觉间,对朱标轻声细语,客客气气。
事实上,这些大将也甚至奇怪。
主公朱元璋也就罢了。虽然他出身低微,但既能力卓绝,又是大家的主君,随着势力的越来越大,身上散发出来的气场越来越恐怖,大家越来越谨小慎微当然是可以理解的。
但朱标呢?
从来没有发过脾气,更没有杀过人,今年才六周岁,为什么散发的气场,比他爹朱元璋还更加恐怖呢?
简直没有天理!
是不是说,这世上,就真有得了天命,生而高贵之人呢?
……
……
这一日,吴国公府,后花园。
朱元璋出征归来,带着几名心腹,一起考教朱标的箭术进境。两百余名军士,在四周护卫。
噔~~
随着一声轻响,朱标发出的一支狼牙箭,正中靶心!
“好!”
“世子神射!”
“世子威武!”
“百步穿扬!百步之外,正中靶心。世子如此箭法,就是传说中的百步穿杨啊!”
……
围观的军士们,发出了声声喝彩。
然而,这才哪到哪啊?
噔~~
又一支狼牙箭,正中靶心1
噔~~
还有一支!
噔~~
再一支!
……
简短截说,朱标在百步之外连发九箭,箭箭正中靶心。现在,九支箭狼牙箭拥拥簇簇,已经把那靶心完全填满!
这是何等稳定的发挥?
这是何等恐怖的箭法?ъiqiku
更关键的是,拥有如此神箭之术的,是一个刚满六岁不久的孩子!
“乖乖,这也太夸张了吧?世子他还是人吗?”
“废话,世子当然不是人了,是天上的星宿下凡!是谪仙临世!他出生之时,拨云见日。出生之后,不染凡尘,体生暗香,过目不忘,文武双全!”
“要不怎么说,咱们吴国公才是得了天命的人呢!那小明王,什么都不是!”
“那是自然!世子如此神异,就是瞎子都能看出来,谁才得了天命啊!”
……
朱标如此神技,军士们都顾不得欢呼了。他们议论纷纷,讨论着世子的神奇。
事实上,就是观看朱标演武的朱元璋,都吓了一大跳。
“咱这些日子出征,和陈友谅交锋,和标儿相处的时间的确少了一些。但……但是,他这进步也太大了吧?”
常遇春道:“莫说上位了,就是我这个当师父的,手把手教了他射箭的,几个月不见,也着实吓了一大跳。不得不说,世子的武学天赋着实惊人,若好生习武,恐怕日后的武学成就,能比肩三国之吕布、五代之李存勖啊!这次好不容易出征归来,末将可得多教公子一些时间。”
“诶,常将军此言差矣!”
宋濂一听常遇春丝毫不守体育老师的本分要抢自己课,可着了大急。
他说道:“武艺再高,不过是一勇之夫尔!世子无论什么时候,都不应耽误了文学之业。”
“什么一勇之夫?”常遇春不满道:“俺又不只教世子武艺,俺还教他兵法呢,这是万人敌之术!”
宋濂寸步不让,道:“万人敌也不成!”
他冲着朱元璋、常遇春拱了拱手,道:“上位,常将军,你们是不知道,小公子在文事上的天赋究竟是多么恐怖啊!”
“多么恐怖?”
“这么说吧,我宋濂教了世子两年后。世子的很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