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从心里来说,黄历还是希望美国的空间技术能够取得进步,他关心的是美国能否在奥运会开幕前成功射同步通讯卫星,次实现向全世界转播奥运会,使这届南洋联邦举办的奥运会能为世界体育与奥林匹克运动翻开了新的篇章。
南洋联邦已经将此次奥运会的主题定义为高科技的盛会,为了办好这一届奥运会,南洋联邦将使用所有的传播工具,包括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各种公共传播媒介,为此还修建了一座高达351.36米的电视射塔,运动场地内也将装置特殊电视,选手们可以由此知道比赛项目进行的结果;新闻中心齐全的设备,可以让媒介及记者们可以快得到最新消息;而卫星则可以让全世界的人们及时地了解比赛结果和比赛的各种细节,让南洋联邦的夏季奥运会真正走进千家万户。
放卫星啊,放卫星!黄历想着奥运会,也想着卫星以后的广大用途。只要有三颗与地球自转周期一致并与赤道平面重合的卫星在距离地面36000公里高度悬停,便可以成为电波信号最理想的“二传手”,通信的历史便会揭开“吉星高照”的新篇章。
南洋联邦正在为此而准备着,通信事业的爆炸式展就要来到,经济上的腾飞也将在奥运会后真正开始。作为巨大投入和精心安排的回报,南洋联邦的经济展在六四年奥运会之后,将一飞冲天。
如果说美苏的空间探索是意气之争,面子之争的话,那么中苏之间的论战更是令后人莫名其妙,甚至感到不可理解的事情。
许多经历了那个时代的中国人——可能尤其是那些参与了论战的人——会认为论战是以中方大获全胜告终,许多人长期津津乐道于论战中那些神采飞扬的文字,大义凛然的语气,恰到好处的经典引证,以及连珠炮式的不容答辩的反诘疑问,但这有什么实质意义吗,不过是关起门来的自鸣得意罢了。
其实,当时争论的一些重大问题,历史早晚会给出答案,不是靠口舌之争便能够改变的。比如世界大战是否可以避免,东西方之间是否应该通过谈判解决争端,通过裁军来缓和紧张局势,是争取和平共处、和平竞赛,还是通过革命或战争彻底埋葬资本主义等等。从这个意义上讲,辩论的成攻,根本没有意义。
等到十几年或几十年后再看辩论话题的结果,便会一目了然。包括苏联在内的欧美**人,由于处于更为开放的环境和更为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力条件下,他们对于由于科学技术带来的变化,对于世界展的新潮流和新趋势的把握,要更敏锐和准确一些。对于社会主义国家需要改革自己的经济和政治体制,要看得更清楚一些。
但是,和历史上的其他情况一样,当现实主义的、温和理智的立场碰上恪守教义、激进的立场,而双方都还承认某种经典教义时,后者在气势上往往容易占上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