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一个人的抗日Ⅱ>第二百七十二章 以势逼人和国穷志..

第二百七十二章以势逼人和国穷志短

在北越军队中有两个大将,一个是指挥了奠边府战役的武元甲,一个便是在军中仅次于武元甲的阮志清。两个人都是军人,但关系相当恶劣,原因是两人对越南的军事前途看法根本不同。阮大将的基本主张就是在南越农村打持久战,消耗敌人,而武大将在参观了苏军的机械化部队后,对苏军是推崇备至,武的观点就是最大程度利用外国援助,积极发展重武器,学习苏联搞机械化部队,而阮大将则认为越南没有经济实力高大兵团作战。

在政治立场上,武元甲相对温和,而阮志清则是相当左的,并且对中国的游击战十分推崇,对毛zd更是崇拜已极。他曾经仔细研究过中国红军时期和八路军时期的战略战术,对“农村包围城市”十分推崇,他认为,越南和中国在人文和相通的地方很多,中国经验越南必须借鉴,南越的解放,必须是建立在“持久战”,长期的对敌人的消耗上。

阮大将的观点,与黎笋很相近,虽然阮大将的亲中倾向令黎笋很不爽,因为他一直对中国在《日内瓦协议》签订时,逼迫越共接受越南南北分治耿耿于怀。但在党内斗争中,黎笋还是将阮志清拉进了的阵营,并提拔了相当多的南方干部,以排挤武元甲等人。

阮志清的阵亡,使黎笋失去了一根支柱,北越的惨重损失和危急的形势也使来自党内的反对声音强烈起来。武元甲等人开始攻击黎笋的激进做法,而来自中苏的斡旋也使黎笋陷入了极为不利的境地。

再说胡志明这个人,作为越共的精神领袖,他的民主思想还是比较浓烈的,这和他早年的经历有关,他虽然要依靠暴力来到目标,但是,他并不是崇尚暴力。这与黎笋等人的狂热还是不同的,面对联军的猛烈打击,北越遭到的空前损失,令他现在对越共的领导班子很不满意,但是,他又不想学苏联那样采用激烈的手段,迫使他的第一副手黎笋交权。

实质的变化出现在中苏的斡旋过程中,中国方面传来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联军目前在北纬十七度线的攻势只是压迫和吸引性质,如果北越态度依旧强硬,联军将在北纬十七度线以北实施登陆作战,一举将集结于北纬十七度线的北越军包围歼灭。

仿佛为了证实这个说法的可能性,越南王国和南洋联邦的军舰突然出现在海防港,对港口实施了持续三小时的炮击。

两栖登陆?象仁川一样,那可是黄大总统的拿手好戏。但这次是明目张胆的,连保密措施都省了。但在联军强大的海空军面前,北越了也没有把握粉碎联军的登陆作战。这就是弱国的悲哀,在绝对的实力面前,束手无策。

而前线的军队开始有不稳的迹象,联军要从他们侧后实施登陆的消息在飘飘洒洒落在头上的传单上写得清清楚楚,不可遏制地造成了军心的浮动。

形势是如此恶劣,猬集于前线的北越军显然成了联军可以随时登陆包抄切断的牺牲品,而这个损失是不能忍受的。越共高层似乎又想到了当年法国人从海防登陆,将他们赶到越北深山时的情景,悲观和忧虑立时笼罩下来。

灾难随时有可能发生,前线十几万人的生命就取决于越共的态度。胡志明坐不住了,武元甲的言辞更激烈了,黎德英倒戈了,黎德寿沉默了,黎笋的心凉了。

十一月二十八日,黎笋辞去总书记之职,越共对外宣称是身体原因,但所有人都,这场持续了一百多天的战争要划上句号了。

作为欢迎的表示,对北越的轰炸停了一天,但随即又更加猛烈起来,表达着对北越的停战态度的不满。联军的军舰也再次出动,沿着北越的海岸线进行示威性炮击。

又支撑了半个月,北越终于做出了最大的让步。这些让步主要表现在对和谈的条件上。初期是以联军撤出越南作为和谈的条件,后来以联军声明停战作为和谈的先决条件,再后来要求以联军声明停止轰炸北越作为和谈的条件,最后只要联军事实上停止轰炸北越就行。就这样,门槛一步步降低,终于走到了谈判桌前,其中苏联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人穷志短,国穷志也短。虽然中国极力想在和谈斡旋中担当主要作用,但领教到现代化战争的巨大威力后,武元甲等人的上台自然把争得苏联的援助当成了主要任务。何况,他的观点本来就是积极发展重武器,学习苏联搞机械化部队。现在,苏联已经答应,只要北越接受和谈,并承诺不再挑战南洋联邦和美国的战争容忍度,将把大量的军援送来。新式坦克、喷气飞机、防空导弹等等,显然要比中国更为慷慨。

赫鲁晓夫的意图很明显,你们中国不是要与苏联争取世界心的地位嘛,北京的那位浪漫主义诗人不是颇有作世界**领袖的雄心嘛,好啊既然要想作**领袖,那就不能是孤家寡人吧,把你以前的马仔越南争取,看你当领袖?

中国眼见在和谈中将处于被动,甚至有被抛开的危险,论调便又变了,开始给北越猛灌兴奋剂,“(越南战争)不在于胜利还是失败,不在于是大胜还是小胜,而是你们夺取伟大的胜利。在时机成熟时你们会取得彻底胜利。苏联正在出卖越南的利益,已经沦为了美国的走狗,与帝国主义和谈是妥协,将使世界人民感到失望,亲美势力感到高兴。你们要坚持下去,不能妥协。在和谈中,你们不是主动的,相反,却


状态提示:第二百七十二章 以势逼人和国穷志..--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