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一个人的抗日Ⅱ>第一百五十四章 对日和会分阶段会议

第一百五十四章对日和会分阶段会议

南洋联邦对越南做出的形势分析是触目惊心的,法国殖民者虽然在军事上还占有优势,但在政治上已经输得一干二净。不仅在北方,在越南南方的农村中,越盟的势力已经渗透得令人恐惧。由此,黄历断言,即便法国人能在军事上取得一些胜利,也最终无法改变退出印度支那的最后事实。

“中情局是一群傻蛋。”杜鲁门愤怒地敲着桌子,虽然他知道这份关于印度支那的形势报告有夸大的成分,但其中罗列的大部分事实和严密的分析判断是极有参考价值的。

人民战争,政治腐败,民心向背,这些理论令杜鲁门感到,不管美国花多少金钱,都很难阻止法国人在印度支那的根本形势,而且正如黄历所说,一旦法国人在越南丢脸的退出,鉴于法国在越南的经济利益,在美国人想以一个新联盟取而代之时,往日的朋友也会变成现实的敌人

在形势报告中,黄历第一次明确提到了南洋联邦军队正在进行“反游击战”系统训练,但却言之甚少,象钓人胃口一样。同时,黄大总统又伸手要钱,说南洋联邦的情报机构正在越南渗透,可是资金不足,难以为继。

杜鲁门知道,杜鲁门明白,这位黄大总统最终的目的是要美国在对日和会的问题上做出让步,或者采纳他的主张。是否可以就对日和会的新主张展开蹉商和讨论,杜鲁门陷入了沉思。

南洋联邦与美国并未有军事同盟的协议,也就是说他们完全可以不必听从美国的指挥,而朝鲜半岛和印度支那问题却越来越离不开南洋联邦的支持。

起码在这个时候,派出地面部队参与印度支那战争,对美国政府和杜鲁门来说,是不可想象的。无疑,在地域上考虑,能够快速采取反应,在危急时刻对印度支那战争伸出援手的,就只有南洋联邦了。

况且,南洋联邦在东南亚已经有龙头大哥的姿态,日本的经济想要发展,就不能失去其经济上不可缺少的东亚地区的广大市场。亚洲各国对日本的仇恨还未消除,如果因为对日和会一事而造成亚洲各国联合封锁日本的状态,也将是一个十分令人头痛的事情。

嗯,以欧亚两大洲为划分标准,这样不行,在邀请红色中国或者台湾的问题上,已经和苏联、英国吵得够厉害,并且因此引起了台湾方面的不满。或许用战前战后建国的时间上来划分,就可以两全其美。台湾作为中华民国的代表,是战前的,由美国邀请;红色中国呢,是战后成立的,让南洋联邦去搞定。这样就不违反美国政府的政策,引起的反对声音也会小很多。

另外,即便对红色中国可以有战争赔偿,也不能直接落到gcd政府的手里,而应该采取一种限制性的措施,避免将这笔款项用于战争,或支援战争。

顺着这个思路展开,杜鲁门觉得黄大总统的主意也不错啊,只是要定好一个框架,并向一些国家施加压力,替日本遮挡遮挡,或许对美国的名声更有利。而且对于印度支那问题,希望借此机会试探到红色中国的底线。还有黄历提到的国际红十字会,既然一九五零年八月,国际红十字委员会已经正式承认了中国红十字会,那阻挠红色中国参加在加拿大召开的第十八届国际红十字大会,就已经变得不太可能。嗯,到时候支持台湾以正式代表的身份与会,这样就没有问题。而且还可以在红色中国设立红十字会办事处,更清楚地了解这个神秘的国家的内政外交。

美国方面对南洋联邦的建议予以了初步认同,接下来便是一系列的电报往来和会议蹉商。

既然主要目的达到了,黄历也适当地做出了让步,基本同意美国所建议的日本的战争赔款予以宽大的处理,但并不承诺放弃,而是向美国报出数字,三十亿美元。你不是要护着日本这个鳖犊子吗,那就暗地里替日本人掏点吧,好让南洋联邦在对日和会上少说点,做个好榜样。

果然,美国被吓着了,别这样啊,少点,少点,不要光图眼前,要顾及到长远利益不是。经过讨价还价,南洋联邦最后将损失定在十亿美元,而美国暗地里减免了南洋联邦的七亿美元债务,并再借给南洋联邦五亿美元,嗯,暗箱交易达成。

黄历是精明的,生怕美国单方面主导对日和会,要求美国作出书面承诺,两个分别召开的对日和会必须在都完全结束后,才能正式生效。

同时,黄历也开始了一系列运作。首先,他同英国大使进行了蹉商,并派人鼓动新加坡华人民众举行了十万人规模的示威游行,掀起了向日本讨还“血债”的运动。迫使英国发表声明,“作为新加坡的宗主国,虽然可能放弃对日索赔,但考虑到道义问题,考虑到新加坡华人在战争中所受到的巨大伤害,将支持新加坡华人向日本追讨索赔的诉求。并希望新加坡华人成立一个索赔委员会,用理智解决问题。”由此,民间赔偿被正式提出来。

随后,在美国方面宣布,鉴于战争赔偿的复杂性,以及战后各国的新变化,对日和会将分成两部分召开。一部分由战前已经成为正式国家的在旧金山举行,另一部分将由战后的新兴国家在坤甸举行。

在美国正式宣布对日和会的日期后,南洋联邦总统黄历在上议会发表了讲话,他郑重而严肃地说道:“我们不是指望着日本赔偿来发展国家,但日本的战争罪行是以日本人民的名


状态提示:第一百五十四章 对日和会分阶段会议--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