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大明:史上最强太子>第329章 当仁不让,舍我其谁

“嗯?标儿你想去?”朱元璋满面愕然。

很简单的道理,朱元璋之所以难以决定三王五公何人出征,不是这场出征多么难。

再难,能有攻打大元难?

徐达怎么就不能出征东北了?常遇春怎么就对付不了纳哈出了?还有邵荣、朱文正、邓愈、汤和、冯胜、李文忠,严格来说,哪一个就绝对难当此重任了?

只能说,徐达、常遇春、朱文正现在都爵封郡王了。让他们去平灭纳哈出,存在一个功高难赏的问题。筆趣庫

邵荣、冯胜、邓愈、汤和、李文忠呢?刚才朱元璋提了“四难”,就是考虑这五个人谁更合适,而不是这五个人谁都不行。

至于朱标?

从没在朱元璋的考虑之中。

杀鸡何用牛刀啊?朱标北伐中原,一年覆灭北元朝廷,歼灭北元有生力量数十万大军。到了现在,朱标已经是大明武将第一人了。平定纳哈出,哪用得着朱标出马?

再说了,朱标既有了北伐中原的功绩,又是当朝太子,lùn_gōng绩论身份,都升无可升,也着实没有必要,抢一份什么平定纳哈出的功劳。

另外,常凤仪有了喜脉,那孩子在她肚子里都一个月以上了,还有七八个月就要生产。这时候,朱标不在南京等着抱孩子,去什么东北啊?

似乎,无论从何哪个角度讲,朱标都不应该选择亲自出征。

“儿臣确实有这个想法。”朱标道:“儿臣刚开始,的确没想着出征东北。不过,这些日子,儿臣仔细思虑出征东北的最佳人选,却忽然发现,此事非儿臣莫属。”

朱元璋道:“为什么?”

朱标道:“其一,东北方向,我边军数量不多,也就五万左右。要出征纳哈出,我军要么从其他地方征调兵马。要么,直接调动集体农庄的屯田兵。整好,儿臣负责的集体农庄的屯田兵遍布河南、河北和山东。就近抽调出十万屯田兵来,绝无问题。”

十五万大军出征东北,就很不少了。

对,这十五万大军里面,有着临时动员的十万屯田兵。但纳哈出的二十万大军,也大部分不是脱产士兵啊!事实上,这时代东北地区的人口,男女老幼全部加起来,总数才一百二十万左右。纳哈出的二十万大军能有五万完全脱产,就算得上他足够穷兵黩武了。

另外,如果真到了北元、高丽全部动手的时候,朱标继续抽调大军呗。

要知道,在北方,朱标直接控制的人口,都在三百万了,藏兵于民。即便不动用朝廷正规军,也绝对够北元、纳哈出和高丽喝一壶的。

朱元璋微微点头,道:“这倒是个理由。动员十万屯田兵,不仅可以为朝廷省些调拨大军的钱财,还可以检验一下咱们藏兵于民的效果。兵是标儿你练的,后勤也主要是由标儿你的集体农庄供应,让你为主帅,还真的挺合适。”pδ

朱标道:“其二,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是,事实上,大将怎能完全不受君王的影响?父皇刚才也说过了,此次出战,可能要对付的不仅仅是纳哈出,还有北元和高丽。事关四国相争(北元、高丽、纳哈出、大明),如何纵横捭阖,想必即便中山郡王徐达和我那岳父安庆郡王常遇春,都顾虑甚多,束手束脚。儿臣就没那么多顾虑了,尽可放手施为。”

其他人领兵,接见使者,虚与委蛇,尔虞我诈,肯定会有顾忌颇多。不顾忌也不行啊,哪天应了景儿,一个“里通外国”“勾结藩国,心怀不轨”的大帽子扣过来,谁能受得了?

也就是朱标,丝毫没有忠诚方面的问题,才能完全放手施为。而且,此次出征,肯定是要招降纳叛的。论起招降纳叛的效果来,三王五公谁都没朱标好使啊!

朱元璋道:“标儿你这么说,咱还真觉得,此次出征你为主帅,的确是个很不错的主意了。”

朱标道:“还有,前几天,二弟三弟四弟,一起找到了儿臣,希望能让儿臣带他们去东北战场,好好见见世面。儿臣仔细想了一下,如今随父皇打天下的老兄弟年事渐高,我大明理应着力培养下一代战将了。何止是二弟、三弟、四弟啊?我大明的其他少年英杰,也应该去战场上,好好见见世面。比如,中山郡王的儿子徐辉祖,我那大舅子常茂,我那大侄子李景隆……都可以随军。还有,沐英、平安、徐司马三位哥哥,也可以随军!儿臣以为,这么多勋贵子弟随军,没儿臣压阵,恐怕还真不行。”

“好!如此甚好!”

听朱标说完第三个理由,朱元璋连连点头,道:“还是那句话,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标儿你现在就想着,为我大明日后培养将才,真是说到咱的心眼里了。好,好,好,就这么办了!这次出征东北的主帅,非你莫属!”

朱元璋二十八岁那年,朱标才出生。如今朱标都二十一岁了,朱元璋自然也就四十九了。

他那些老兄弟,自然也都到了四五十岁甚至六十岁之间。依这个时代的习惯,四十以上就可以自称一声“老夫”,年纪已经相当不小了。

培养下一代战将,对大明来说,虽然还称不上迫在眉睫,但的确是目前极为紧要之事。

而且,朱元璋不是公布了《大明藩王律》吗?

朱樉、朱棡、朱棣都有意搏个亲王之位,朱元璋这个慈祥的老父亲,能不支持?现在不历练,更待何时?

那些武将的儿子们,也渴望建功


状态提示:第329章 当仁不让,舍我其谁--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