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大人摇了摇头,就此沉默。好一阵之后,他缓缓地呼出了一口闷气:“你对胡程孝了解多少?”
瓷娃娃摇头应道:“我和左丞相没什么接触,还不如和您相熟。”
“无所谓的,不熟就不熟吧。胡程孝这个人,脑中生了九个坎、心里藏了九个窍、肠子也打了九个弯弯,精明油滑得很,不是个好对付的角色……但他骨子里却是个大大的忠臣,抛开他那些自以为是的心机和花里胡哨的手段,此人当得四个字:忠君爱国。”
右丞相说起了左丞相,语气虽不屑,可评价着实不低,跟着他话锋一转:“再说我自己,我觉得我也是个好官,但我和姓胡的不一样,他是忠君爱国,我却是爱国忠君。前后不同,轻重有别,就是我俩的区别了。他比我忠君,我自忖比他更爱国。”
“他以为天下是皇帝的,我却觉得皇帝是天下的。胡承孝做官,是在替皇帝打理天下,我则刚好反过来,我做官是替天下来管好皇帝。”班大人转目望向谢孜濯,昏花老眼中少有地透出一抹狂妄:“我说的,你能懂么?”
汉家从古时起就以帝王为至尊,从来只有君临天下,何时有过天下授君之说,班大人的话未免有些太惊世骇俗,瓷娃娃似懂非懂,试探着问:“你觉得丰隆不够资格,管不好你看重的天下,所以连结靖王发动叛乱?”
班大人摇了摇头:“丰隆虽然比不得他爹、他爷爷那么精明能干,但也算中规中矩,尤其难得的是他生了颗柔善心,打天下的时候这种人万万要不得,可守天下的时候,这样的人未必不是百姓之福,算得中上之选,可以了,以前我常常气得他是个糊涂蛋,但从未觉得他不够格。”
瓷娃娃不解:“你觉得他够资格,为何还要参与弑君、叛乱?”
问题落地,班大人忽然笑了起来,没有不甘没有愤怒更不存委屈,只是最最简单的、觉得谢孜濯说法好笑所以发噱:“我若说我不曾弑君,若说中秋事发时我也和别人一样只觉得五雷轰顶、目瞪口呆,会有人信么?”
瓷娃娃瞪大了眼睛:“你提前也不知道?”
“不知道。”班大人笑容不变,继续摇头:“事后我只道丰隆已死,虽然对皇帝之死也有诸多怀疑,可这些怀疑重要么?我要保的是天下、是南理,既然上一个皇帝死了,当务之急就是赶快再扶上来一个。我帮靖王只求天下太平。”
南理皇室中秋巡游惨祸,都是靖王勾结燕,班大人也不例外,并未如外人以为的老头子也参与了谋逆弑君。
班大人甚至都不知道靖王勾结外敌之事,在中秋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他只以为此事是皇室内部的争斗。
可落罪后班大人对此并未辩白,说了又有什么用,不管他有没有参与巡游惨祸,他站到靖王一方都是明摆着的事情,只凭这一条就足够了。
靖王死了,右丞相也就跟着完了,败了就是败了。
至于为何要帮靖王,班大人也只用两句话匆匆带过,没有去仔细解释,但是说穿了事情很简单,不过是对救国、稳定天下的见解不同吧,老头子选了自己认为最正确的方法,且不论他帮靖王究竟是对还是错,单以他的初衷而言,是没错的。
巡游惨祸发生,左丞相忠君,所以绝不肯妥协,一定要和靖王斗个你死我活;右丞相爱国,只求国内能尽快安定,选了当时已经成势、几乎无可动摇的靖王。其中不存私仇也没有为个人盘算太多,仅仅是政见不同而引出的对立。
倒是在平乱中最最重要的那个常春侯,在这件事里从头到尾私心不断,哪想过什么忠君、什么爱国,他出手只有两重原因:开始时是想给未来老丈人帮忙;后来发觉此事有燕顶的份,他就更来劲了。
*