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节
目前的任务
十六日晚,东北抗日军事委员会的会议继续进行。(天才只需3秒就能记住)[搜索最新更新尽在.]
虽然经过了一天,众人也在这一天中做了不少交流,但在晚上的会议中,双方的意见冲突还是比较大。
以魏拯民为代表的中央派方面认为,可以适当缩小其他地区的抗日作战的强度,但这范围还是要展开到所有伪满洲国境内。
而以叶磊为代表的地方派方面则始终坚持控制作战范围,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不主动升级对峙状态,避免造成全东北的混乱局面。
魏拯民等人认为,东北抗日联军的更大任务应该是牵制日军,应使其不能全力扩大关内的作战,应尽可能为国共两军争取时间,让中**队为今后的反攻积累实力。
他们的想法,叶磊还是能够理解。如果叶磊是普通的指挥员,他也觉得这样的作用会更大一些。至少能让现在还没有被鬼子侵占的地区,能继续控制在国共双方手中。
但,就像他之前想过的那样,实际上,这样的选择并不能改变什么,反而可能误事。
有些问题是自己想想就行,根本没法说出来。想是一回事,说又是另一回事。
当然,谁都不是傻子,只要给他们一点点提醒,他们也都会想到这样的结果。为此,叶磊不得不一点一点放出一些内容告诉对方四人,这抗日不见得非要一往无前才能获得胜利。
日本人受到中国文化之影响是非常之深。他们可不像当年的蒙古族建立元朝或满族人建立清朝那样,是受到某种自然因素的影响而垂死挣扎,为了活着而不断地作战。
可以说这小日本还是很与余力。至少到目前,中日之战都打了三年多的时间,中国方面几乎就是全民皆兵了,而日本还是照常进行兵役制度,该征兵的征兵,该退役的还是退役。虽说这样的政策在一点点改变,但整体上来看,中日之战并没有伤害到日本的根本。
说白了,日本不是为了生存而战,他是为了生活得更好而战。(最稳定,,)
进攻者的不同心态,也决定着他们所采取的不同策略。
相比当年的蒙古族和满族,日本人更希望用政治问题,用阴谋阳谋获得最终的胜利,而不是全部用武力。
毕竟,作为一个受到金融危机影响的小国,日本的状态也不见得比当年的满族和蒙古族好上多少,不进行全面动员,就想要占领整个中国,那是门儿都没有。
日本人有自卑产生的自傲,他们喊出用三个月就击垮中国口号,可能也是来源于此。
在稳定和野望的矛盾之下,在三个月击败中国的目的失败之下,日本人开始玩起了权谋。他们想像伪满洲国一样不断地建立伪政权而分割中国,不断消弱国民政府的力量。
当**方面在日战区展开全面的敌后抗日战之时,他们又想玩什么三国之策,想与国民党一起联合先消灭**的部队。
老实说,面对这么大的中国,日本人一下子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有人想用武力解决问题,有人想玩权谋。真是各使各招,花样百出。
再说得更加直接一些,按叶磊的想法,这小日本是把国民政府、**和自己看成了三国里的魏、楚、吴。而实际上呢,不管承不承认,这样的问题一直存在。
日本和国民政府的谈判一直在继续,国民党和**又因西安事变走在了一起,**也不怎么用主力进攻日军,只是玩玩游击战,保存实力。
乱,一个字就是乱。
在中日战争的外皮之下,可是有各方的不同态度。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各说各有理,仔细想来,设身处地地想来,也很难怪某一方错了。当然,作为侵略者的日本来说,他们进行的这场非正义的战争,肯定是错误的选择,野望的选择,蛇吞象之选择。
叶磊左一句右一句地把这些内容一一点给四人。这是要告诉他们,不是进入持久战了吗?你们应该想想什么叫持久战,为什么会持久?
不就是因为几方都没有在短期内消灭对手而暂时处于某种微妙的平衡状态吗?
打破这种平衡,能造成什么样的结果?你们敢肯定,己方肯定能得到好处?
在其实力对比发生变化之前,就算盲目地破坏这种平衡,最终还是因为实力问题,还是要回到原点。
既然结果不可能变化,那打破这种平衡的目的又在哪里?
对于叶磊的提醒,四人则反问道:难道就这么等下去?
当然不,等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我们得动起来,让形势往有利于我们的方向上去发展。
那具体怎么动才行?
叶磊答道:给我半年时间,到明年七月份,一切都见分晓。你们不是答应我要等到明年六月份吗?怎么这才过了一个月就要反悔?
魏拯民考虑了老长一会儿,说道:“叶总指挥,你的想法我明白了。你的意思是说,在中日这个层面上,这种敌我双方的实力对比在短时间内出现完全变化的可能性很小。你这是要在更大的范围内去考虑这种实力平衡问题,是要在更大范围内形成这种实力对比的完全变化。是不是这样?”
“十年种树,百年树人。敌我之间的差距,确实不能在短时间内拉近甚至是翻转过来。这需要时间。但我们能等多长时间,真的要等十年、二十年?当然不行。”叶磊说道,“魏书记说得没错,以我们自己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