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一个人的抗日Ⅱ>第一百六十七章 战斗(二)
,应该重点保护,对游击队日后作战,绝对是非常有用的。

半晌,区忠叫来了一个名叫王浩然的男子,脸黝黑,身量不高,眼睛老是眯缝着。听完黄历的问题,他拿着望远镜仔细观察了一下,又伸出大拇指,测算着距离,半晌,才闷闷地说道:“能够作炮兵阵地的有三个,但如果我是鬼子,我只会选择其中的一个,就是那块比较平坦的草坡地。距离高度都合适,而且视野无阻,其余两个地方都有些缺陷。”

黄历拿过望远镜,仔细看着王浩然所指的地方,最后望远镜不动了,他的视线停在山坡地上方的几块被草掩映着的大石头上面。如果大石头滚下来,或者被炸碎凌空飞起,覆盖范围应该能够包括王浩然所指的最合适的炮兵阵地吧?

五百多皇协军开进了沟里,三百多人留下,协助一个ia队的日军清理岩其余的便是鬼子前进的炮灰。

皇协军虽然胆ia无能,不敢冒冒然向幽深的里钻,但也有自己的窃他们了几堆柴火,然后将着火的木柴向里扔。看着浓烟从里冒出来,便开始大声喊话,没有回应,便继续扔木柴,直到口象烟囱一样呼呼向外冒着烟,人在里面再没有生存的可能,方才忽忽啦啦地奔下一个目标。

这边好象很轻松,可深入沟里的皇协军却如临深渊,举步维艰。枪声不时响起,在山林中ji起回音,子弹从各个方位过来,每次都带走一条生命。走在队伍前面的伪军一阵阵地枪击,可袭击者在哪,谁也没看清楚,只有地上躺着的死尸在向人们证明刚才确实发生了事情。

这就是狙击手的威力,在草木茂密、山石密布、环境复杂的环境中,光凭枪声,要发现隐蔽良好的狙击手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即便在后世科技得到迅猛发展后,在车臣战争中,尤其是在格罗兹尼的巷战中,车臣狙击手仗着对地形的熟悉,依然占尽优势,成为俄军官兵的噩梦。

看不见的死亡威胁是最打击士气的,黄历等人组成的狙击ia组专打走在前面的敌人士兵,这是一种心理战。数次被袭后,敌军士兵会认为走在最前面是自杀行为,即便不敢拒绝行动,也会变得消极而缓慢,从而有效的降低了敌人前进的主动

大木苍野脸上没有表情,他不断地派人催促皇协军前进,前进。行踪飘忽的袭击者,神出鬼没的子弹,不断带来的伤亡,对他来说,根本不必在乎。伪军军官暴跳如雷,但士兵们都胆战心惊,不得不放缓速度,向前面和左右派出了开路的尖兵ia组,警惕万分的向前推进。

不光是准确的狙击,皇协军还得时刻注意脚下和头上和诡雷。而且,若隐若现的人影,往往将他们带入死亡的陷阱。几次教训过后,皇协军士兵不敢再追击,只好枪击,吆喝喊叫。

“展开队形,搜索前进,八嘎牙鲁。”带着几个鬼子负责督促皇协军前进的鬼子军官高声喊叫着,踢打着,命令皇协军将队形散开,深入到林子和荒草中去。

“妈的,不把老子当人看,呆会儿让你吃黑枣。”一个皇协军军官暗暗咒骂着,带着几个士兵加快了脚步。

啊,一个皇协军士兵的身子突然矮了下去,他一脚踩进了踏板做成的陷阱,立刻扯断了连着的手榴弦,一股清烟丝丝冒起。

“轰”随着一声巨响,埋在地下的绑了炸块的手榴弹在狭窄的山路上一个接一个的爆炸,就象无数石头投入了平静的水面,ji起无数漩涡和黑的烟柱此起彼伏,碎石和着泥土冲天而起,横扫着挡在前面的一切障碍。把鬼子和伪军象稻草人一样毫不费力地击倒,抛起。

呯!程盈秋扣动了板机,子弹应声而出进了鬼子军官的iong膛,而这一声枪响,在纷的爆炸声和皇协军胡击的枪声中,一点也不起眼。

遭到了重创的皇协军了好一阵子,才在军官的指挥下安定下来,皇协军们虽然极为害怕,但鬼子催促的命令又下来了,军官们又虎视眈眈的挥舞着手枪,只好磨蹭着向前mo去。

不断地遇袭,不断地死亡,皇协军的士气越来越低。衡量一个狙击手的成功之处不在于他杀了多少人,而在于他能对敌人造成如何的影响。狙击手如果能击毙敌军军官,往往能够挫败敌人的进攻。当队伍受到敌人远程火力攻击,一时又无法得到援助时,狙击手就应该立即进行观察,并进入有利的击阵位,将最有威胁的敌人依次杀。这种看不见敌人的战斗,是最能打击部队士气的,给皇协军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前面出现了一座不大的土山,十几个皇协军侦察兵在山下停了下来,一个ia军官手搭凉蓬向上张望,问着身旁的ia兵说道:“你,你他妈是本地人,给老子看看这山上,有没有不对劲!”

这个皇协军闻声向上张望了半晌,摇着头说道:“长官,我是本地人不假,可这沟里却是从来没来过,我哪知道对不对劲啊!”

皇协军军官想了一会儿,转头对着几个手下说道:“你们谁先上去看看?”

几个皇协军士兵听到这话一个个都皱起了眉头,谁肯去谁就是傻瓜!

见半晌没人答话,这个军官发火了,伸手将两个士兵拽出来,大吼道:“妈的,吃玩nv人时都有的是能耐,现在装狗熊了,就你们俩,要不要我用枪子推着你们上去呀?”

两个皇协军士兵无奈的苦着脸,取下身后背着的大枪,在军官的踢打催促下,向山上慢腾腾的走去。

眼看就要


状态提示:第一百六十七章 战斗(二)--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